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潜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克潜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33年02月07日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务:清华大学博士导师
人物经历
1933年2月7日张克潜出生于北京市。张克潜自幼喜爱科学和文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其父携黄河水利委员会图纸资料南迁。5岁的张克潜随祖母、母亲定居天津,先后就读于天津耀华小学、耀华中学(初中)和南开中学(高中)。张克潜的小学时代,国难深重,民不聊生,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目睹日寇对中国人民的凌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激发起爱国之情,六年级时与几位同学相约在教室内公开把污蔑中国人民抗日的几页历史教科书撕毁。
1950年,张克潜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
1952年夏,院系调整,转入新成立的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1953年毕业,被分配在清华大学任助教,加入新成立的“电真空教研组”,在孟昭英教授指导下工作。
1953-1961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助教。
1957年初,张克潜被派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向苏联专家依·维·列别杰夫教授学习微波(当时习惯称超高频)技术和微波电子管。195
主讲课程
1978年以后,张克潜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基础课“电动力学”,
同时在总结多年教学和学术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开出了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电动力学”。
研究方向
微波声学显微镜研究
在张克潜指导下的研究组,从1980年起从事声学显微镜的研究。于1984年研制成300~700MHz透射式声学显微镜,分辨率2μm,穿透能力不小于66μm。同时指导研究生发明了一种用于声学显微镜的新型换能—聚焦系统。1988年研制成500MHz反射式声学显微镜。1991~1993年研制成具有声显微图像计算机处理和存储功能的150MHz声学显微镜,在不透明样品的6mm深处具有10μm量级的分辨率。该研究组迄今已研制成多种声学显微镜和无损检测装置,制作了十余台供国内外研究、生产部门使用,为材料科学和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研究手段。在研究过程中张克潜与同事合作共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静磁波器件、导波光学和集成光电子学研究
张克潜与研究组其他教师一起指导研究生在静磁波器件、导波光学、集成光电子学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学
主要贡献
在微波电子学、声学显微镜、光导波、静磁波以及手征介质波导等方面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1978千瓦级连续波注入式正交场放大管,
1965周期磁场聚焦行波管,
1980-参与研制成多种光波导器件,
1979-1984主持研制成声学显微镜,
1961-1965主持研制成周期磁场聚焦宽频带行波管,
1958-1966主持研制大功率行波管,峰值功率达1兆瓦
著有《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专业书籍5部,论文30余篇
张克潜历年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共7门。翻译科技书籍2部,编写专业教材和科技著作6部。
张克潜与同事合作先后翻译出版了《速调管》、《反射速调管》;编著出版了《微波电子学》、《微波技术》、《电磁场理论基础》、《微波与光导波技术》等教材,为同行师生广泛采用。
1992年后,张克潜与同事李德杰教授合作编著《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于1994年底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被许多高校和研究所用作教材或参考书,
获奖记录
1992新型反射式声显微镜发明奖,三等国家科委;
1992智能化THSAM-5型150兆赫声显微镜进步奖,一等国家教委;
1989在教育工作中成绩优异优秀教师北京市。
1959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9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张克潜所领导、指导或参与的项目曾多次获奖。
1997年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
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997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