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元武宗简介

元武宗简介

淘名人 2021-02-02 23:17 热度:

元武宗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裕宗真金之孙、顺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铁穆耳之侄。母亲是昭献元圣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海山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1299年受命出镇漠北,平息海都之乱。1304年被封为怀宁王。1307年元成宗无嗣而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除掉了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鲁罕及她试图拥立的安西王阿难答,海山则自漠北率军南下,取得皇位继承权,并登基于上都。作为报酬,他册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却实施了许多改革。他标榜“溥从宽大”,大范围地封官赏赐,在中书省外另立尚书省,兴建元中都,推行理财政策,发行“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强化海运,增课赋税。文化上,在崇信藏传佛教的同时延续宗教自由政策,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1311年初,海山驾崩于大都,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海山去世后,庙号武宗,谥号仁惠宣孝皇帝。蒙古汗号是曲律汗。

基本资料

本名:孛儿只斤·海山

别名:哈尚(清代译法)、元武宗、 曲律汗、Хайсан

所处时代:元朝

民族族群:蒙古族

出生地:元上都

出生日期:1281年8月4日(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

逝世日期:1311年1月27日(至大四年正月初八日)

主要成就:夺取皇位,设尚书省,推行改革

信仰:藏传佛教

庙号:武宗

谥号:仁惠宣孝皇帝

葬地:起辇谷

在位时间:1307年—1311年

年号:至大(1308年)

性别:男

孛儿只斤·海山人物生平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辛巳(1281年)七月十九日,元朝皇孙答剌麻八剌之嫡妻答己产下一子,三年多以后又得一子,元世祖忽必烈请正一道道士张留孙为两位曾孙取名,哥哥叫海山,弟弟叫寿山(后译为梵语爱育黎拔力八达),他们分别就是后来的元武宗和元仁宗。

海山的祖父真金(元裕宗)是元朝的皇太子,但他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二月去世。他的父亲答剌麻八剌很受忽必烈喜爱,有望成为皇位继承人,但也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早逝了。于是,忽必烈将皇太子宝授予海山的叔叔、真金幼子铁穆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

海山兄弟幼年由怯薛乞台普济(唐兀人)抚养,并学习了一些儒家经典。元成宗刚继位的时候,真金之妻阔阔真聘请汉儒李孟进一步教导他们兄弟俩。当时,元朝正与海都、笃哇等西北叛王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到大德二年(1298年)冬,元军统帅宁远王阔阔出疏于防范,导致战败,驸马阔里吉思被叛

展开阅读全文 ∨

孛儿只斤·海山为政举措

设尚书省

武宗在政治上最重大的举措就是设立尚书省。元世祖时曾短暂设立尚书省,后革罢。武宗即位后,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改革措施,决定在中书省之外另立尚书省,作为实际上的中枢机构。大德十一年(1307年)九月,即位不到四个月的武宗就下诏设立尚书省,此举遭到御史台、中书省官员的强烈反对,武宗不得不解散尚书省。但武宗自然不肯善罢甘休,特别是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兼领中书省后,更需要另设机构对其加以牵制。两年后,武宗的权力已经巩固,在至大二年(1309年)八月第二次设尚书省,以乞台普济为右丞相、脱虎脱为左丞相、三宝奴、乐实为平章政事,保八为右丞,忙哥帖木儿为左丞,王罴为参知政事。此次设省无人反对,翌年六月更是令其“总治百司庶务,并从尚书省奏行”,结果“中书之署仅同闲局,居其职者俯焉食禄而已”。随即尚书省也开始启动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好景不长,仅过一年半武宗就驾崩了。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武宗尸骨未寒之时,就立即

展开阅读全文 ∨

孛儿只斤·海山历史评价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是:“武宗当富有之大业,慨然欲创治改法而有为,故其封爵太盛,而遥授之官众,锡赉太隆,而泛赏之恩溥。至元、大德之政,于是稍有变更云。”

明人何乔新的评价是:“史臣之赞武宗,谓其慨然欲创制改法而有为,斯言过矣。元之诸帝,安于旧俗,而不遵中华之法,非一日也。虽以世祖之英武,仁宗之恭俭,无能改于其俗,况于武宗视二君尤劣者乎!武宗在位四年,无一善可称者。沙的伶人也,以为平章;李邦宁阉竖也,以为司徒;教瓦班番僧也,以为学士承旨。它如进鹰坊之秩为二品,畀西域贾人以虎符,所溺者酒色,所好者游畋,斯岂有为之君哉!其所创改者,不过置尚书省、行至大银钞二事而已,是皆毒民之法,岂为治之先务耶?使武宗果有志于创制改法,则当召用名儒,稽式古典,正彝伦、厚风俗、修法度、定官名。考章服,以革左衽之陋;制雅乐,以变优价之声,庶几乎魏孝文、金世宗之所为矣。顾武宗性质凡下,岂足以语此哉?”

清朝史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

孛儿只斤·海山轶事典故

关于武宗名字“海山”的来历,过去由于史料缺乏,一直众说纷纭。清乾隆年间修改元史译名,将海山改为哈尚,并在《钦定元史语解》中解释其为蒙古语“迟钝”(qasang)之意;1846年科瓦列夫斯基所著的《蒙俄法辞典》中将海山之名释为Qayisang,即蒙古语“围墙”之意。而法国东方学家伯希和则通过释读西藏发现的八思巴文《怀宁王海山令旨》,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证该令旨中海山的名字Haysan实为汉名。这从史料上亦可得到佐证,袁桷《清容居士集》卷34《玄教大宗师张公家传》中言:“十八年七月,皇曾孙生,是为武宗,上命择嘉名以进。”虞集《道园学古录》卷50《张宗师墓志铭》中则谓:“武宗、仁宗之生也,公皆受命世祖为制名,兴圣宫记其事,是以赞书及之。”赵孟頫《仁靖真人碑》中写道:“武宗、仁宗之始生也,上皆命公拟名以进。仁宗五岁时,译为梵文,今庙讳是也。”种种史料证明,“海山”是忽必烈请道士张留孙取的汉语名字,武宗的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