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令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萧山令
别名:萧铁侬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益阳县四方山
出生日期:1892年6月11日
逝世日期:1937年12月13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保定军校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参与南京保卫战
人物生平
1892年6月11日(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十七),萧山令出生于湖南益阳县四方山的一个小山村,其父亲萧敏湘是清末秀才,萧山令自幼随父读私塾,聪颖好学,手不释卷,深受父亲所钟爱,萧山令幼承庭训,知书达理,16岁毕业于益阳龙洲高等小学堂。
1904年,萧山令从师范学校毕业。
当时正值晚清,列强争相瓜分国土,这让少年萧山令无比愤慨,决定投笔从戎;
1909年,离别新婚3个月的妻子,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研习军事,小小年纪的他还受曾国藩的影响,曾立誓“兵符在握,一扫群魔”;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湖南陆军小学停办;
1912年,又入湖北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1914年8月,萧山令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三连,与后来的陆军上将张治中是同窗,191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1916年12月,以优异成绩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派往湖南陆军服务,投入湘军,在湘军中贺耀组(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留日生,中将加
主要事迹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和指挥了抗击日军的南京保卫战。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日军随后兵分三路,直逼南京,民国首都危在旦夕。
国民政府西迁武汉,宪兵司令谷正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一期炮兵科毕业,陆军中将)前往武汉就医。萧山令受命于危难之际,晋升宪兵副司令,同时兼任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等谷正伦的原兼职,成为国民党南京宪、警的头号人物。
危难中,11月中旬,蒋介石连开3次会议,研究南京战守问题。何应钦、白崇禧等高级将领认为南京非决战之地,且兵力不足,难以守卫。惟有唐生智大声疾呼:“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在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蒋介石决定坚守,他在日记中写道:“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临走前,蒋介石还对紫金山阵地进行视察,认为“可固守两个月”。
1937年11月中旬,中
人物家庭
萧山令将军的孙儿家
孙儿60多岁了,现在外地打工,孙媳妇在家操持
在当地,萧家是书香门第,一家三代连中秀才,远近闻名。在他们家门口的对联曾写着当年的荣耀:秀才本微末功名,却喜叔伯兄弟父子公孙三代蝉联不绝;寒家无丰盛筵席,幸叨宗族乡邻亲朋戚友八回燕贺都来。
萧山令,字铁侬。1892年6月出生于湖南益阳。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家教,他的父亲肖毓湘为清末廪贡生“文名甚著,宦游湘鄂间,与清太常寺博士诰授奉政大夫张麓仙相交甚善”。1911年,在他刚满19岁时,父亲为她择张麓仙的女儿张惠兰为妻子。
萧山令共四子二女。长子振军、次子恢廓为原配张氏所生,第三子雨山、第四子时若为二房姚氏所生。二女是文青、丹青。
人物评价
“虽习军事,实温文儒雅,无疾色厉言,每讷讷不能出口,而条理缜密,处事忠勤,严而不慢,宽而有威,为部属所钦慕”。
遗照上所题:“敦诗笃礼,义胆忠肝,气吞暴日,名并钟山。”(遗照题词)后代纪念
萧山令牺牲后,国民政府为表彰萧山令将军壮烈殉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追赠萧山令将军为陆军中将。
1937年12月中旬,重庆《中央日报》头版刊登了“国民政府追赠萧山令为中将”的命令和对其遗属以十万元抚恤的决定。
蒋介石训导手下军官时,常称“抗倭之战,能与城共存亡者,实以萧副司令为巨擘”。
1945年底,南京收复,萧山令的名字刻在了雨花台抗日军人纪念碑上。
1984年7月,纪念抗战40周年前夕,萧山令将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革命烈士。并在《人民日报》《团结报》用史料介绍了萧山令将军以身殉国、血洒南京的爱国主义英雄业绩。
198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烈士墓地
灌木丛中惊现抗日英雄、革命烈士、国民党将军萧山令的墓地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石仑村的一片灌木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