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一俊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田一俊
别名:字德万,又字宾扬,号钟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大田梅岭
出生日期:1540
逝世日期:1591
代表作品:《钟台集》、《回天变正人心疏》、《用财疏》
人物生平
[明]田一俊(1540-1591年),字德万,又字宾扬,号钟台,一作中台,又号钟峰,生于明嘉靖十九年庚子四月初五日寅时,大田梅岭三十五都(今上京镇隆美,梅林)。田一俊生于书香世家,父田诛为嘉靖癸亥(1563)科贡生,隆庆四年(1570)授京卫武学训导,任职不到一年,无心为官辞归故里。一俊幼时,聪慧伶俐,勤奋好学,六岁能书擘科大字,笔势遒劲,父亲要求他每日记诵数千言。祖父田石坡更对他寄予很大希望,曾说:“吾家世业儒,我以侍亲故,弗获,逐显庸。今以是业付予子若孙!十二岁时,一俊能写一手漂亮举子文,获知县李偕的器重。十五岁补为县弟子员,22岁获乡试第一名,隆庆二年(1568年)得会试会元(第一名),殿试二甲第三名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隆庆四年,擢升为翰林院编修,而后任国子监祭酒,后来担任经筵起居官,修纂《累朝实录》,万历十七年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后转任左侍郎教习庶吉士、掌翰林院。
达则兼济天下
政治生涯与政治轶事
县学弟子员(15岁)
乡试第一名(22岁)
会试会元(隆庆二年,即公元1568年)
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隆庆二年)
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隆庆四年)
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万历十七年)
礼部左侍郎教习庶吉士,掌翰林院(万历十七年)
死后,诏赠礼部尚书,谥文洁先生
1.反对各级官吏奢侈浪费
田一儁居官期间,严以防植党,正以绝阿附,落落寡合,为人清正廉明,敢于直言陈弊。前后上有《回天变正人心疏》和《用财疏》等奏章,特别是《用财疏》,针对当时各级官吏奢侈浪费的严重现象,大胆直谏九点建议:一慎取用,二省浮费,三汰冗员,四惩脏吏,五核边费,六止侈靡,七清异教,八议钱币,九端好尚。.认为“人主捐内帑以济军国之用,则民裕国昌”。反过来,“靡外府以供耳目之娱则财匮而民怨”。提出“量民置官,量官受事”的精减官僚建议,对众多的贪官污吏为所欲为,则大声亟呼:“狼不去,羊不蕃。”希望皇帝能“公天下之心,议而行之,行一年必有一年之
个人作品与文学造诣
《钟台集》十二卷
《回天变正人心疏》
《用财疏》
《大田县修学记》
《遗爱祠碑记》
《大田县新建尊经阁记》
《大田盐法议
《钟台先生文集》简介:
《钟台先生文集》,现珍藏于北京故宫,著作十二卷附录一卷。明田一隽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福建田元振家刻本。半页9行,行18字,白口,四周单边。版框19.6cm×13cm。8册1函。
黄凤翔序文称:“今观公所为诗若文,有温醇之度,而其力劲有宏博之气,而其体密一切绮靡纤巧之习世所谓媚目谐心者悉屏若洗也,夫公之不屑为巧也。独词乎!”对田一隽不媚俗体的诗文之风表示了赞赏。
《钟台先生文集》是田一隽的一部文集,卷、目依次为:卷一,疏、奏书、表、箴计13篇;卷二,诰敕、赋计18篇;卷三、四,序文20篇;卷五,序、论计13篇;卷六,议、记共13篇;卷七,祭文、志铭、传、行实共22篇;卷八,启56篇;卷九、十,书85篇;卷十一,近体诗115首;卷十二,排、律、绝、赞、铭共86
对家乡的贡献及史料遗迹
田一儁在朝为官期间,一直对家乡情况非常关注,对大田的经济、教育、民生问题非常重视。写有《大田县修学记》、《遗受祠碑记》和《大田县新建尊经阁记》等文章。时大田设治不久,地外偏远,交通不便,食盐紧缺是当时一大问题,百姓用盐多是靠矿石贩子利用空船从沿海带运,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此,田一儁通过调查,写成《大田盐法议》奏章,上报朝廷,最后,由朝廷恩准,在大田设立盐行,解决大田百姓食盐问题。
他曾为大田高峰寺题词:“赤松引禅寺,岩影空人心。”他为戴云山赋诗:“天下无山高戴云,低吟犹恐九天闻。炳霄此去不盈尺,尘世看来总绝群。七邑扶舆钟地脉,千年苞孕阐人文。丹梯认得登天路,月窟平林桂子芬。”
性格特点与社会评价
田一俊一生恬淡寡欲,为官清廉。一次,他以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奉命出使淮藩。藩王所赠礼物,一概不受。他为人刚正,敢于直言时弊,先后向朝廷上疏《回天变正人心疏》和《用财疏》等奏章,反对当时各级官吏奢侈浪费的丑恶行为。
他为官清廉,“禔身严苦,家无赢赀。”(《明史·田一俊传》),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诏赠他为礼部尚书,谥文洁先生。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主动向朝廷告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明史·董其昌传》)田一俊灵柩归葬于大田县城东门外杨树林。
万历二十一年(1593)三月二十九日,皇帝遣福建布政使司分寻建南道左参议吴嶙祭葬,称赞田一儁“耿介之资,渊醇之学,登于艺苑,蔚为国华,棘院抡才,鉴衡不爽,辟雍育士,造德如林,载笔以奉校雠,横经而输启沃”。
《墓》
明万历十九年(1591),田一俊病逝于京城任上。皇帝降旨派朝臣其门生董其昌护其灵柩,归葬于大田县城东门外杨树林(百姓称为会元墓)。
清康熙版《大田县志》,卷八“稽古丘墓”章节中明确记载:“明礼部尚书田公墓在东门外。尚书名一俊,有御赐碑亭。”“知县叶振甲诗云:山郭联青嶂,滩声壮水湄。秋风吹石椁,凉月照松枝。不见床遗笏,犹存御赐亭。沧桑悲异世,和黍自离离。”
会元墓毁于文革破四旧之风,石人石马就地掩埋。(今遗址为:大田县东方宾馆处。插图为:田一俊墓原貌,由民国十八年梅里郑冠雄所拍摄,原墓况仅见照)
《明史·列传第一百四:传》
田一俊,字德万,大田人。隆庆二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进侍讲。万历五年,吴中行攻张居正夺情,赵用贤等继之,居正怒不测。一俊偕侍讲赵志皋、修撰沈懋学等疏救,格不入。乃会王锡爵等诣居正,陈大义。一俊词尤峻,居正心嗛之。未几,志皋等皆逐,一俊先请告归,获免。居正殁,起故官。屡迁礼部左侍郎,掌翰林院。辞疾归,未行卒。一俊禔身严苦,家无赢赀。赠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