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筱翠花简介

筱翠花简介

淘名人 2020-01-13 21:16 热度:

筱翠花

筱翠花(1900年-1967年),本名于连泉,名桂森,字绍卿,1900年生于北京,卒于1967年。原籍山东登州。京剧筱派艺术的创始人。名于桂森,一名绍卿,入富连成科班后改名于连泉。北京人,原籍山东登州。九岁入老水仙花主办的鸣盛和科班学艺,演梆子、京剧花旦。出科后,演出于北京吉祥、天乐等剧场。1911年,鸣盛和科班解散,次年加入富连成科班,经萧长华、郭春山等指导,技艺大进。1918年出科,在北京、上海、汉口等地演出,声誉日隆。

基本资料

中文名:筱翠花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登州

出生日期:1900年

逝世日期:1967年

职业:京剧演员

代表作品:《坐楼杀惜》、《红梅阁》、《战宛城》

人物经历

7岁人鸣盛和科班学梆子花旦,改名盛琴,艺名小牡丹花。筱翠花九岁入老水仙花主办的鸣盛和科班学艺,演梆子、京剧花旦,曾名盛琴,艺名“小水仙花”。出科后曾搭斌庆社演戏,后曾自行组班任主演。曾拜田桂凤为师,同时向路三宝、余玉琴、侯俊山、王瑶卿等学艺。1911年,鸣盛和科班解散,1912年加入富连成科班,为连字科学生,经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宿教导,技艺大进。由于他在科里替人扮演梆子戏《三疑计》里的丫环翠花演得很出色,所以萧长华先生就给他起一个艺名,叫筱翠花。(另一说,因为他在富连成社演《遗翠花》一剧中的丫环翠香非常出色,于是萧长华先生便给他起了个带有纪念意义的名字——筱翠花。语出《中国京剧史》(中卷))他的艺术师从田桂凤、路三宝、侯俊山、余玉琴和王瑶卿、郭际湘。1918年出科后,他搭入斌庆社演戏。又从著名旦角田桂凤、路三宝、侯俊山、余玉琴学花旦戏。能戏多,戏路广,文武兼备。曾与杨小楼、余叔岩、高庆奎、尚

展开阅读全文 ∨

艺术特色

筱翠花扮相姣好,眼睛大而秀美有神,双目似会说话,正所谓“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而且身段苗条,嗓音虽然略带沙哑,但是演唱和念白功力深厚,能够响堂打远,字字能够送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筱翠花的技艺精湛,表演精细,刻意求工,所以有人说筱翠花先生的表演犹如工笔画。他的跷功已臻化境,解放后废了跷,但是他仍然走跷步,很见功夫。

他的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极具法度,富有女性的古典美。有人把荀慧生先生和筱翠花先生表演的戏路子和风格做了这样的比较。从戏路子上看,荀慧生先生善于演的是花旦里边的闺门旦和小旦,也就是表现一种娇憨、天真活泼的少女的形象,所以有人说看荀慧生先生的表演,好比看抓拍的人像摄影,一颦一笑都具有鲜活的风情美。而筱翠花先生他演的是花旦里的泼辣旦、风骚旦和鬼魂旦,所以他擅长演泼辣的、放荡的女性形象。但是由于他的表演上富有一种古典的美,所以有人说看筱翠花的表演,犹如看古代的美人图画卷,一颦一笑都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作品

筱翠花戏路博广,他从陈啸云学过《战蒲关》、《二进宫》、《走雪山》等青衣戏;从张彩林学过《秦良玉》、《玉虎坠》、《珍珠扇》等刀马旦戏;也学过《捡柴》、《梅降雪》、《紫霞宫》、《杀狗》等河北梆子花旦戏。他的《铁弓缘·英杰烈》是师法郭际湘,自己又有所突破创新。他演过昆曲《昭君出塞》、《琴挑》和吹腔《奇双会》;古装戏演过《貂蝉》。曾参加过高庆奎的新戏《七擒孟获》饰祝融夫人,全部《庆顶珠》饰萧桂英。他自己挑班后,演过《樊梨花出世》、《梵王宫》等戏;武打戏他演过《巴骆和》,并演过《演火棍》;反串戏则演过《八蜡庙》的贺人杰。筱翠花擅演的剧目极多,偏于玩笑的有《荷珠配》、《打樱桃》、《打杠子》、《一匹布》等,载歌载舞的有《小上坟》、《小放牛》、《梵王宫》、《贵妃醉酒》等;以武打为主的有《巴骆和》、《演火棍》、《英杰烈》、《东昌府》等;表现凶杀、鬼魂的有《坐楼杀惜》、《活捉三郎》、《杀子报》、《马思远》、《阴

展开阅读全文 ∨

代表剧目

筱翠花的代表作有《翠屏山》《坐楼杀惜》《活捉张三郎》《红梅阁》《阴阳河》《战宛城》《大劈棺》《荷珠配》《一匹布》《马思远开茶馆》等。

艺术传人

他的传人主要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云、李丹林等。还有刘盛莲等也是完全宗法“筱派”的。

活动年表

1918年12月16日,农历戊午年十一月十四日:马连良首演《胭脂褶》

1919年,农历己未年:言菊朋以票友领班赴汉演出

1919年9月24日,农历己未年八月初一日:吉祥园演出

1919年10月8日,农历己未年八月十五日:吉祥园演出

1919年11月21日,农历己未年九月廿九日:吉祥园演出

1919年12月18日,农历己未年十月廿七日:广德楼演出

1920年9月13日,农历庚申年八月初二日:北京梨园公益总会十六省水灾急赈义务戏1921年,农历辛酉年:余叔岩加入双庆社

1922年11月17日,农历壬戌年九月廿九日:张英华为子完婚堂会

1922年12月2日,农历壬戌年十月十四日:溥仪大婚堂会戏第一天

1922年12月3日,农历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溥仪大婚堂会戏第二天

1923年,农历癸亥年:尚小云、马连良参加双庆社

1923年2月25日,农历癸亥年正月初十日,12时:春节黎元洪总统府堂会第三天

1923年3月17日,农历癸

展开阅读全文 ∨

各界挽联

1981年4月16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追悼会骨灰安放仪式。八百余人参加了追悼会,喜连成第一科老艺人侯喜瑞以九十高龄亲临吊奠。

84岁的词人、鉴赏收藏家、余派老生张伯驹亲笔撰写的挽联:

观去多欢场,开怀如对忘忧草;

演来少喜剧,捧腹应无含笑花。

张君秋是于门弟子,他的挽词:

曾向于派问业,村姑放牛鸿鸾禧;

永怀花王神韵,坐楼杀惜打樱桃。

(《活捉张三郎》筱翠花饰阎婆惜鬼魂)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派武生朱家缙挽联:

搬演酒后杨妃,转袖飞裙霓羽舞;

刻画楼中阎女,言簧目盼耐庵文。

北京戏曲研究所、于门弟子邹慧兰挽联:

把手课徒,口传身传腰眼步;

全神贯注,言教身教流源长。

许姬传的挽联用他演过的《红梅阁》、《活捉》、《花田错》、《宝蟾送酒》、《卖油郎独占花魁女》来悼念他含冤而死,终得昭雪:

含冤魂步,飘渺轻烟红梅阁;

活捉群奸,春兰送酒占花魁。

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写了长联:

忆绮年,初遗翠花,凤仪楼会,裁衣挑帘,载鸿誉,喜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