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赵洪璋简介

赵洪璋简介

淘名人 2019-11-15 09:21 热度:

赵洪璋

赵洪璋(1918-1994年 ),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他重视性状形成与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的相互关系,在育种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以精取胜的选择技术,先后育成以“碧蚂1号”、“丰产3号”和“矮丰3号”为代表的几批优良小麦品种,其中“碧蚂1号”年最大种植面积达9000万亩,“矮丰3号”的育成推动了矮化育种的发展,为中国小麦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洪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淇县

出生日期:1918年6月

逝世日期:1994年2月7日

职业:小麦育种专家

毕业院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人物简介

赵洪璋1918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淇县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上小学,12岁到安阳读初中,18岁高中毕业。1936年在“开发大西北”的呼声中,考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后,内迁院校中一部分专业于1938年与该校合并成立西北农学院。在家乡沦陷、中断了生活来源的情况下,赵洪璋靠“战区学生贷金”修完了学业。

1940年大学毕业后,赵洪璋到陕西农业改进所大荔农事试验场工作,负责小麦、谷子、棉花等多项试验。在总结多年圃场试验工作的过程中也深入农村,调查当地农作物品种分布和轮作栽培情况,受到了陕西省农业改进所的嘉奖。这时他看到当地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农作物小麦,大多是一些秆软易倒、多病的古老农家品种,亩产不足50公斤,农民劳动终年难以果腹,心里便产生了“改良品种,兴农富国”之抱负。1942年初,赵洪璋被老师沈学年教授调回西北农学院任助教。从此,他便一面进行教学,一面进行小麦杂交育种实验,取得

展开阅读全文 ∨

工作经历

1940-1941年任陕西省农业改进所大荔农事试验场技佐。

1942-1950年任西北农学院助教、讲师。

1950-1955年任西北农学院副教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78-1980年任西北农学院副院长。

1980年--任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

科学成就

三批品种,推动小麦生产三上台阶

1942年,赵洪璋根据当时掌握的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特性表现制定了杂交计划,利用当地广泛种植的“蚂蚱麦”、“泾阳60”等品种与引种试验中认为比较适应关中地区来自美国的品种“碧玉麦”、意大利品种“中农28”进行杂交,试图将农家种的耐寒、耐旱、适应性好的优点与外引种的抗倒、抗病、增产潜力大的特点结合起来。尽管过去农艺系曾经作过“蚂蚱麦×碧玉麦”这个组合未获成功,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设计。他对品种的选育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改进,改混合法为系谱法,同时结合早代测产、混系繁殖等措施以加快选育进度。经过6年的努力,终于在1948年在这个组合中选出了丰产抗锈的“碧蚂1-6号”6个品系;从“泾阳60”与“中农28”的杂交组合中育成了抗吸浆虫的优良品系“西农6028”,它们的综合性状都明显优于当时的推广品种。

1949年5月赵洪璋在西北农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新品种的生产利用计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1李国桢(主编),赵洪璋(执笔),王玉成,张霆。陕西小麦。南京:美吉印刷社,1948。

2赵洪璋。西农碧蚂1号小麦选育经过。西北农林,1950。

3赵洪璋。小麦良种碧蚂1号和6028。西安:西北人民出版社,1954。

4赵洪璋等,碧蚂1号小麦选育经过。西北农学院学报,1956(1)。

5赵洪璋。碧蚂1号小麦在黄河中下游的情况。西北农学院学报,1956(1)。

6赵洪璋。小麦高产的基本规律和措施。植物学杂志,1973(1)。

7赵洪璋。怎样选配亲本。自然科学争鸣,1975(1)。

8赵洪璋。小麦高产新经验。中国农业科学,1976(1)。

9赵洪璋(主编)。作物育种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10赵洪璋等。小麦杂交育种的若干问题。陕西农业科学,1981(3)。

11赵洪璋。小麦杂交育种的基本理论及三个关键问题。辛树帜先生诞生九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