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韩振纪简介

韩振纪简介

淘名人 2019-12-23 07:37 热度:

韩振纪

韩振纪(1905-1975),河北省高邑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基本资料

中文名:韩振纪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河北省高邑县

出生日期:1905年

逝世日期:1975年

职业:中将

红军时期

韩振纪,1905年10月12日(农历)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高邑县东林村一个旧礼教浓厚的家庭。1913年,他在本村国民小学读书,1917年在高邑县立高小读书,参加过“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考入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

1924年,韩振纪从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毕业,考入保定陆军讲武堂,学届期满毕业后该校解散,1925年春在国民军第2军某旅任科员、见习参谋,同年到西北督办署任科员,1926年在河南王维诚第23师任参谋,1927年初在国民革命军冯玉祥第2集团军总司令部任科员,参加北伐革命战争,中原战争后,1930年10月任第26路军总指挥部参谋,1931年4月随部开往江西。

1931年12月,在赵博生、董振堂的直接领导下,韩振纪参与了第26路军宁都起义前的大量准备工作,起义成功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5军团第14军侦察科长及第13军参谋处长、副参谋长。1933年2月起,韩振纪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军

展开阅读全文 ∨

抗日战争时期

1935年秋,韩振纪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科、2科)专职军事教员,从1937年初起,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期第4、第3队队长兼军事教员。1937年8月初,韩振纪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大队(军事大队)大队长,9月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7团副团长,10月改称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平型关战斗、小寨设伏、二次收复平型关及繁峙等城镇的战斗。1938年1月,韩振纪任第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委员,同月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一期五个月,并担任中央党校军研室主任。

1938年6月,韩振纪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党委委员、参谋长,7月初协助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指挥町店战斗,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参加端氏镇整训,此后协助黄克诚指挥所部配合八路军第129师,进行冀南、太行山区反“扫荡”斗争和邯长战役等,参与领导开辟、巩固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扩大武装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初,韩振纪奉命率4个架子团(干部团)分批乘船渡海开赴东北,于11月2日抵达辽东半岛庄河县登陆,9日到达沈阳城,接到中央新的命令,遂就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部军工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他所带去的架子团组建为松江军区等部,并成为之后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

韩振纪坚决执行东北局、东总的指示,组织接收、建设兵工厂。在战争被动的环境下,他坐镇南满,全面领导史无前例、艰难异常的军工大转移,从沈阳、鞍山、抚顺、辑安、辽阳、本溪六地,先转至通化,再转至吉东,甚至一度转移到了朝鲜境内,边转移,边建厂,边生产大批武器弹药。

1946年8月中旬,韩振纪到达珲春,创建了东北解放区第一个、也是北满最大的军工基地。在此期间,他兼任东北民主联军吉图警备司令员,曾出面处理过苏军飞机误降事件。他领导东北军工的同志们艰苦奋斗,创建了以珲春为中心;兴山(现鹤岗市)、佳木斯地区;鸡宁(现鸡西)、东安地区;哈尔滨地区四

展开阅读全文 ∨

解放以后

全国解放以后,韩振纪于1950年9月1日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党组成员、机器局局长,1953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1955年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

任武官四年期间,韩振纪参加了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的接待工作,并作为以彭德怀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成员,参加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和访问活动。韩振纪很重视做苏军上层工作,尽最大努力加强两军友好关系。平时,韩振纪十分注意对在苏联大批军事留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管理,同时也很重视军事调研工作,在这方面成就斐然。在使馆里,他的级别高、资格老,但他从不摆架子,注意维护大使威信,搞好党委内部团结,尽职尽责履行武官职责。于1958年8月,韩振纪奉调回国。

1959年3月,韩振纪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首任部长,1962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并主管军械工作。韩振纪长期主管军队军械工

展开阅读全文 ∨

白手起家

1945年年底进军东北时,中共中央从延安和各解放区抽调了一批军工干部到东北去开展工作。他们在沈阳、鞍山、通化等城市收集了一些机器设备,打算在通化建立军工基地。1946年夏季,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占领了通化和丹东。时任东北军工部长的韩振纪带领大家将机器和物资运到朝鲜境内,还带着一批沿途招收的工人和技术人员。7月底他们到了中朝苏三国交界的小城珲春。珲春是个山间盆地,图们江和珲春河在此汇合,与朝鲜仅一江之隔,交通便利。这里到苏联边境仅30里,到朝鲜仅10里,有公路和铁路通行。大家认为这里隐蔽的条件好,资源、动力和交通情况也都不错,决定在这里建立东北的军工基地。

据现有条件,韩振纪决定把重点放在生产部队急需的子弹、手榴弹和迫击炮弹上。枪炮生产的技术太复杂,不是短时期能办到的。他们在珲春先建起了机器厂、子弹厂、手榴弹厂、炼铁厂、装药厂和木材厂,这6个厂是东北解放区最早的军工基础。

子弹厂是在日本人遗留工

展开阅读全文 ∨

三大战役

1946年是在艰苦奋斗中度过的,到了1947年,东北的军工生产已初具规模,部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弹药补充。韩振纪领导的珲春基地是北满地区规模最大的,在其他地方也陆续建起了若干军工厂。罗荣桓政委亲自抓军工生产工作。1947年8月,东北局任命黄克诚为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总管后勤的供应、军工和军需工作。1947年9月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东北军工会议,会上任命何长工为军工部长,伍修权为政委。韩振纪、王逢源为副部长。东北军工生产告别了分散和小规模经营状态,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淮海战役中,大口径火炮发挥了巨大作用。

1947年的生产情况:每月生产5万颗手榴弹,迫击炮弹全年完成10万发。利用旧子弹壳复装子弹,完成500万发。生产掷弹筒弹10万发,打下了炼钢和化学厂生产的基础。

为了完成1948年军工生产任务,东北局从财政上拨款180万东北币,折合粮食9万吨。再抽调一批干部加强军工部门。这次重要的军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