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焦竑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
出生地:江宁(今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540年
逝世日期:1620年
职业:学者
代表作品:《澹园集》(正、续编)、《焦氏笔乘》、《焦氏类林》等。
人物简介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又号龙洞山农。生于江宁(今南京),祖籍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万历17年(1589年)会试北京,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皇长子侍读等职。他博览群书、严谨治学,尤精于文史、哲学,为晚明杰出的思想家、藏书家、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
人物生平
藏书家焦竑
焦竑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明史·文苑·焦竑传》载:“(焦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中国藏书家考略》载:“(焦竑)藏书两楼,五楹俱满。”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珠江路同仁街,1994年前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双层木结构建筑,它就是南京地区传世最久的私家藏书楼建筑——澹园藏书楼。藏书楼建筑面积达350平方米。在南京,民间俗称为“焦状元楼”。
焦竑幼年、成年家境并不富裕,使焦竑自幼形成了嗜书、集书、抄书及后来条件改善后刻板印书的习惯。集腋成裘,使他成为晚明最大的私人藏书家,有“北李南焦”之说(李指齐东李开先,山东章丘人,明代戏曲家)。焦竑的藏书以抄本和宋明刊本居多。焦竑曾为自己丰富的藏书,编辑了一部两卷本的《焦氏藏书目》。藏书楼有“澹园”、“抱瓮轩”、“竹浪斋”、“万轴稷”、“五车楼”、“欣赏斋”,等,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收罗。《澹生堂藏书训》记其“金陵焦
代表作品
他的著述卷目可划分为三大类:自撰类、评点类、编纂类。
包括:《澹园集》四十九卷、《澹园续集》二十七卷、《国史经籍志》五卷、附录一卷、《焦氏笔乘正集》六卷、《焦氏笔乘续集》八卷、《笔乘别集》六卷、《支谈》三卷、《俗书勘误》三卷、《养正图解》二卷、《墨苑序》一卷、《隐符经解》一卷、《逊国忠节录》四卷、《易荃》六卷、《熙朝名臣实录》二十七卷、《焦弱侯问答》一卷、《焦氏藏书目》二卷、《京学志》八卷、《金陵雅游编》一卷、《东宫讲义》不分卷、《金陵旧事》十卷。
主要包括:《春秋左传钞》十四卷、《九子全书评林正书》十四卷、续集十卷、卷首一卷、《新铸翰林三状元会选二十九子品汇释评》二十卷、《苏长公二妙集》二十二卷、《禹贡解》、《法华经精解评林》二卷、《园觉经精解评林》三卷、《老子翼》三卷、考翼一卷、《老子元翼》二卷、《新锲翰林标律判学详释》二卷、《楞严经精解评林》卷、《楞枷经精解评林》卷、《东坡志林》五卷、《谢
主要思想
思想家焦竑
一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有无与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
就个人而言: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具有敏锐思想的人。他们成就的大小,取决于思想上认识和反映这些规律的程度如何。
就整体而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曲折中生生不息、向前发展,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个世界发展的奇迹。其奥秘核心在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兼蓄包容”性,犹如滚滚东流的长江,不断容纳百川,奔腾向前。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打破思想桎梏;在兼蓄包容中,不断积蓄能量,发展壮大。
焦竑,他承接与发展了晚明“泰州学派”的思想革新运动,打破了程子朱子“理学”死守教条,把圣人看成不可企及的“圣人思想至上”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焦竑提出:“学道者当扫尽古人刍狗,从自己胸中辟出一片天地。”“刍狗”,是古人扎制的用以祭祀的泥、木偶。祭祀时,作为神圣之物,祭祀完,则弃之不用
研究贡献
文史哲诸领域的贡献
焦竑一生博览群书,涉猎广泛。除著作等身、藏书两楼外,在史学、金石文字学、考据学、文献目录学、印刷出版、哲学、佛教等诸多领域里颇有建树,赢得了他在这诸多领域里的历史地位。
