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禵简介
基本资料
本名:爱新觉罗·胤禵
别称:允禵、胤祯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
出生时间:1688年7月3日
去世时间:1755年
主要作品:《乘撬飞控雪山》、《悼亡女》
主要成就:率兵入藏,驱逐准噶尔
爵位:多罗郡王
谥号:勤
旗籍:满洲正黄旗
人物生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酉时生,胤禵出生,生母孝恭仁皇后。从小聪明过人,才能出众,胤禟曾语:“胤禵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胤禵为康熙帝所厚爱,从少年时代起,就频繁地扈从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给予一些特殊优待。比如说部分皇子蒙父皇恩准,享有支取官物的符权,由大内供给其一家的食用物品。这种做法通常是以一年为限,期满后由父皇决定是否沿续,而沿续时间愈长,愈能体现出父皇的厚爱,康熙诸子中享此殊遇者不只一人,但时间最长的则是胤禵。自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整整七年,康熙始终特批胤禵一家支领宫物,如果康熙不是猝然离世,胤禵的这一待遇还会沿续下去。
胤禵个性爽直,重情重义,他从小和才华横溢、为人谦和的皇八子胤禩情投意合,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当康熙帝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时,胤禵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一时间,康熙帝十分愤怒,“出所佩
人物性格
西征期间讨论军队进藏事宜时,议政大臣商议胤禵应该留在相对安全的大后方,估计是害怕胤禵有任何闪失,承担不起。胤禵对此很不满,于是胤禵力排议政大臣所议,坚决的向康熙提出要么派遣他亲自领兵进藏,要么前往木鲁乌苏亲自保证进藏军队的后援,康熙对此很赞赏。
西征未出师前,胤禵已经开始检查各项军务状况,参劾了一名官员。后蒲到西宁,胤禵便立即着手整顿军务军纪,根据沿途所获信息,调查各要员失职情况,随即参劾了三名官员。(后来其中两人被康熙革职锁禁了),这说明胤禵是个十分果断,雷厉风行的人。
胤禵虽然十分有主见,但是也很善于听取有益的建议。藏语文献《户口册与历史》里曾提到他听取了投奔清军的,更了解当地情况的第巴阿尔布巴的建议,及时的修改了军事行动方案。(可参考《阿尔布巴阐述平定准噶尔之战》一文)
胤禵在与呼毕勒汗交往的时候,不卑不亢,谦和礼让,他谦逊的言谈举止与不凡气度,赢得了呼毕勒罕的尊敬。通过一次次接触与交往,他
人物评价
藏语文献《户口册与历史》记录“皇太子(这里指胤禵)亲自斟酒,表彰慰问,平易近人。”
九皇子胤禟:“十四阿哥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
人物争议
关于胤禵的本名,有两种主要说法:一说原名“胤禵”,后改“胤祯”,在雍正帝即位后改用先改回“胤禵”、再改“允禵”;一说原名“胤祯”,雍正帝即位后改“允禵”,且雍正帝为掩盖事实,还篡改玉牒,使人误以为其本名就是“胤禵”。
从史料来看,胤禵、胤祯、允禵这三个名字,在史料中都有出现。就《玉牒》而言,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版《玉牒》是按“胤禵”进行表述的,而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直格本《玉牒》中则反映出,当时“胤禵”已经改名为“胤祯”(其中汉文本误作“胤禛”,满文本转写为injeng)。冯尔康认为,从《玉牒》原件看不出涂改、抽换之类的痕迹,至于整体篡改、重新造出一整套的玉牒,既无佐证,且欲盖弥彰;吴秀良认为,既然康熙四十五年玉牒并未掩盖胤祯之名,则篡改更无从谈起。这样看,胤禵应为皇十四子的原名,后改胤祯,而雍正帝继位后为凸显自己的独尊地位,又将之改回胤禵、再改允禵。
围绕胤禵改名经过的种种争议,
家庭成员
嫡福晋完颜氏,侍郎罗察之女;
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员外郎明德之女;
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二等护卫石保之女;
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西泰之女;
妾吴氏,常有之女。
儿子
第一子,已革多罗泰郡王弘春,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九月初一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员外郎明德之女。
第二子,多罗恭勤贝勒弘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四月初三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完颜氏。侍郎罗察之女。
第三子,散秩大臣弘映,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一月十九日戌时生,母为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二等护卫石保之女。
第四子,都统、散秩大臣弘暟,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二月初八日未时生,母为嫡福晋完颜氏。侍郎罗察之女。
女儿
第一女,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正月二十七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二等护卫石保之女。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月二十日巳时生,母为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员外郎明德之女。
第三女县君,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卯时生,母为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员外郎明德之女。
个人诗作
类型
诗作
写景诗
《十月雪》
写物诗
《砚》、《自鸣钟》
叙事诗
《焚香弹琴》、《乘撬飞控雪山》、《南苑阅武应制》、《南苑冬狩应制》、《同诸兄宁寿宫请安》、《禁城值宿喜雨》
悼亡诗
《悼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