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萧乾
外文名:Xiao Bingqian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0.01.27
逝世日期:1999.02.11
职业:记者、作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新闻系
代表作品:《篱下集》,《梦之谷》,《人生采访》,《一本褪色的相册》,《尤利西斯》等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10年,萧乾作为遗腹子,出生于北京贫民区一蒙古族家庭,母亲为佣工,一月才准回家一次。
13岁他成了孤儿。在亲友的资助下,萧乾一边读书,一边在学校开设的工厂里劳动。他在地毯房当过学徒,在羊奶厂做过杂活,这样断断续续地一直念到中学毕业。
1928年,18岁的萧乾到中国南方的一所中学里担任教师,一年后,他以教书所得的积蓄为学费,回到北京,考入当时最有名的大学燕京大学,不久又转入辅仁大学。他先学英国文学,后改学新闻专业,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曾经作过他的老师。
1935年萧乾在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报人生涯。他先后在天津、上海、香港三地的《大公报》主编《文艺》副刊。1939年在萧乾的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经过再三考虑,萧乾去了英国,直到战争结束。在英国,他先是做教师,后来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43年,他放弃读书,领取了随军记者证,正式成为了《大公报》的驻外记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婚姻家庭
萧乾在与文洁若结婚之前经历过三次婚姻,留下一个儿子。
1954年4月30日,萧乾和文洁若结婚。他们都没有举行婚礼,就去民政局领了那个结婚证。这是萧乾的第四次婚姻。
1955年1月30日,萧乾的女儿荔子出生。
1956年11月10日,萧乾的小儿子萧桐出生。
文学风格
萧乾报告文学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文学性和新闻性的高度统一——这也是报告文学的科学定义,这一要求在萧乾的创作中得到了最为完美的贯彻实践,他自己也曾说“特写则实际上就是用文艺笔法写成的新闻报导”,赵遐秋在文章中便指出萧乾的努力强化了中国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她认为萧乾没有被“真实性”这一报告文学的生命之喉所扼住,而是在创作中达到了一种他自己所说的在鼓面上跳舞的艺术手段和艺术魅力。
在新闻观的形成上,萧乾深受在燕京大学求学时的老师埃德加・斯诺的影响。他对“特写”这一新闻品种的特质以及表现方法,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萧乾认为“特写实际上就是用文艺笔法写成的新闻报导”。在回忆文章中,他提及年轻时曾对人生进行规划:通过记者生涯,广泛地体验人生,以达到从事文学创作的最终鹄的;并且认为他的预期目标基本达到。可以看出,萧乾有意识地在新闻写作中引入了一些文学笔法。
萧乾在通讯、特写中展示的人生、社会场景丰富多彩,始终有一
人物评价
巴金:“我佩服这几个人的才华,一是曹禺,一是沈从文,一是萧乾,我自愧不如他们。才能要差好几倍。”
冰心:“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
钱钟书:“萧乾英文好,有才华。”
文洁若:“他还是作为记者的才华多一些。萧乾把作家这个头衔看的很重要。其实,作为翻译家作为记者,萧乾的成就比作家更杰出,但他本人更看重作家,只是学生时代写的多,47年以后就不大写了。”
舒乙:“萧乾先生的人生道路就是一种典型的路,它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成熟的象征。而这成熟的标志,就是精深而豁达,就是尖锐而不刻薄,就是通情达理,就是有理有节,就是乐观大度。”
启功:“作家在家,有暇无暇。一挥十载,饱学五车。年登大耋,名满天涯。吾乡之望,祖国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