最突出的应是史籍文献学研究。对焦竑的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后人评说:“焦公是明代中国文献学第一大高手,博学淹贯,稀有能及”(《新语丝》1995年,第16期)。
对古籍藏书的分类整理,又使他成为了一位目录学家。主要是其为明朝国史(万历时期受命的)所修撰的《经籍志》(未完成)。由于某些缘故受到《四库》的批评。但是似乎对海外影响甚大。(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提到,日本有古版。可见流传应当很广。)
考据学方面,他将考证研究书籍中发现的错误,汇编成了《俗书勘误》一书。
在印刷方面。他一生以“致用”为目标,广泛搜辑抄撰存世书刊,成为了明代著名的古籍出版家;他在为皇长子做老师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将历代有作为的皇帝年少时奋发图强的故事,
生平好友
徐光启的恩师
在今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光启公园内,有一座气势恢弘、庄严肃穆的墓区建筑群——它就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著名科学家、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之墓。
上海《徐汇区志·徐光启传》载:
“(徐光启)36岁应顺天府(今北京)试,主考官是名儒焦竑,从落卷中发现他的才识,认为是‘名世大儒’,拔置第一。”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焦竑受皇帝之命,为国选拔人才,任会试副主考官。
他在落选卷中得到了徐光启卷,“(焦竑)阅而奇之,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毅然决然将已名落孙山的徐光启拔至第一名。焦竑、董其昌还把徐光启介绍给自己的同年登莱巡抚袁可立,使徐光启在兵器方面的才干有了用武之地,后来这两位生死皆同年的师生辈成了朋友,在军事战略思想上都主张强化对朝鲜的控制,遗憾的是在天启四年二人都受到阉党的排挤而先后离职。
徐光启后来的成就,证明了焦竑的眼光与胆识。徐光启后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历史地位
中外学者论焦竑
焦竑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的“巨儒宿学,北面人宗”崇高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声望,能够从史学家、其师生、朋友乃至中外学者的评价中,可窥一斑,并得到了相互印证:
——明末思想家、著名学者黄宗羲评价焦竑:“先生积书数万卷,览之略遍。金陵人士辐辏之地,先生主持坛坫,如水赴壑,其以理学倡率,王州(明王世贞)所不如也。”(《明儒学案》卷三十五)。
——清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三朝元老”张廷玉,在《明史》中写道:焦竑,不仅是一位阳明心学的中坚,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鸿儒,所谓“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明史》二八八卷)。
——明末著名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徐光启在其《尊师澹园焦先生续集序》中说:“吾师澹园先生,以道德经术表标海内,巨儒宿学,北面人宗”,其著述“无不视为冠冕舟航。”
——好友、进士顾起元在焦竑的墓志铭中写道:“先生之宦绩在金马玉堂,先生之道阶在儒林文苑,先生之大业在名
获得荣誉
朱元璋为焦竑高祖赐名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烈火燃烧到齐鲁大地。焦竑高祖焦朔,走出日照县观兰乡花崖里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参加了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军队,跟随大军南征北战。他作战英勇,在追随大将军徐达的北伐战争中,与元军大战于白沟河(今河北境内),明军大胜,焦朔在这次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被编入朱元璋的亲军,屯守京畿南京,并被授予世袭旗手卫副千户的军职。从此落户江南。
在军队,焦朔克服文化基础低的困难,勤奋向学,钻研兵书,被到军队里巡视的朱元璋发现。
朱元璋询问了焦朔的姓名、祖籍、家庭及战功等情况,随后说:“我给你改个名字吧。”
焦朔就有了明太祖赐予他的新名字:焦庸。
“庸”,有功勋的意思,既有酬赏、铭记军功的意思,又有不惰好学、继立战功的鼓励。
这对于一个中下级禁卫军军官来说,确实是一个莫大的荣耀,也是焦氏家族历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荣光之事。
明代著作家周晖,在《续金陵琐事》记载:“太祖与亲近大臣改名,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