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剑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慧剑
别名:张嘉谷,辰子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6
逝世日期:1970年5月14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因病辍学,自学文史知识
主要成就:《李时珍》
代表作品:辰子说林、马斯河的哀怨、明清江苏文人年表、李时珍等
人物生平
张慧剑(1906~1970),安徽石埭(今石台)人,原名嘉谷,笔名辰子。其与张友鸾、张恨水,被称为“三个徽骆驼”,后又因同在《新民报》共事,又被称为“新民报三张”。他们均姓张,都是安徽人,又是新闻记者和小说家,称其为“骆驼”,概任重道远之意。张慧剑终身未娶。张慧剑、张恨水、张友鸾
副刊圣手
张慧剑
代表著作
著有《辰子说林》、《赛金花故事编年》、《马斯河的哀怨》、《明清江苏文人年表》、《李时珍》(电影剧本)张慧剑著《李时珍》
人物趣事
张慧剑在抗战胜利后,自陪都重庆返回南京,曾赋《家居诗》一首:“旧居痕影此低回,记取儿时事事哀。满巷斜阳箫一啭,东邻春叟卖饧回”。这首诗表明,张慧剑对旧居怀有深情。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慧剑就已经以编辑报纸副刊成名。他的学历不高,只读过两江师范文科,但其天赋极好,博闻强记,读书过目不忘,古典文学基础相当扎实。张慧剑思想开明、进步,他主编过《南京晚报》、《朝报》、《时事新报》和《新民报》的副刊,其中在《新民报》连续工作近20年。他还担任过《新民报》重庆、成都、南京、上海、北平五个社的副刊主编,深受《新民报》老板陈铭德、邓季惺的器重。张慧剑办报笔锋犀利,版面活泼,取稿精审,可读性强。是故张慧剑拥有稳定的读者群。
张慧剑久居南京古城,与皖籍同乡报人张友鸾、张恨水等人时相过从,他们互相帮助、声气相求。他与也住在城南的诗人卢冀野(《石达开评传》作者,抗战时期任过重庆议会参议员)、胡健中(国民党文化界知名
自乐独身
张慧剑终身一人生活,与烟、酒、茶、书相伴,闲暇吟诗、作文自得其乐。多年来,他周围的人们不免多少有些困惑,他虽只是一介报人、文士,经济收入有限,但还不至于娶不起老婆。张慧剑自己玩笑说,原因是耳患重听,跟他说话要大声才行。他说:“成家的准备是得先找谈情的,而谈情又必须在悄悄中谈,始能生情,继之萌爱。姑娘们总是有点害羞的,要她们把悄悄话注入我耳中,而我又无福承受这份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柔情。”
其实,患耳疾重听固然是一个原因,但还属其次,张慧剑喜欢独身恐纯出于个性。他喜好旅游,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20多年中,足迹遍及黄山、泰山、峨眉山、雁荡山、西湖、洞庭湖等名山胜水,每年总要有两三个月外出云游,而且是凡心一动,说走就走,无牵无挂。如果有妻儿家室,他就不太可能如此逍遥随心了。
不过,在张慧剑中年时期,似乎有过一次特殊的男女交往。大约在1947年,北方曲艺界名艺人相继到南京献艺。当时,京韵大鼓女艺人
著述有成
1946年初,上海《新民晚报》创刊,张慧剑是副刊“夜光杯”的首任主编。在他和同事们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下,副刊办得很有特色,雅俗共赏,颇具可读性,其影响超出了上海地区。新中国诞生之后,张慧剑继续编辑《新民晚报》副刊。在“民国报坛三张”中,张慧剑的名气比之张恨水、张友鸾要差一些。这主要反映在文学写作方面,虽说同样能编、能写,但张恨水出版过20多部长篇小说,不少作品如《啼笑因缘》等影响遍及海内外,张友鸾写的通俗言情小说、传奇故事也相当多;而张慧剑只写过《越女剑传奇》、《杨贵妃之死》等两三部供报纸副刊连载的小说。
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筹划摄制介绍明代药学家、《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一生事迹的电影。徐桑楚、瞿白音、陈鲤庭等人负责物色电影剧本作者,选了几个人都定不下来。作家柯灵(一说夏衍)想到刚从《新民晚报》副刊主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被安排从事文艺研究的张慧剑,认为他文笔好,古代文学功底又扎实,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