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简介
基本资料
本名:沈葆桢
别名:沈振宗、沈幼丹、沈翰宇
所处时代:中国(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侯官县
出生日期:1820年
逝世日期:1879年
主要成就:主持福州船政局,创办南洋海军,建设台湾
字号:字幼丹,又字翰宇
官职: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
谥号:文肃
追赠:太子太保
逝世地:江苏省江宁
人物生平
沈家祖居河南,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雍正年间沈氏家族中的一支继续南迁至福建侯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沈葆桢出生于贫苦的读书人家庭,父亲沈廷枫以教书为业,亦是贫苦的私塾先生。靠每个月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母亲林惠芳娴熟勤快,不但终日替别人做女红补贴家用,而且还负责了沈葆桢童年时代的教育。她的教子方法独特、直接而有效,首先克服小幼丹的一些缺点,然后再教习《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本,教授的过程并非按书诵读而是常常讲解原因。
沈葆桢是舅舅林则徐阁楼上书房的常客,在这里,他览阅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作,在与舅舅的交谈中也开始对“洋务”二字产生了最初的了解。他也经常把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想法告诉舅舅,在一次谈话中,他表达了对兴办洋务的看法。
道光十六年(1836年),16岁的沈葆桢考取秀才。道光二十年(1840年),沈葆桢和老师林昌彝同榜考中举人,这年沈葆桢刚好20岁。此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不久,担任两
主要功绩
沈葆桢对海防建设培养海防人才。马尾船政局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马尾前、后学堂。左宗棠、沈葆桢把培育海军人才作为“师夷”之根本,其宗旨是为近代海军输送具有专门知识的各类人才。船政学堂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不但培养出许多近代工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向中国近代海军输送为数众多的将才。
沈葆桢建立起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初步改变了中国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至同治九年(1870年),福建船政已制定四艘兵轮,加上从外国买来的三艘军舰,沈葆桢经奏准将这七艘军舰编练成队,称为"船政轮船",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舰队从此诞生。
对船政事业,沈葆桢坚持“主权在我”的原则。认为“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为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船政局聘用了不少洋员、洋匠及教师。对待这些洋人,在经济上船政局给其优厚待遇,在政治上却是寸权不让,坚决奉行“权自我操”的政策。沈葆桢对洋人赏罚分明,不仅论功行赏,也量过行罚。对不服从
人才思想
重视学习技艺的育才思想:沈葆桢认识到办好船政的关键在于“格致”。“格致”是科学在中国的古称,即“格物致知”。重视“格致”,也就是重视科技。为了引起人们对科技的普遍重视,他在船厂大衙两旁题写了一幅醒目的楹联:“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他主张废武科而另设算科,他强调“西法虽千头万绪,要权舆于算学。”他已知道数学是开启科学的一大法宝。沈葆桢为首的洋务派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具有重大的社会功能,只有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才能造出坚船利炮,才能“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不齿技艺,鄙视技艺,到办学堂学习技艺,这是育才思想的根本转变,是中国人在教育近代化历程上迈开的重要一步。
高度重视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沈葆桢认为,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理论的学习,更应重视实践的作用,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出自学堂者,则未敢信
人物评价
《清史稿》:沈葆桢清望冠时,力任艰钜,兵略、吏治并卓然。其手创船政,精果一时无耦。后来不能充拓,且听废弃,岂非因任事之难其人哉?
连雅堂:析疆增吏,开山抚番,以立富强之基,沈葆祯缔造之功,厥不伟欤!
左宗棠:“能久于其事,然后一气贯注,众志定而成功可期,亦研求深而事理愈熟悉。此唯沈公而已。”
叶昌桐:“沈葆桢成功培育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人才,经营台湾完全是循着船政‘一有目标二有步骤’的现代化精神来实践的。”
轶事典故
林则徐有一女,才貌双全,嫁给了当时颇有才气的沈葆桢。沈葆桢年轻气盛,到处夸口,目空一切。林则徐听到别人的议论,就想找个机会和沈葆桢谈谈。
有一次,沈葆桢月夜饮酒,诗兴来了,就写了两句咏月的诗: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弯弯的一钩残月已照亮了大地,何必要那银盘一样的满月呢?沈葆桢让林则徐看诗。林则徐看后,思考片刻,拿过笔随手把“何必”的“必”字改为“况”字,使诗句成了: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沈葆桢看后,十分羞愧,因为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大相径庭,由自满的口吻变成了壮志凌云的生动写照。从此以后,沈葆桢变得谦虚好学了。这个典故其实是林则徐教导沈葆桢如何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
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在收复伊犁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个大麻烦:没钱发军饷买军粮。因为在西陲边界作战,只好就近向俄国购买粮食,然而,俄商要现钱才肯供粮。左宗棠想到向外国银行募借军饷1000
相关纪念
沈葆桢故居位于宫巷26号,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沈葆桢购置这座大房屋,加以修葺居住。现为沈家后裔的住宅,是清代福州典型官宦人家大院。建筑基本保存完整,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9月13日,是沈葆桢率领福建水师赴台驱日140周年,百余名来自海峡两岸的沈公后人、抗日戍台将士后人、专家学者和台湾退役海军将军团9月13日齐聚福州,共同纪念沈葆桢保台建台140周年。
“沈葆桢是福建船政主要创始人、也是台湾近代化建设先驱者,为保卫台湾、建设台湾作出历史性的贡献。”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兼福建省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陈桦致辞表示,重温沈葆桢保台建台的光辉事迹,是构建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激发两岸同胞对包含船政文化在内的闽台历史文化的再认知、再研究。
沈葆桢六世孙女、台湾大学教授沈冬说,沈葆桢到台湾140年,用船政精神推动台湾走向进步,他的前瞻
艺术形象
1992年电视剧《北洋水师》夏宗学饰沈葆桢
2008年电视剧《台湾1895》任学海饰沈葆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