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寿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沈寿
别名:沈云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874年
逝世日期:1921年6月18日
职业:绣娘,女红传习所所长兼教习
主要成就: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一等奖
代表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耶稣像》《八仙上寿图》《雪宧绣谱》
丈夫:余觉
墓址:江苏南通马鞍山
祖籍:浙江吴兴
人物生平
沈寿(1874—1921),初名云芝,字雪君,号雪宧。绣斋名为“天香阁”,故别号天香阁主人。她生长于江苏吴县(今苏州)阊门海宏坊一个古董商的家庭。父亲沈椿,强习书史,研究盐法,曾在浙江任盐官。他酷爱文物,富有收藏,后来开了一个古董铺。母亲宋氏,生有三男二女,雪芝排行第五,从小便随父亲识字读书。家藏的文物字画,给她丰富的艺术熏陶,拨动了雪芝心灵中美的琴弦。
苏州的刺绣素负盛名。尤其是苏州城外的木渎一带,几乎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堪为“苏绣之乡”,小时候,雪芝常去那里的外婆家,对奇妙的苏绣艺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姐姐沈立的带领下,七岁弄针,八岁学绣,开始了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刺绣生涯。雪芝天资聪颖,又好钻研,学绣进步很快。起初,她绣些花草之类,主要是一些实用性绣品。后来就将家中收藏的名画作为蓝本,开始绣制艺术性作品。十六七岁,她便成了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已颇有绣名。沈寿二十岁结婚,丈夫余觉(名冰臣,
慈禧赐名
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寿辰。清政府谕令各地进贡寿礼。余觉得知消息后,听从友人们的建议,决定绣寿屏进献,他们从家藏古画中选出《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作为蓝本,很快勾勒上稿,并请了几位刺绣能手一齐赶制,雪芝在这些绣品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慈禧见到《八仙上寿图》和另外三幅《无量寿佛图》,大加赞赏,称为绝世神品。她除授予沈雪芝四等商部宝星勋章外,还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余觉夫妇。从此,沈雪芝更名“沈寿”,余觉也改名余福。
教育事业
慈禧后来责成商部成立女子绣工科,派余觉担任总办,沈寿担任总教习,是为中国第一所正式的绣艺学校。辛亥革命后,绣工科停办。余觉嫌沈寿不育,讨了姨太太。沈寿于1912年10月迁居天津,开办了一所自立女红传习所。
一九一四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来到南通,担任了所长兼教习,余觉则担任了南通平民工场的经理。女红传习所起初附设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移到南通濠阳路,传习所第一期招生二十余人,以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
沈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刺绣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刺绣教育家。在教学中,她主张“外师造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绣花卉,她就摘一朵鲜花插在绷架上,一面看一面绣。绣人物,她则要求把人的眼睛绣活,绣出人的精神,在沈寿的精心教诲下,南通女红传匀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在国内外打
作品
大师已去,艺术长存,她的精美绣品长留人间,至今仍熠熠生辉,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南通等地的博物馆都收藏有沈寿的绣品。
当人们看到她绣的《八仙上寿图》、《耶稣像》、《倍克像》、《无量寿佛》、《万年青》、《花鸟册页》、《生肖像》、《观音像》、《文蛤图》、《柳燕图》时,无不为之倾倒,惊叹这位苏绣大师,以其超人的智慧,灵巧的绣手终于把传统的苏绣工艺提高到了更为绚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轶事典故
状元、绣圣的情谊
1914年,沈寿应邀来到南通,虽年已四十,但由于皮肤白皙,身材婀娜,举止娴雅,性情温良。即便当时已年逾花甲的张謇在面对这位才德艺人时,也不免惊讶。后来他在《惜忆四十八截句》中写道:“黄金谁返蔡姬身,常道曹瞒是可人;况是东南珠玉秀,忍听蕉萃北方尘。有斐馆前春水生,唐家闸外暮潮平;登楼即席殊矜重,不似惊鸿始为惊。”在这里,他把沈寿比作蔡文姬,而自比曹操;把他邀请沈寿南下任职,与曹操赎回蔡文姬相比。
1915年,张謇辞去总长一职回到南通。这时沈寿开始患病,张一面延医为之诊治,同时让她从传习所宿舍迁到环境清静的“谦亭”静养,并收她为学生,亲自教授诗词。他从《古诗源》里选了73首古诗,亲笔抄写、注解,装帧成《沈寿学诗读本》。
沈寿在《垂柳》一诗中以诗明志:“晓风开户送春色,垂柳千条万条直;镜中落发常满梳,自怜长不上三尺。垂柳生柔荑,高高复低低,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
沈寿病好一些后,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