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简介
基本资料
本名:秦桧
别名:秦太师、秦相
所处时代:南宋初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湖北黄州
出生日期:1090年腊月二十五日
逝世日期:1155年十月二十二日
主要作品:《北征纪实》
主要成就:绍兴和议
字号:字会之
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
官职:右仆射同平章事等
谥号:忠献→缪丑
封爵:秦国公、魏国公
追赠:申王
人物生平
元祐五年(1090年),秦桧生于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黄州区)江边舟中,先居住在常州,后徒居江宁(今江苏南京),遂为江宁人。父亲秦敏学,做过玉山县令、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县令。秦桧早年做过私塾的先生,靠微薄的学费度日,他对自己的生活处境很不满意,曾作诗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补为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教授。接着又考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
秦桧之妻王氏系统的很多亲戚,包括岳父王仲山,都降金当败类。然而他在北宋末年,却是另一种表现。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初,秦桧上奏,认为对南犯的金军不宜显示出太怯懦的态度,使自己的力量削弱。十一月,金兵包围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派使索求三镇,秦桧上书言军机四事:召百官详细讨论、加强守备、将金使安置城外、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宋钦宗未予答复,任命秦桧为职方员外郎,不久改为干当公事,隶属河北割地使张邦昌
主要成就
秦桧字体尚工,书写齐整工稳,擅长篆体。陶宗仪在金陵文庙的中栏上曾见过秦桧的书法“玉兔泉”三个字,称其字“颇有可观”。秦桧书迹仅有拓本《都骑已临帖》和《别纸勤恳帖》存世,收录于南宋曾宏父的《凤墅帖》,藏于上海图书馆。《别纸勤恳帖》为行楷书,共计十行。其字形笔意多受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影响,用笔舒展,结构峻拔右上角,暗合了黄字笔画的以欹侧取势。但秦桧此帖字似又少了黄字的中宫敛结、四周发散的“辐射式”结构,比起黄字来,其中宫更加宽疏,因而显得温和大度、儒雅温文。《都骑已临帖》为行书,六行。此帖字形字意多有米书之意,尤其是欹侧之势,尤为相似。如帖中的“骑”“余”“甚”字等,都一如米字,但整帖缺乏米字的“神气飞扬,筋骨雄毅”之势,更缺乏米字的侧锋取势、八面俱备、无穷变化和出神入化之境。另一方面,秦桧此帖又多了些许苏轼行楷的萧散与沉着。
秦桧虽是佞臣,却诗文天下,颇擅笔翰,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桧能篆,尝
个人作品
秦桧著有《北征纪实》。《全宋诗》等录有《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及残句一句。《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原文为:
高贤邈已远,
凛凛生气存。
韩范不时有,
此心谁与论。
人物评价
赵构: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
胡适:秦桧有大功而世人唾骂他至于今日,真是冤枉。
张岱: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
朱熹:秦会之是有骨力,惜其用之错。他是见得这一边难成功,兼察得高宗意向亦不决为战讨计。
赵翼:书生徒讲文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宋之南渡,秦桧主和议,以成偏安之局,当时议者无不以反颜事仇为桧罪,而后之力主恢复者,张德远一出而辄败,韩侂胄再出而又败,卒之仍以和议保疆。
脱脱:①桧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②桧立久任之说,士淹滞失职,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③桧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④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
张浚:近与(秦桧)共事,始知其暗。
胡宏:今柄臣擅国,违天逆理,专事阿党,利惑君心,阻塞义理之路。而汲引
轶事典故
