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定仙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江定仙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武汉
出生日期:1912年11月10日
逝世日期:2000年
职业:音乐家
毕业院校:上海音乐专科学校
代表作品:《烟波江上》、电影音乐《早春二月》、《没有下完的一盘棋》等
人物简介
江定仙先生1912年出身于湖北省武汉市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参加辛亥革命,他幼年深受大革命影响。1928年赴上海艺大音乐系、上海美专音乐系学习。1930年考入上海音专,随黄自先生系统学习理论作曲,并随俄籍教授学习钢琴,在作曲与钢琴演奏两个专业都有很深造诣。学习期间创作了许多歌曲,并参加多种演出活动。其钢琴曲《摇篮曲》曾获齐尔品征集中国风味钢琴曲创作二等奖。
创作经历
1936年,他创作了歌曲《岁月悠悠》(1993年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为影片《生死同心》创作了主题歌《新中华进行曲》,并为一些话剧配乐。抗日战争爆发后,江定仙创作了《打杀汉奸》、《抗战到底》、《为了祖国的缘故》、《碧血》、《国殇》等激励抗战热情的爱国歌曲,以及《呦呦鹿鸣》(合唱)、《浪》、《树》、《小马》等作品。他支持学生研究、编配、演唱民歌,并亲自动手编配了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
1949年,江定仙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1950年,他所在的国立音乐院并入新成立的中央音乐院,他被聘为作曲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至1984年,被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他历任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一至四届全国文艺家代表大会,任文联委员,并担任一至四届音协理事、常务理事,多次出国,代表中国音乐界出任波兰世界青年联欢节评委,出席匈牙利巴托克、李斯特纪念会、亚洲作曲家大会等。
江定仙是一位深有
人物经历
1912年11月10日生于湖北汉口。1920~1927年在武昌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及武汉中学读书。1928~1930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音乐。1930年后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同时从吕维钿及查哈罗夫学钢琴。1934年秋,任陕西省教育厅音乐编辑。1936年夏返沪,在上海业余实验剧团附设的实验乐团从事指挥、作曲和钢琴演奏。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编辑、
江定仙湖北教育学院理论作曲与钢琴教授等职。1940年起,担任重庆国立音乐院作曲系教授兼系主任,在职期间曾热情支持进步音乐社团“山歌社”开展研究民歌和民族音乐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兼作曲系主任,1961~1983年兼该院副院长。1979年被推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教学工作
江定仙先生自1932年开始至九十年代初,60年来从未间断教学工作。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可谓桃李满天下。江定仙先生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他所热爱的音乐艺术。
50多年来,江定仙的主要精力用于音乐教育工作。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善于言简意赅地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经他所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音乐院校、团体。又撰有音乐论文《和声运用上的民族风格问题》、《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诞生150周年》和《纪念黄自先生》等。
主要作品
作品有钢琴曲《摇篮曲》、交响诗《烟波江上》、交响曲《沧桑》、电影音乐《早春二月》等。有《江定仙歌曲选集》。
个人自传
1912年11月10日,我出生于湖北省汉口市郊区口江家墩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参加过辛亥革命,与董必武、陈潭秋等人是同学和挚友。由于家庭以及与革命党人的关系,我幼年时就在心底埋下了同情革命的种子。我小时在武昌高师附小、附中和武汉中学读书。受音乐老师启蒙,很早就喜欢音乐,尤其爱吹笛子、弹风琴。1928年我到上海正式学习音乐。先在上海艺大音乐系,半年后转入上海美专音乐系。1930年考入国立上海音专,随黄自学习理论作曲,随吕维钿、查哈罗夫学习钢琴,直到1934年。6年的学习,特别是最后4年,使我在音乐理论、作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正确的基础。
回想我学钢琴先后经历的六位老师,当然是以上海音专的吕维钿、查哈罗夫二位时间最长(各二年),得益最多。另外两位时间虽短,但在我的记忆中至今未忘:一位是美专的冷韵琴,她是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指挥、意大利钢琴家帕器的学生。是她首先教我弹巴赫的作品;另一位叫乌尔曼,他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