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李修缘简介

李修缘简介

淘名人 2021-02-07 13:14 热度:

李修缘

济公(1130年或1148年-1209年),俗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后人尊称为“济公活佛”。[1-2]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喜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2006年,“济公传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济公传说”又荣获“浙江最具地域特色民间故事”。

基本资料

本名:李修缘

别名:济公、济颠和尚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

出生日期:1130年(建炎四年)或1148年(绍兴十八年)

逝世日期:1209年(嘉定二年)

主要作品:《镌峰语录》10卷

主要成就: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除暴安良

字号:号湖隐,法号道济

尊称:济公活佛

地位:禅宗第五十祖

济公人物生平

济公,俗名李修缘(一说李心远),出生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或1148年(绍兴十八年),卒于嘉定二年(1209年),浙江台州人,出生于天台山永宁村。他的祖上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得此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深缘。

他虽是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孙,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劣习。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熏染。父母双亡以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在当过国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嗣其法衣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

少年济公成长在赭溪畔,读书于赤城山。由于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积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门,法号道济,先入国清寺,后至临安(今浙

展开阅读全文 ∨

济公后世传说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期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缘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中国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

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

展开阅读全文 ∨

济公家族背景

永宁村在古城北门外,济公家就住在赭溪畔。济公李氏家族人丁虽不旺盛,但因历世仕宦,家境富裕,也称得上是天台的望族了。赭溪西岸的一大片田地(今已建成一片民居),就属于这个家族所有,人们还称作“李家垟”。发源于北山的赭溪是孩童时济公看水碓舂米、捕鱼游泳玩耍的好去处。石墙头边上有“陇西园”,古时这里是济公李氏的私家庄园,抗战时在此处还设立过“忠烈祠”。

济公祖居随着岁月冲刷,沧桑变迁,最后湮没沦圮。历代故乡民众敬仰济公,感戴其德泽,屡于遗址修建济公佛院、济公亭、石墙桥等纪念之所,冀望重光“活佛”圣迹,显彰济公圣德,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今逢盛世,物阜民殷。天台县人民政府为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弘扬济公文化,让济公精神千秋永传,决定在石墙头复建济公故居,让云游四方的济公在故乡有一个真正的“老家”。修复后的济公故居,向世人展现了充满南宋时代气息、蕴含浙东地方建筑风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一轴画卷。

济公故居占地1

展开阅读全文 ∨

济公人物轶事

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曾经带着自己撰写的化缘疏,外出募化,修复被火烧毁的寺院。他经常游方市井,拯危济困,救死扶弱,彰善惩恶。所以,在人们看来,“济颠”的“济”字也包含着扶危济困的意思。道济善走围棋,喜斗蟋蟀,更写得一手好诗文。他徜徉山水,自得其乐,游履所至,挥毫题墨,文词隽永。是为:“一身破烂行天下,除恶惩奸辨是非。”

道济天性好动,不喜念经,难耐打坐,经常和那些顽童在一起,作呼洞猿、斗蟋蟀的游戏。甚至蘸大蒜吃狗肉,僧众告到方丈室,慧远却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颠僧!”于是他又被人们称作“颠僧”。慧远圆寂,他失去庇护人,被迫转到净慈寺,先是替人念经兼作火化工,后来升了书记僧,却依然出入歌楼酒肆,游山逛水。他写诗自述:“削发披缁已有年,唯同诗酒是因缘。坐看弥勒空中戏,日

展开阅读全文 ∨

济公史籍记载

“济公活佛”生平,最早见于四库本《北磵集·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其《舍利铭》记载了济公的生平:“叟,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远孙,受辞于灵隠佛海禅师,狂而疎,介而洁,着语不刋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天台、雁宕、匡庐、潜皖,题墨尤隽永……叟名道济,曰湖隐,曰方圆叟,皆时人称之。嘉定二年五月十四死于净慈。”这是南宋的最早记载,北磵居简为济公师侄。此外,《灵隐寺志》、《济祖塔寺志》和新编的《杭州佛教史》亦有相关记载。

济公相关诗词

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好似葛陂龙化后,却留清影在虚堂。

一手动时千手动,一眼观时千眼观。

既是名为观自在,何须拈弄几多般。

背倚寒岩,面如满月。

尽大地人,只见半截。

小黄碗内几星麸,半是酸齑半是瓠。

誓不出生违佛教,出生之后碗中无。

粥去饭来何日了?都缘皮袋难医。这般躯壳好无知,入喉才到腹,转眼又还饥。

唯有衲僧浑不管,且须慢饮三杯。冬来犹挂夏天衣,虽然形丑陋,心孔未尝迷。

(其一)

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论钱。

一声啼鸟破幽寂,正是山横落照边。

(其二)

湖上春光已破悭,湖边杨柳拂雕阑。

算来不用一文买,输与山僧闲往还。

(其三)

出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

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青。

(其四)

五月西湖凉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

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

山如骨,水如眼,日逞美人颜色;花如笑,鸟如歌,时展才子风流。虽有情牵绊人,而水绿山青,依然自在。即无意断送我,如鸟啼花落,去也难留。阅历过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