太师椅是中国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太师椅之名最早见于宋人张端义的《贵耳集》,据张端义记载,北宋时期的交椅只有一种样式,形似栲栳,大小官员都喜欢使用。有一次,太师秦桧坐在国忌所的交椅上,一仰头,无意中头巾掉到了地上,京尹吴渊看在眼里,便设计了一种荷叶托首,命工匠依样打造,安装在国忌所的校椅上,命名为“太师样”。由于这种样式是专为秦桧设计,太师椅一名遂由此产生。
岳珂在《桯史》中也提到秦桧与太师椅的种种瓜葛,并将带有荷叶托首的交椅明确称为“荷叶交椅”、“太师交椅”。宋人王明清在《挥麈三录》中记载了当时其他朝臣用太师椅“仰首而寝”的情形,并说“达宦者皆用之”,可见“太师椅”之名流传颇快。
据民间传说,岳飞被秦桧夫妇施计杀害于风波亭,军民对此无不义愤填膺。临安一户饮食摊贩得知消息后也深感不忿,就搓捏了形如秦桧和王氏的两个面人,绞在一起放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人们为了发泄愤怒,便争相购
史书记载
秦桧史书记载语音
年代 | 作者 | 书名 | 篇目 |
---|---|---|---|
宋朝 | 岳珂 | 金佗稡编、金佗续编 | —— |
李心传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卷130—170 | |
徐梦莘 | 三朝北盟会编 | 卷142—卷220 | |
佚名 | 宋史全文 | 卷16—卷23 | |
元朝 | 脱脱等 | 宋史 | 卷26—卷31;卷473 |
清朝 | 毕沅 | 续资治通鉴 | 卷97—卷130 |
亲属成员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长辈 | 祖父 | 秦仲淹 | 未仕 |
父亲 | 秦敏学 | 曾任玉山县令,知静江古县,余则不详。绍兴十九年(1149年),高宗在其碑首书“清德启庆之碑”。 | |
母亲 | 王氏 | 南昌人,仕宦人家,封秦国夫人、追封秦魏国夫人 | |
平辈 | 妻室 | 王氏 | 宋神宗时宰相王珪孙女。也是童贯的干女儿,历封魏国夫人、韩国夫人。 |
长兄 | 秦彬 | 生平不详 | |
次兄 | 秦梓 | 生平不详 | |
弟弟 | 秦棣 | 生平不详 | |
子嗣 | 继子 | 秦熺 | 字伯阳,本姓王,为秦桧妻兄王唤之子。以少师致仕、封福国公。 |
孙子 | 秦埙 | 秦熺长子,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探花。历任敷文阁待制、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 | |
秦堪 | 生平不详 | ||
秦卓 | 又名秦坦,生平不详 | ||
曾孙 | 秦钜 | 秦埙之子,字子野,嘉定十四年(1221年)在蕲州抗金战死,封义烈侯。 |
争议
岳飞是谁杀害的问题,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是宋高宗赵构(高宗说);另一种则认为是秦桧矫诏杀害了岳飞(秦桧说)。高宗说早期史料有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文徵明、李亚平、王曾瑜等持此论;秦桧说早期史料有岳珂《金佗粹编》和《续编》,邓广铭等持此论。
案件的性质
有学者指出,此案在当时称为“诏狱”,是皇帝钦命的法律案件,罪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方能定罪。《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保存有此案完整的判决书,指明了案犯的罪名及处罚结果,可见此案是奉圣旨办案,最后也由宋高宗最终裁决。
高宗的心态
高宗杀害宋廷倚为军事支柱的大将岳飞,其原因史学界还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猜测:
1、担忧帝位
綦彦臣认为,岳飞主张“北伐、迎请二帝还朝”,威胁到高宗的地位,是他被杀的原因。邓广铭对此提出反驳,他指出徽宗死后,金人多次扬言要扶植钦宗回朝即位,岳飞因此改变了其“奉迎二圣”的主张,代之以迎还徽宗夫妇灵柩和韦太后等皇室亲族
后世纪念
秦桧墓位于离牛首山不远的长江边。秦桧世居建康,并被宋高宗封为“建康郡王”,死后埋葬在南京西南郊和牧龙镇牧牛亭,当年墓上“丰碑屹立,不镌一字”,据说是因为无人为其撰碑文。明朝成化十一年(1485年),秦桧墓被盗发,盗墓者“获金银器具巨万”,被抓获后,当地官吏有意“减其罪,恶桧也”。整块墓志长1.5米、宽1米、厚10厘米,上面记载了秦家儿子、孙子、外孙女共50多口人。
参考词条:秦桧夫妇跪像
隆兴元年(1163年)七月,宋孝宗下诏,追复岳飞官爵,以礼改葬杭州西子湖畔的栖霞岭,岳飞一案完全平反昭雪。其后,秦桧的跪像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来,历史上秦桧夫妇的跪像有多少已无法考证,据统计,存世的至少还有七处,分别位于杭州岳王庙、江西九江市岳母祠、河南汤阴岳飞庙、开封朱仙镇岳飞庙、河南淮阳太吴伏羲陵、江苏泰州岳墩岳飞祠、湖北鄂州岳飞庙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