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鼎卿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鼎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新洲
出生日期:1902年
逝世日期:1982年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云南讲武堂
人物简介
朱鼎卿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其父早丧,由母亲带着朱鼎卿兄弟姐妹七人,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朱鼎卿是家中长子,要靠他支撑门户,所以尽管穷困,母亲还是让他断断续续读了七年私塾。
1920年,朱鼎卿随堂兄朱怀冰离开家乡,到江苏准阴镇守使马玉仁部当兵。不久,又被朱怀冰介绍到石青阳部,在连队当书记。当时,军队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穷书记,富军需”。朱鼎卿对于佣书于人,遭受歧视的境遇十分苦闷,随时准备另找出路。
1922年10月,石青阳部在军阀混战中被击溃。朱鼎卿便辗转到四川,投入川东边防军教导营。该营营长石润碧,欣赏朱有文化,处事干练,让他当了几个月书记以后,擢升他为排长。石青阳是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就鼓励朱鼎卿报考这所学校。1923年6月,他考入该校第十八期步科,在那里接受了两年军事教育。
毕业前夕,朱鼎卿接到在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任团长的石润碧的信,邀其前去共事。他考虑在云南和家乡湖北都没有人事背景,
人物生平
朱鼎卿(1902—1982),出生于1902年3月2日(清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三)。湖北黄冈人,又名朱万鋆。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八期步兵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毕业。
1925年讲武堂毕业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9师(兼师长朱培德)第26团(兼团长李明扬)中尉参谋、上尉连长等职。
1926年8月调升第9军(军长彭汉章)第1师(师长贺龙)少校参谋兼教导大队大队附。
1927年2月第9军瓦解后离职返乡。9月出任第19军(军长胡宗铎)第3师(师长郑重)第10团中校副团长。
1928年2月所部改称第61师(师长郑重)第183团(团长吴良琛),仍任中校副团长。7月所部改编为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暂编第3师(师长胡宗铎)第9旅(旅长郑重)第9团(团长吴良琛),改任中校团附。10月所部改称第16师(师长胡宗铎)第48旅(旅长郑重)第9团(团长吴良琛),仍任中校团附。
1929年4月跟随所部反蒋失败后离职。
大事年表
1923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十八期,后在国民党军担任过第13师,第11师团附,团长,师长及第86军军长,第一补给区司令等职。
1948年任联勤总部第九补给区司令。
1949年任国民党政府最后一任湖北省主席,后任第三兵团司令。
1949年12月在四川金堂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湖北省委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员、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军事审核委员会委员。
1950年入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任西南军区司令部高级参谋。
1954年转业。同年9月,被聘任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6年调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82年去世。
人物事迹
1949年12月26日,国民党军第3兵团司令官朱鼎卿率兵团部、暂编第8、第9军共7000余人,在四川省金堂县举行起义。
朱鼎卿曾任国民党军第9补给区司令官、湖北省主席。在人民解放军大举向西南进军,国民党节节败退的情势下,川鄂绥靖公署主任孙震,向朱鼎卿转达了国民党国防部的命令,将所有以湖北军政名义的机构一律撤销,改为第3兵团,由朱任兵团司令官。绥靖总司令部及保安部队编入第3兵团暂编第8、第9军,李朗星任暂8军军长,杨达任暂9军军长,驻防万县以东、长江西岸的龙驹堤。
11月下旬,孙震命令第3兵团担任万县以东至忠县的江防守备,然后再逐次退到渠县附近,对东作战,防止人民解放军西进。但是,刚组建的第3兵团大都是由文职人员和保安团队组成的,在人民解放军大举进攻面前无力抵抗。朱见机行事,命令各部停止作战,立即从江防线上撤下来,分别向垫江、梁平撤退,一路上班不成班,连不成连,与解放军先头部队稍一接触就缴械投降。
人物性格
十三师官兵全都是湖北籍,朱鼎卿视这支“家乡子弟”部队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对部队的训练要求比较严格,也比较体贴士兵的疾苦。当时国民革命军“吃空额”现象十分普遍。
1945年5月间,国民革命军进行第一期整编,八十六军被撤销。朱鼎卿调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但还未到职就改任第八军军官总队队长,负责资遣安排编余军官。当时,这些编余军官有门路的经过活动,仍然可以回部队任职,无门路者则怨天尤人,为去向惶惶不安。在这样的环境里,朱鼎卿也感到难安于事,希望军官总队早日结束。
1947年5月,朱鼎卿调到徐州担任第一补给区司令,归顾祝同指挥。上任时,郭忏对他交待说:“你到汉口虽然受白崇禧指挥,但除了法令规定的东西以外,不要随便接受他的补给命令。
朱鼎卿一直在军界任职,对如何组织“省政府”,心中完全无数。恰巧,朱怀冰赋闲在武汉,便帮助其物色省政府人选。那时,许多官员都在做逃跑的准备,对当省政府的这“长”那“长”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