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洲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仙洲
外文名:Li Xianzhou
别名:守瀛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河西县赵官镇大马头村
出生日期:1894年6月17日
逝世日期:1988年10月22日
职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一期
主要成就:陆军中将、获青天白日勋章
代表作品:《忻口战役中的第二十一师》、《莱芜战役蒋军被歼始末》
人物资料
李仙洲(1894~1988.10.22),长清县赵官镇大马头村(现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人。早年曾在济南武术传习所学习,后任小学教员。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11月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教导第一团排长。1925年参加东征,升任七连连长。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四团一营营长。1928年4月参加第二期“北伐”,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教导团团长,担任蒋介石的警卫工作。北伐完成后,任第一师第一旅副旅长。1930年5月,参加中原大战,任第三师第九旅十三团团长,1931年任三师九旅旅长,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后调任第二十一师副师长。1934年,升任二十一师师长。1935年率部进入山西。1936年2月,率部参加阻截中国工农红军东征。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仙洲奉命开赴华北,增援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先后参加南口、忻口战役。1938年任第九十二军中将军长兼二十一
人物生平
曾任县立高等小学教员。1924年春由王乐乎、孟民言(青岛胶州中学校长)介绍加入国民党,再由此二人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二营七连二排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四团一营营长,曾参加第一、二次东征。1928年4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教导团上校团长,1929年1月任第一师第一旅副旅长,同年春任第3师9旅13团团长,1932年任第1军第三师九旅旅长,1933年夏任山东军阀刘珍年的第二十一师副师长、他以那是个杂牌部队,不愿去。蒋介石温言道:21师是个很好的部队。他恍然大悟,立即就任,和部下打成一片,一年后,蒋问刘珍年在部队还有没有威信,他回答,没有了,蒋即借故将刘枪毙。1934年任师长。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忻口会战,李以师长之身在前线指挥,被日军狙击手打穿胸部,士兵们冒死把他从高地阵地上抬下来抢救。当时忻口前
个人履历
李仙洲(1894—1988)
生于1894年6月17日(清光绪二十年五月十四)。山东长清人,原名李守瀛,以字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二期毕业。
1924年11月军校毕业后派任教导第1团(团长何应钦)第2营(营长陈继承)第7连(连长郭俊)第2排少尉排长。
1925年5月升任教导第1团(团长刘峙)第2营第7连上尉连长。8月所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师长何应钦)第1团(团长刘峙)第2营第7连,仍任上尉连长。
1926年2月调升第2师(师长刘峙)第4团(团长陈继承)第1营少校营长。
1927年5月升任第2师补充团中校团长。9月调升第1军(军长刘峙)教导团上校团长。
1928年7月调任第1师(师长刘峙)第1旅(旅长徐庭瑶)上校副旅长。11月调任第3师(师长钱大钧)第7旅(旅长韩德勤)第13团上校团长。
1932年5月升任第3师(师长李玉堂)第9旅(辖两团)少将旅长。
1933
入鲁始末
1939年秋,蒋介石密令已退至湖北通城的李仙洲部北开,准备入鲁增援于学忠。于是,遂有李仙洲入鲁事件。
李仙洲,山东长清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蒋介石嫡系中著名的山东籍将领。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3年,升任第二十一师师长。抗战爆发后,率第二十一师到居庸关、八达岭一带对日军作战,后在忻县参加歼灭了日军板垣师团一部的南怀化之战,负重伤。1938年1月,任第九十二军军长。4月,调赴鲁南参加徐州会战。9月,退至湖北通城一带担任防务。
1939年秋,李仙洲接到何应钦自重庆发来的电报:“委座意欲吾弟入鲁,如何?盼电复。”他认为这是蒋介石对自己的信任,便回电表示“遵谕行动”。9月,李奉召到重庆见蒋。李仙洲在《我的回忆》一文中对与蒋介石的谈话作了如下记叙:蒋对他说:“你率九十二军到山东去增援鲁苏战区于学忠总司令。”又说:“现在的九十二军三个师,除二十一师是北方人以外,那两个师一是四川人,一是广东人,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