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寿
外文名:Xu Shou
别名:字生元,号雪村
出生日期:1818年02月26日
逝世日期:1884年09月24日
职业:科学家,翻译家
主要成就:引进和传播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县
代表作品:《汽机发初》
所处朝代:清朝
儿子:徐建寅
人物生平
清嘉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1818年2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社岗里。徐氏世居无锡,“力田读书”,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农民家庭。徐寿的祖父审发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徐寿的父亲文标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不幸的是年仅26岁就过早去世了,徐寿时年仅4岁。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儿子。
徐寿早年也习举子业,“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显然,八股诗文无法解决他一家人的生计问题。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一面务农,一面经商,往上海贩运粮食。难能可贵的是,徐寿并没有就此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生活的磨难和务农经商的实际经验,使他痛感诗文词章毫无用处,因此,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转向了经世致用之学。那时正是鸦片战争前夜,清皇朝已经走向衰亡,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青年徐寿立下了“不二色,不妄语,接人以诚”和“毋谈无稽
主要成就
徐寿一生先后在安庆、南京军械所主持蒸汽轮船的设计研制,成绩显著。清同治六年(1867年)受曾国藩派遣,携子徐建寅来上海,襄办江南机器制造局,从事蒸汽轮船研制。积极倡议筹设翻译馆,同治七年正式成立翻译馆。在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傅兰雅等人合作下,翻译出版科技著作13部,其中西方近代化学著作6部63卷,有《化学鉴原》《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物体通热改易论》等,将西方近代化学知识系统介绍进中国。所创造的钠、钙、镍、锌、锰、钴、镁等中文译名,一直沿用。
在徐寿生活的年代,中国不仅没有外文字典,甚至连阿拉伯数字也没有用上。要把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术语用中文表达出来是项开创性的工作,做起来实在是困难重重。徐寿他们译书的过程,开始时大多是根据西文的较新版本,由傅雅兰口述,徐寿笔译。即傅雅兰把书中原意讲出来,徐寿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西方的拼音文字和我国的方块汉字,在造字原则上有
出版著作
直到1884年逝世,译著的化学书籍和工艺书籍有13部,反映了他的主要贡献。徐寿所译的《化学鉴原》(1871,清同治十年)、《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化学求质》、《化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中西化学材料名目表》,加上徐建寅译的《化学分原》,合称《化学大成》,将当时西方近代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物理化学以及化学实验仪器和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几本书和徐寿译著的《西艺知新初集》《西艺知新续集》这一套介绍当时欧洲的工业技术的书籍,被公认是当时最好的科技书籍。此外,徐寿在长期译书中编制的《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西药大成中西名目表》对近代化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物传略
徐寿(1818~1884),字生元,别号雪村,江苏无锡人。青少年时代曾攻读经史,研讨诸子百家。应童生试未第,遂专攻自然科学。经多年钻研,成为清末著名科学家。
清咸丰六年(1856年)前后来到上海。入曾国藩幕,与华蘅芳等人进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同时设计、制造轮船。同治四年(1865年)试制成功以蒸汽为动力的木质轮船——“黄鹄”号,同治七年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造出中国第一艘机器轮船,名震朝野,闻名海内外,成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
清同治五年任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襄办,同治七年在该局设翻译馆,从事翻译。学识广博,精于化学,系近代中国化学事业的启蒙者。从事译书17年,先后译述了百余卷西洋科技书籍,译著十多种,包括了19世纪70~80年代西方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有《西艺新知》、《化学鉴原》共6卷(现译作《化学的原理和应用》);《化学鉴原补编》共24卷、《化学鉴原续编》共6卷(现译作《无机化
人物评价
晚年,徐寿仍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译书、科学教育及科学宣传普及事业上。1884年病逝在上海格致书院,享年67岁。综观他的一生,不图科举功名,不求显官厚禄,勤勤恳恳地致力于引进和传播国外的科学技术,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不愧为科学家的一生、近代化学的启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