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简介
基本资料
本名:李景隆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盱眙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主要成就:靖难之役南军主帅
字号:小字九江
官职:太子太师
爵位:曹国公
人物生平
李景隆年轻时喜读兵书,举止雍容,深得明太祖的看重?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爵曹国公。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后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李景隆因是建文帝心腹,深受亲近信任。不久,周王朱橚被告发谋反。建文帝派李景隆以备边为名前往开封,包围周王府,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败长兴侯耿炳文。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
同年九月,李景隆兵至德州,调集各路兵马,进驻河间。朱棣对李景隆非常轻视,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却率精锐兵马援救永平,后又奔袭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李景隆闻讯,率军围困北平,
主要成就
李景隆早年以知兵著称,多次赴湖广、陕西等地训练军队,负责与西番的茶马贸易,曾参与明军北伐。后率军抓捕周王,协助建文帝削除周藩。靖难之役时,担任朝廷讨燕大军主帅,多次与燕军大战,前后统兵近百万。燕军渡江后,他主动开门迎降,使得明成祖顺利夺取南京。成祖继位后,以公爵受赏,位列靖难诸功臣之上。
轶事典故
李景隆统率五十万倾国之兵北伐时,燕王朱棣不惧反喜,笑道:“李景隆缺乏计谋又骄傲自负,外表强硬而内心缺乏勇气,刻薄善妒却又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如今朝廷将倾国之兵托付于他,纯属自坑。汉高祖大度知人,擅长任使,英雄都为其所用,也不过只能将兵十万。李景隆有何才能,能够统率五十万兵马?赵括之败必能重现。”同时,朱棣又指出李景隆此次用兵的五大弱点:
治军无军令军纪,上下不同心。
南军将士不适北地霜寒,粮草军备不足。
贪功求胜,贸然轻进。
缺乏对下属的信任,刚愎自用,没有威信。
所部尽是乌合之众,混乱无序,多是谀佞小人。
他笑对众将道:“李景隆有此五败,此战必败无疑。”
人物评价
朱棣:①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②李九江志大而无谋,喜专而违众,……数子皆匹夫,徒恃其众耳。
张廷玉:①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②景隆贵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诸宿将多怏怏不为用。③明兴诸将,以六王为称首。非独功茂,亦由其忠诚有以契主知焉。……论者谓诸王之遗泽,隆替有殊,然而中山有增寿,与岐阳之有景隆,追溯先烈,不无遗憾。荣遇之弗齐,亦安见其有幸有不幸哉。
蔡东藩:①景隆仅优文学,素未典兵,安可寄以干城之任?子澄误荐,建文误用,宜其丧师覆辙也。②南北战事,一误于李景隆,再误于盛庸,白沟河之战,燕王矢尽剑折,逸走登堤,景隆不麾军追擒,使燕王得遇救杀回,转致败溃,是景隆之咎,固无可辞。
个人作品
李景隆曾在永乐年间监修《明太祖实录》。
家庭成员
父亲:李文忠,封曹国公。
兄弟:李增枝,初授勋卫,后任前军都督府左都督。
兄弟:李芳英,官至中都留守司留守。
女儿:李氏,嫁晋王朱棡次子朱济熿,初封平阳王妃,后封昭德王妃。
曾孙:李璇,世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壬午殉难》
影视形象
2005年电视剧《大明天子》,卞涛饰演李景隆。
2011年电视剧《洪武三十二》,袁伟豪饰演李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