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楼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少楼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67年
职业:京剧老生、教师
性别:男
字:兆霆
简述
王少楼(1911年~1967年),男,京剧老生、教师。字兆霆。祖籍山东,1911年11月8日,宣统三年(辛亥)九月十八日生于北京,1967年1月22日,农历丙午年十二月十二日逝世。出身梨园世家。祖父王顺福为旦角演员;父亲王毓楼工武生。姑母王明华是梅兰芳夫人。王少楼的夫人徐咏芬是梅兰芳大师的琴师徐兰沅先生的长女。
艺术经历
少楼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稍长,曾在梅宅观看姑夫与余叔岩排练《游龙戏凤》和《打渔杀家》等剧目。1919年拜张春彦为师学戏,家中先后延请了李鸣玉、雷喜福、李洪春等前辈教授文武昆乱各种老生戏,同时由父亲教练武功。
1923年,他12岁时正式拜余叔岩为师,从此时得余叔岩亲自指授,同年3月开始挂牌公演。不久入斌庆社科班,边演出边学艺,与李万春合作多年。出科后曾向高庆奎学戏,又特聘名琴师陈鸿寿操琴,并随陈鸿寿精研谭鑫培、余叔岩派系唱腔。遂成为蜚声艺坛的优秀青年须生,因天赋极佳又兼功底深厚,而受到京剧界内外特殊的重视。首次赴沪演出40天52场戏35个剧目,场场爆满,在京剧界传为奇闻。京、津、沪的报刊好评如潮,《半月戏剧》为他特发“王少楼专号”。他曾为荀慧生、尚小云、雪艳琴等配戏,1930年5月参加程砚秋的“鸣和社”,与程砚秋合作达10年之久。
不料,1934年,正当王少楼声誉日隆之际,他的父亲去世,他悲伤
艺术特色
他扮相清秀俊雅,眼神奕奕,表情生动,嗓音圆润有韵味,并且文武兼备,唱念做打取法乎上,以余叔岩为宗,他充分继承了余派“韵味醇厚,独树一帜”的声腔特点。善于运用唱腔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情感。同是西皮慢板,《捉放曹》中陈宫唱来是激越奔放,《空城计》里孔明口中则是从容不迫。被戏迷们称作“小小余叔岩”。被当时权威评论家陈彦衡、苏少卿、徐筱仃、吴幻荪等一致认为是难得的“全才”、“美才”、“学余最为神似”、“唱做不愧为余派真传”,是“将来可传余派衣钵之第一人”。
代表剧目
他长于余派戏《捉放曹》《失·空·斩》《骂曹》《珠帘寨》《战太平》《探母》《打鱼杀家》《乌盆记》《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桑园会》《武家坡》《梅龙镇》等戏。曾与程砚秋合演《朱痕记》《贺后骂殿》《汾河湾》《法门寺》《二进宫》《探母》、《宝莲灯》等,均脍炙人口。
学生
王少楼先生教学极为认真、细致,而且非常敬业,就是在他高血压非常严重,医生一再要求他全休一个月,必须马上住院治疗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给四个班级的老生行学生上课。从1957年患病到“文革”初期停课,他不但坚持每天6点到学校指导学生喊嗓子练功,而且从一个班的学生到同时为四个班的老生组教学,甚至还要在家为毕业的张学津、李崇善等补课。每节课都是用舞台上的调门来教唱、念,每教一句唱,他就要连续唱二十遍以上,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文革”初期,就在“文革”中,许多师生都停课了,当时学校一片混乱,惟有王少楼先生的课堂依然在按部就班地上课教唱。王老师说,只要学校不宣布停课,我们就要上好每一节课,那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们也要认真上课。由于当时的形势使老师和同学们都不敢上课了,而王少楼先生则坚持到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他是那样忠诚于自己的教育事业,所以他的言传身教是我们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他以全副心血培育出张学津、李浩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