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姚雪垠简介

姚雪垠简介

淘名人 2019-03-13 11:22 热度:

姚雪垠

姚雪垠(1910年10月10日~1999年4月29日),中国现代小说家。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他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小说以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祯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和封建社会阶级斗争以及民族斗争的复杂局面。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文笔新颖,堪称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这部巨著从1957年动笔起,历时30余年,约230万字,分为5卷。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第一卷时,就影响较大。曾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第2卷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李》书除有中,日文版本外,尚有英、法文等译本,在国际上影响日增。

基本资料

中文名:姚雪垠

别名:姚冠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邓县

出生日期:1910年(庚戌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1999年4月29日

职业:作家、小说家、全国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

毕业院校:河南大学

主要成就: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戎马恋》等 《李自成》第二卷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品:《李自成》

人物生平

现代小说家。原名姚冠三,1910年10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父亲上过开封优级师范。由于家境窘困,母亲准备在他出生时溺婴,幸为曾祖母所救。从小爱听外祖母讲故事,还由此激发了想象能力和文学兴趣。

邓县地处豫西南,环境闭塞落后,水旱灾害与瘟疫频仍。加上封建军阀压迫,农民无以为生,或外出逃荒,或铤而走险,土匪遍地。姚雪垠9岁那年,土匪攻破寨子,姚家房屋和衣物都被烧光,从此随父母逃到邓县城内居住。在县城里,先读了一年多私塾,又上了三年教会办的高等小学,背诵过大量古文并习作文言。暇时爱听艺人说《施公案》、《彭公案》、《三国志演义》等书。

1924年小学毕业后,去信阳上中学。同年冬,由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学校提前放假。回乡途中,与二哥和其他两名学生一起被李水沫的土匪队伍作为“肉票”抓去,旋又被一个土匪小头目认为义子。在土匪中生活约100天的这段特殊经历,成为他后来创作自传性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作品

《李自成》是“长河式”的小说,从崇祯11年写起,全面地反映明末李自成起义由困厄转到兴盛,复由胜利走向失败这一历史悲剧的发展过程。第1卷出版于1963年,第2卷出版于1976年,第3卷出版于1981年,最后两卷也已有若干单元(如《崇祯之死》、《李自成之死》)陆续发表。已出版的前3卷共8册,以230万字的篇幅,着重展示了李自成从困境中奋斗,达到鼎盛,却又在鼎盛期内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埋下后来失败的种子。作品不仅着力描绘了农民军和明王朝之间这场生死大搏斗,而且写出了当时十分激烈地进行着的民族战争,还写出了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几支义军之间的矛盾,李自成部队内在的矛盾,写出了明末社会上各个阶级、阶层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农民大起义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变化。人物从帝王、后妃、百官到义军将领、战士、各类市民、穷苦百姓,乃至清方首领与文臣武将,地域从西北高原、中州重镇、北京城内到僻远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特点

《李自成》这部小说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它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崇祯帝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李自成思想性格上的变化,崇祯皇帝维护风雨飘摇之中的政权时的宵衣旰食,都是具有深度和广度之笔。其次,小说在明末清初的社会生活场景上颇费笔墨与心思,从宫廷到战场,从都城到乡野,都不乏生动描写之处;从政坛角逐到沙场交锋,从典章礼仪到人情风俗,描摹大多翔实逼真。

笔名由来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原名姚冠山。他姓姚,属“冠”字辈,排行老三,于是,家人就给他起名叫姚冠三。他十四、五岁时,改名为“姚雪痕黟”。这是他当年怅惘心情的反映。姚雪垠只上了三年小学,便失学了。后来读中学,读了一学期又失学了。这时他读到一首苏东坡的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雪痕”二字就是取人生如飞鸿踏雪,偶留痕迹之义。后来新文学运动兴起了,在怅惘之中,他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于是,便把“痕”字的“广”去掉,换以提土旁,以表示其不再悲观,而要发奋图强了。

人物经历

姚雪垠在婚姻问题上,既反对过封建家庭对他的包办逼婚,又经过自由恋爱的苦痛,最后在半包办、半自由的情况下,才结婚组成了家庭。姚雪垠的婚姻,深深地打着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烙印。早在姚雪垠10多岁时,家庭父母包办,就有了一个没有见过面的未婚妻。

这个婚事,完全是按照姚母的极其现实的功利主义包办的:在媒人给姚雪垠说亲时,她对姚雪垠的父亲说:“马马虎虎说成了,心净一条事,以后一天穷一天,谁肯把女儿许给咱们!”可以说,她为儿子找媳妇,根本不是为了儿子的幸福,完全是为了找一个侍奉她的供她使唤的奴隶。但姚雪垠有姚雪垠的看法和想法,他对这门亲事一直不予承认。

后来,当姚雪垠于1929年秋天,在19岁考上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后,曾跟同班的一个姓梁的非常漂亮的女同学很要好。姚雪垠当时的文章、小说写得好,这位家在商丘的女同学的国文比他并不逊色。大家总把他俩看成天生的一对。同学们非常调皮地经常在黑板上写“姚”字时,故

展开阅读全文 ∨

文学馆

姚雪垠文学馆前门匾额“姚雪垠文学馆”为当代文学家周而复亲书。正房匾额“文坛飞将”为当代文学巨匠茅盾书写。楹联为当代书法家张志和撰书:“瑞雪无垠,得晴日自成气象;姚黄有约,与桃李共沐春风”。西厢房楹联为著名作家魏巍撰书:“名满千载传后世,文星百代照南阳”。东厢房楹联为当代文豪、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撰书:“笔底风雷传闯史,胸中浩气贯嵩云”。此院楹联匾额组成了极高品位的书院楹联文化。

正房陈列着姚雪垠生前的生活、工作用品,及其主要获奖证章;西厢房布展着姚雪垠70年的艰苦创作历程,分四部分:情系故乡,追求光明,投身民族解放洪流,风雨岁月。东厢房布展着姚雪垠的文学艺术成就,分四部分:文坛交往,享誉中外,缅怀与纪念,大家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