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程善之简介

程善之简介

淘名人 2019-11-19 11:36 热度:

程善之

程善之,多用于中国人名,最为知名者为中国近代学者、小说家程善之(1880年11月29日—1942年4月12日),名庆余,以字行,安徽省歙县人;早年补博士弟子员;后加入同盟会和南社;1911年,任《中华民报》编辑;1913年参与讨袁之役,任孙中山秘书;后回扬州从事教育,“五·四运动”时,倡导成立扬州学生会进行声援;1928年创办《新江苏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聘为国难会参议员;其著作有《沤和室诗存》、《残水浒》、《宋金战纪》、《四十年闻见录》、《清代割地谈》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程善之

别名:名庆余,号小斋,别署一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歙县(后居江苏扬州)

出生日期:1880年11月29日

逝世日期:1942年4月12日

职业:中国近代学者、小说家

代表作品:《残水浒》、《沤和室诗存》、《宋金战纪》等

人物简介

程善之(1880—1942),名庆余,安徽歙县人,幼年随父居江苏扬州;16岁补博士弟子员,旋邀约同人,结社讲学,研究历代政治沿革;后相继加入中国同盟会、南社。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程善之执笔于《中华民报》;1913年参与讨伐袁世凯之役,随孙中山参与戎幕,任秘书工作;嗣归扬州,在美汉中学任教,倡导成立扬州学生会;1928年与弟子包明叔在镇江创刊《新江苏报》,任主笔;1932年春,参加抗日活动,被聘为国难会会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报社迁泰县;后转至上海租界出版地下油印报;1942年,上海租界沦陷,随《新江苏报》迁移至常州,途中因脑溢血突发病逝。

人物生平

程善之,名庆余,号小斋,别署一粟,祖籍安徽歙县槐塘;其先祖为东晋新安太守程元谭,至五代末年,其祖上程延坚才自歙县河西迁到郡西槐塘;早年侨寓扬州;1880年11月29日(清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出生。

程善之的父亲程桓生,字尚斋,号秩周,拔贡,朝考第一,钦用知县,曾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1884年(清光绪十年)两任两淮盐运使;但程善之的父亲去世时,程善之还年幼,由生母抚育长大。程善之天资敏慧,又能励志攻读,经史子集无不研讨;16岁补博士弟子员,随后邀集同人结社讲学,研究历代政治,加入中国同盟会和南社。

1908年至1912年,程善之在扬州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时,任《中华民报》编辑。

1912年10月28日和1913年3月16日,程善之和柳亚子、高天梅、姚石子、朱少屏、胡朴安、胡寄尘、高吹万一起,参加了南社的第七、第八次雅集。

民国二年(1913)7月,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程善之可谓是出生于簪缨仕宦、世代书香之家;他的一生,诚如他的弟子包明叔所说:“惟其好强,故学有所成,惟其尚有天真,故终不得意;外谦和,而内有傲骨。”可以说“外谦和,内有傲骨”是程善之的真实写照。青年时期对革命的执着追求,中年皈依禅悦后,亦念念不忘国事,晚年积极进行抗战宣传,直至逝世;他的一生无一例外地践行着那个时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清末醉心革命,辛亥革命后灰心沉沦,抗战时积极投身御侮。

程善之深于国学,为文绝古茂。尝云:“文言文有根基而作白话文者,白话文如虾子豆腐汤;未尝研究文言文径作白话文者,其白话文如青菜豆腐汤。”

1947年2月11日《新江苏报》刊登了包明叔、冷御秋、柳诒征等25人吁请省府公葬程善之的提案,提案说:程善之先生文笔道德为不可多得之人,而淡视功名,致力民族抗战宣传,至死不渝,尤为可佩。服务《新江苏报》十余年如一日,治文辞宗桐城,而笔势纵横,又深得船山风格。遗著除见诸报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著作

程善之先生一生著述宏富,其代表作主要有《沤和室诗存》、《沤和室文存》、《残水浒》、《宋金战纪》、《四十年闻见录》、《清代割地谈》、《印度宗教史论略》、《骈枝余话》、《小说丛刊》、《倦云忆语》、《忆李叟》、《女革命吴淑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