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黄侃简介

黄侃简介

淘名人 2018-09-02 15:42 热度:

黄侃

黄侃(1886.04.03—1935.10.08),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 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山西大学等任教授。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侃

别名:乔鼐、乔馨,字季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成都

出生日期:1886年(丙戌年)4月3日

逝世日期:1935年(乙亥年)10月8日

职业:革命家、语言文字学家

毕业院校:武汉文普通学堂

信仰:儒家

主要成就:古音十九纽、训诂学

代表作品:《黄侃论学杂著》、《集韵声类表》、《日知录校记》

籍贯:湖北省蕲春县

人物生平

黄侃,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向刘师培学习,精通春秋左氏学的家法。1935年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二十世纪有不少著名学者皆出其门下,如杨伯峻、程千帆、潘重规(潘氏为其婿)、陆宗达、殷孟伦、刘赜、黄焯等。

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他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和《广韵》两书为基础,他重视系统和条理,强调从形、音、义三者的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

黄侃的古文字学主要见于《音略》(《国学卮林》1920年第1卷第1期)、《声韵略说》(中央大学《文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轶事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林掌故

黄侃的性格分析

蕲春黄侃,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之一,他的一生烙下无数时代潮流的印记:新与旧、激进与保守、放荡不羁与谦虚严谨交织在一起。黄侃的性格中有不少这样的南北两极,看似互相排斥,实则矛盾统一。

在辛亥革命之前,黄侃在湖北和日本从事革命,之后他辗转国内各著名大学教书,治学严谨,成为一代国学大师。黄侃师承章太炎、刘师培,薪火相传,培养出范文澜、金毓黻、杨伯峻、龙榆生、陆宗达、殷孟伦、程千帆、潘重规、徐复等著名学者,在20世纪学术史上影响深远。

狂狷,孤傲,疯子,名士,好游历,好读书,好骂人,桀骜不驯,不拘小节,性情乖张,特立独行……黄侃留给后人一串关键词和趣闻轶事。

黄侃虽放浪形骸,却事母至孝。1908年,黄侃生母周孺人病重,家中电召其还家侍疾。黄侃还家六月,生母去世,大恸,乃至吐血。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因叛徒告密,两江总督端方听说黄侃在家乡,即密电湖广总督陈夔龙速逮之。黄侃得知消息,迅即离家,辗转

展开阅读全文 ∨

黄氏论书

《十三经注疏》、《大戴礼记》、《荀子》、《庄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不读《通典》,不能治《仪礼》)、《文选》、《文心雕龙》、《说文》、《广韵》,以上诸书,须趁三十岁以前读毕,收获如盗寇之将至;然持之以恒,七八年间亦可卒业。读经次第应先《诗》疏,次《礼记》疏。读《诗》疏,一可以得名物训诂,二可通文法。《礼》疏而后,泛览《左传》、《尚书》、《周礼》、《仪礼》诸疏,而《谷》、《公》二疏为最要,《易》疏则高头讲章而已。陆德明《经典释文》宜时时翻阅,注疏之妙,在不放过经文一字。(真是高手眼法,金针度人)

语言文字之学,为各种学问之预备,舍此则一无可通。(各种学问者,汉学之各种学问也。)

由小学入经,出经入史,期以十年,必可成就。(此条非说成就期限,而是说治学顺序,先小学,再经,再史。)

小学之事在乎通,经学之事在乎专,故小学训诂自本文求之,而经文自注疏求之。

治经之法,先须专主一家之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年表

1886年——4月3日(夏历二月廿九日)生于成都金玉街三道会馆。

1888年——随江叔海先生问字,初授《论语》。1890年——随父还居原籍湖北蕲春。

1896年——随父至武昌,读经而外,纵览诸子、史传,能为诗文。次年丁父忧。

1900年——应县试,进学。

1902年——入武昌湖北普通学堂肄业。同学有宋教仁、董必武等。

1905年——在文普通学堂因宣传排满思想开除,以故人之子得张之洞资助留学日本。

1907年——以运甓、不佞、信川等笔名写作《释侠》、《专一之驱满主义》、《哀贫民》等文,刊于章太炎主编之《民报》。师事太炎先生。写有《新方言后序》、《国故论衡序》。

1908年——回国侍母疾,不久,母逝,本于孝义,闭门定省,曾写定《春秋名字解诂补谊》诸稿。时清廷命逮革命党人,胥吏欲捕之,遂仓皇离乡,再走日本,往依章师。日夕研讨国学。

1910年——返国还里,筹设孝义会,宣讲种族大义及中国危急状听者甚众。

19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

黄氏语录

治学须知二事,一曰治学之法,一曰持论之方。

凡研究学问,阙助则支离,好奇则失正,所谓扎硬寨、打死仗乃其正途,亦必如此,方有真知灼见。韩非有言:“变业无成功”,此可为吾人讲学之鉴。人类一切学问,当以正德利用厚生为三德。

凡学问无论何种,以平易近人为常,以不可思议为变。

中国学问有二类,自物理而来者,尽人可通。自心理而来者,终属难通。

学问不可趋时或挟势利以行。如唐张鷟在当时文名籍甚,文词行于海外,今所存者,一《龙筋凤髓判》,一《游仙窟》(得自日本)耳。又云,学术废兴亦各有时,惟在学者不媕婀而已。

所谓博学者,谓明白事理多,非记事多也。

凡专门之学,不可于其间有所去取,因牵一发而动全身也。

今日籀读古书,当潜心考索文义,而不可骤言通假。当精心玩意索全书,而不可断取单辞。旧解说虽不可尽信,而无条件逊于后师之理。廓然大公,心如明镜,然后可以通古今之邮,息汉宋之争。

读书人当以四海为量,以千载为心。

治学第一当恪守师承

展开阅读全文 ∨

著作要目

《文心雕龙札记》,北京文化学社,1927年;中华书局,1962年。

《反切解释》上编,中央大学出版组,1929年

《日知录校记》,中央大学出版组,1933年。

《集韵声类表》,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

《黄侃论学杂著》,收著作十五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

《说文笺识四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字正初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

《黄季刚先生遗书》,台北石门图书公司,1980年。

《文选黄氏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

《春秋名字解诂》,《国学粹报》4卷4期。

《与友人论治小学书》,《唯是学报》第三册,1920年。

《稷通释》,《华国月刊》1卷期,1923年11月。

《释尸鸠》,《华国月刊》1卷4期,1923年12月。

《咏怀诗笺》,《东北丛刊》第3期,1931年1月。

《中国文学概谈》,原载《晨报》副刊,又载艺社《文学论集》,1929年。

《文学记微》,同上。

《秋华室说诗》,《苏曼殊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