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小文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自贡
出生日期:1947年03月02日
逝世日期:2015年01月10日
职业:遥感学家、地理学家
毕业院校: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
主要成就:Li-Strahler 几何光学创始人 Li-Strahler 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品:Geometric-Optical modeling of a conifer forest canopy
人物经历
1947年3月2日,李小文生于四川省自贡市。
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
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二部(遥感所前身)攻读硕士学位。
1979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理系留学。
1981年,获地理学硕士学位。
1985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和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1986年底,学成回中国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图像处理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1999年,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同年创建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2003年,联合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组建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组建中国教育部创新团队。
2012年,任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首任院长。
2015年1月10日13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李小文院士致力于地物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他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
李小文创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奠定了地物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几何光学学派的基础。在对地定量遥感方面,力倡病态反演理论。在赫姆霍兹互易原理在地表遥感中适用性(尺度效应)研究方面,给出赫姆霍兹互易原理用于非均一像元二向性反射的约束条件。
李小文在普朗克定律在地表遥感中尺度效应研究方面,建立了适用于非同温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的概念模型,首创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构非黑体表面热辐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谱特征的概念模型。
李小文的遥感基础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国家科委的持续支持,并与中国以外的国家合作;据2018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官网显示,李小文正在主持进行的研究项目及研究计划有:中国国
社会任职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主任,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名誉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评价
李小文被网友认为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但他自己不争辩也不赞同。有人将他与陶渊明等魏晋名士相提并论,“外表不羁但是有着仙风道骨”;一位大学同学盛赞他,“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
李小文这种被神化的“扫地僧”精神和气质,可以说是对时下知识精英界“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一种批判和反讽,也是对知识阶层期许。(新京报评)
在现在的学术界,像李小文这样的个性学者也并非个例,我们真正缺的,是包容不同个性人才的制度环境。相比围观李小文们的“怪”,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怪人”的生存处境。(齐鲁晚报评)
李小文老师身上有侠气,不拘小节、潇洒随性、喜欢喝酒。他从来不反对学生的意见,会用打赌的方式让学生勇敢尝试,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人民网评)
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评)
人物纪念
保留博客
2015年1月10日18时,在李小文常去的博客网站科学网,该网站编辑部发文向李小文老师表示深切悼念,并表示李小文的科学网博客将会永久保留,科学网也会尽快建立专题以专门悼念李小文老师。他的学生则在博客发文:恩师,一路走好。在天堂,您的身体再也不会阻止您喝酒了。
设立基金
2015年1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在北京发起并设立以中国著名遥感学家李小文名字命名的公益基金,旨在推动地理学与遥感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李小文基金将用于支持地理学与遥感科学的学科建设,引进高层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支持人才培养,设立奖教金,奖励师德高尚、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扶持青年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设立奖助学金,奖励和自主品学兼优、执着科研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