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金克木简介

金克木简介

淘名人 2019-03-12 17:28 热度:

金克木

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20世纪三十年代后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同时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等多种语言。1941年金克木经缅甸到印度,任一家中文报纸编辑,同时学习印地语和梵语,后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同时跟随印度著名学者学习梵文和巴利文,走上梵学研究之路。1946年金克木回国,应聘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后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曾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中国世界语之友会会员,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五届至七届常委,宣传部部长。2000年8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临终遗言:“我是哭着来,笑着走。”

基本资料

中文名:金克木

外文名:Jin Kemu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西

出生日期:1912年8月14日

逝世日期:2000年8月5日

职业:教授、学者

毕业院校:小学

主要成就:“北大三支笔”之一、“未名四老”之一

代表作品:《梵语文学史》、 《印度文化论集》 、《比较文化论集》

籍贯:安徽寿县

字号:止默

人物生平

民国元年(1912年)8月14日出生于江西省一个旧官僚家庭。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刚满19岁的金克木到北平求学。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冬),金克木因经济上难以为继而离开北平,前往山东德县师范教国文。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他带着挣到手的一点点微薄薪水回到北京大学做起课堂上的“无票乘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从事创作与翻译。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任湖南桃源女中教师,兼任湖南大学讲师。

民国三十年(1941年),金克木经缅甸到印度,任一家中文报纸的编辑,同时学习印地语与梵语,后又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27日,来国立武汉大学任教。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蒋介石发动的内战越打越大,5月底,全校学生连续三个晚上组织大型时事座谈会,金克木慨然前往,并深受学生欢迎。1947年6月1日,凌晨三点,国民党军警宪特近千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特色

金克木善于运用古典意象在抒情空间里凝结了现代人的感触,使抒情具有客观化的意味,提炼出精致深婉的诗情,在精神和情感层面得到共鸣,具有舒缓的韵律美。金克木不仅注重诗“质”之美,其别具一格之处还在于在隐藏自己与表现自己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他主张情知合一,以简约追求丰富,以有限追求无限,营造出悠远深微的诗境。

金克木步入诗坛时有《秋思》《黄昏》。

《古意》是执著等待的背影,从“枯叶已铺满空山”的·秋冬时节到“上山采蘼芜”的春天,不见佳人归来,心却依旧,等待在此富有对理想坚守的意味。黑洞洞的《眢井》点化出阴森的气氛,诗人充满了奇特的联想和想象,虾蟆、土蛇、冥索的哲人、自杀少女的枯尸被有意味地联系起来,给人以想象的冲击力。

《镜铭》是借铭语“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婉转表述爱的誓言,在回忆的春天里会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灯前》是日常生活的剪影,琐碎而平静,“默默地做着事:针线,茶饭。/默默地消损着:日里,夜里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著作

主要作品

1959年版,1983年重印

成就贡献

文革后,金克木在国内诠释学和符号学,并将它们用于研究中国文化。

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他曾仅靠一部词典,一本凯撒的《高卢战纪》,就学会了非常复杂的拉丁文。他除了在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学、美学、比较文学、翻译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为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印度文化各个领域的研究中纵横驰骋,称得上是真正懂得印度文化的为数极少的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和季羡林一道,培养出新中国第一批梵、巴语学者,中国年轻一代的梵语学者们,都曾受惠于金克木。金克木写作的专著《梵语文学史》是学习印度文学的必读课本,他不仅研究印度文化最古老的经典,对印度古代文化有深厚的功底,而且对于印度近现代的论述也不落俗套,独具慧眼。

金克木有《旧巢痕》《难忘的影子》等文学作品著世,金克木也是文理兼通。他还曾就具体的数学问题请

展开阅读全文 ∨

外界评价

陈纳:在我结识的许多老师中,有些并非我的任课老师,却深深地影响了我,令我终身铭记。金克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

李海华:金克木一生淡泊名利,很少谈论自己,也很少接受别人采访。晚年更是深居简出,以著述为本分。但金克木却也平易近人,关心后辈。金克木喜欢聊天,与后辈交流;金克木始终把读者当作朋友,坚持给读者回信。金克木做教授50多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大师的风范、他的诗化的人生和他的智者的境界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张汝伦:比起历史上的杂家,金克木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学问之杂,前无古人是可以肯定的,后无来者也可以基本断言,除非人类最终能摆脱讲究“专业”的时代。

张弘:金克木是举世罕见的奇才,靠自学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文字。

金克木只是小学毕业生,但在文化界,绝对是一位知识渊博、中外融通的大师级人物。

陈平原:像金先生那样博学的长者,并非绝无仅有;但像他那样保持童心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