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清任简介

王清任简介

淘名人 2021-01-13 23:21 热度:

王清任

王清任,清代医学家(1768-1831年)。字勋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邑武庠生,又纳粟得千总职。年轻时即精心学医,并于北京开一药铺行医,医术精深,颇噪于一时。因其精究岐黄,于古书中对人体构造与实际情况不符,颇有微词,并敢于提出修正批评,其革新精神甚得好评。尝谓“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故精心观察人体之构造,并绘制图形,纠正前人错误,写成《医林改错》。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清任

别名:王全任、王勋臣

国籍:清代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768年

逝世日期:1831年

职业:医学家、解剖学家

出生地:河北玉田

信仰:道教

代表作品:《医林改错》

人物生平

王清任(WangQingren,1768~1831)又名全任,字勋臣。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人。富有革新精神的解剖学家与医学家。

王清任自幼习武,曾为武庠生,捐过千总衔。乾隆、嘉庆年间,王之故乡还乡河上,仅有渡桥,因“官桥官渡”进行勒索,还是“善桥善渡”以行善引起讼端。王清任力主“善桥善渡”。开庭审理时,知县几次摘去凉帽,清任几次站诉不屈,并义正辞严:“我跪的是大清法制‘顶戴花翎’,不是为你下跪”,而触怒县官。他平时还多用文言、辞令蔑视封建统治者的衙门。久之,县衙与当地豪绅合流对其进行迫害。王清任不得不离乡出走,辗转去滦县稻地镇(今属丰南区),东北奉天(今沈阳)等地行医。

王清任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玉田;30多岁时,到北京设立医馆“知一堂”,为京师名医,善用黄芪。他医病不为前人所困,用药独到,治愈不少疑难病症。据清光绪十年《玉田县志》载,有1人夜寝,须用物压在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王清任是中国清代的一位注重实践的医学家,他对祖国医学中的气血理论作出了新的发挥,特别是在活血化瘀治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他创立了很多活血逐瘀方剂,注重分辩瘀血的不同部位而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他的方剂一直在中医界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经临床实践验证,疗效可靠。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从秦汉以来,活血化瘀法不断充实完善,而以清代王清任的学术成就尤为引人注目。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对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作出了贡献,而且对针灸临床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灸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治则,最常用的操作手法就是刺血疗法。用三棱针刺血,或用梅花针叩刺出血,或叩刺出血后再拔上火罐以增加出血量。刺后可直接祛除血脉的瘀阻、排除瘀血,疏通经络。监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等症皆可用此法治之,临床应用范围颇广,辩证准确,手法适当则多获著效。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订证了古代解剖学中的许多讹谬。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观点

王清任从少年时期开始学医,由于学习刻苦,他很快就精通了医学理论,医术也很高明。他开过药铺,对许多药物的性味、功用都很熟悉。王清任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疾病的病因、病理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许多病是由于血液流通不畅引起的。血液不流畅,淤积在某个器官或血管里,就影响了这个部位周围组织的生理功能,引起疾病。根据这种“血淤致病”的学说,他研究处一些方剂,除上面说到的“通窍活血汤”外,还有“血府逐淤汤”、“膈下逐淤汤”等,都很有效。

他认为人的脏腑结构对医疗非常重要,认为“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人夜行”,认为古医书中关于人体记述错误不少。他多次到疫病暴死者乱葬岗中和死刑场观察人体内脏结构,于1830年著成《医林改错》,附图25幅,他首先记载了人体腔由膈膜分为胸、腹两腔,而非古书图中所给两个隔膜,三个体腔——三焦。又改正了古图中肺有六叶两耳二十四管的错误,“肺有左、右两大叶,肺外皮实无透窍,亦无行气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王清任作为一位杰出的医学革新家,在所著《医林改错》中,一是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胸腹腔内脏器官、血管等解剖位置,较过去有改正,有发现;二是创活血化瘀新理论拟出许多新方,于临床颇有奇效;三则否定胎养、胎毒等陈说及综成“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新说,其贡献巨大,值得肯定。

后世医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的学说中对于脏腑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是一种形态学上的准确化过程。但是,大部分的中医学者认为,中医学在几千年来对于“脏腑”的定义,从未真正使用过解剖学和形态学的方法,“脏腑”,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当中始终是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进行分类和定义的。“脏腑”在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当中,始终是一种功能化的概念,而非实实在在的器官。而《黄帝内经》当中也提到过脏腑的大小和重量等,甚至有人认为《内经》当中,甚至没有说对肝脏的位置。实际上,很多学者在深层次的体悟之后发现,其间对于脏腑的重量、大小等数字上的描写,蕴藏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