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潘世告简介

潘世告简介

淘名人 2019-09-30 15:32 热度:

潘世告

潘世告 男,汉族,1930年10月生,江西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口村人,195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参加工作,相当于初小文化。1941年至1949年在地主家煤井做工。1971年4月10日,他率中国工人代表团出访阿尔巴尼亚。1973年在党的十大上,他再次当选为十届中央委员。 潘世告在他担任两届中央委员期间,历任安源矿回采二区支部书记、矿党委第一副书记、萍乡市委第一副书记、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江西省总工会第一副主席。

基本资料

中文名:潘世告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口村

出生日期:1930年10月

逝世日期:2007年4月15日

主要成就: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 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江西省总工会第一副主席 萍乡市委第一副书记

个人履历

1954年至1955年在本村大坡冲务农。

1955年2月起为江西安源煤矿工人。

1959年起任班长。

1966年起任区长、党支部书记。

“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安源煤矿工代会常委,江西省萍乡市革委会委员。

1970年4月至1976年10月任江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兼萍乡市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3月起)、江西省总工会副主任(1973年9月起),中共江西省萍乡市委副书记(1971年6月起),曾任安源煤矿党委副书记。

1976年10月至1983年1月在江西省萍乡矿务局黄冲矿工作。是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任职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1982年2月退休。

2007年4月15日上午11时30分,曾任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的潘世告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乡逝世,终年77岁。

工人经历

潘世告1930年10月14日出生于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高山村一位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中贫寒,他5岁时便开始和母亲一起上山拾柴,到田里扯猪草,有时在家中照顾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他刚满7岁时,母亲便因劳累和疾病告别人世。妹妹后来被送给人家当童养媳,半年后也患病夭折,只剩下父子俩相依为命,但父亲做长工根本维持不了生活,潘世告只好外出讨饭。他还不到11岁便在上栗金山的乡井当童工。

17岁那年,他来到安源小煤窑挖煤,饱受封建把头、监工的剥削和压迫。萍乡解放后,潘世告成为安源煤矿一名新时代的矿工。出身贫寒、从未进过学堂的他,怀着对党报恩的想法,工作上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月月超额完成采煤工作任务,被称为“采煤大王”。由于他在工作中表现突出,1955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一年起,他年年被评为矿上的先进生产者。1960年被任命为采煤班班长。1966年被升为回采二区区长。和千千万万个经历过新、旧社会的普通工

展开阅读全文 ∨

当选委员

1950年至1953年参加江西省宜春专区新园煤矿工作。

1968年当选为中共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被本届代表大会选为中共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彻底改变了潘世告的命运。“文革”初期,潘世告虽然参加了造反组织,但并不是什么“闯将”和“英雄”。当两派斗争十分激烈的时候,他却始终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坚持“抓革命、促生产”。

1967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处理江西问题的若干决定》下发后,他在安源煤矿回采二区组织了一个有百余人参加的战斗队。从此,他便成为这个战斗队的负责人。

196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九大的决定和九大代表产生办法。会后不久,在党的九大筹备委员会的一次会上,周恩来总理向毛泽东主席提议:“江西安源这块红色的土地,是我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应该有一个九大代表。”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同年12月,党的九大筹备委员会、中组部派新华社记者来萍乡考

展开阅读全文 ∨

出访国外

1971年4月,潘世告以中共中央委员、中国工人代表团团长的名义,率中国工人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

潘世告是在上栗金山土生土长的“大老粗”,从未出过国。因此,出访前,外交部礼宾司将他召到北京,进行一些礼节方面的训练,如学习怎样吃西餐、怎样与外国朋友交往等。外交部还特意为他订做了一套毛料中山服。

潘世告一行乘坐的飞机,途经苏联、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家,抵达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里拉斯机场时,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从机场至市中心30多公里的公路两旁,都是手举鲜花欢迎的人群。潘世告回国后谈到此事时说:“阿尔巴尼亚的欢迎队伍基本上和我国差不多,只是讲话听不懂,哇啦、哇啦地像倒了一篓子青蛙似的。”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和政府总理梅梅特·谢胡在宴会大厅会见了潘世告及中国工人代表团全体成员,并举行盛大国宴款待中国工人代表团。潘世告在宴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稿在国内就由秘书写好了,他只是

展开阅读全文 ∨

在运动中

1973年8月,潘世告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这次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反潮流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则。从此“反潮流”便成为当时的时髦话题。

同年12月,潘世告在北京参加了工农中央委员学习班,听取了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所作的题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问题》的报告,中心内容是反复辟、反倒退,巩固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1974年2月,批林批孔运动刚刚兴起,潘世告便从北京回到萍乡,于14日下午6时在安源纪念馆召开小型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萍乡市有关部门和单位支持反潮流的部分领导干部等共20余人。会议一开始,潘世告就问:“在座的都是反潮流的吧?”他首先介绍了北京批林批孔运动的形势,然后对大家说:“当前批林批孔运动有阻力,阻力来自何方?来自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我们要立新,他们要复古。我们不要怕,哪里有阻力,我们就要组织群众去冲破。”接着,他拿出王洪文在工农中央委员学习班

展开阅读全文 ∨

晚年生活

1982年,潘世告从萍乡矿务局黄冲煤矿退休后,回到家乡安享晚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家里喂猪、种菜,什么事情都干。他几乎天天都要到村里逛逛,看看禾苗长得怎么样,有时给村里的小孩讲讲故事。

潘世告对物质享受看得很淡,每天粗茶淡饭,穿着也不太讲究,能保暖就行。但碰到村里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他会毫不犹豫地捐款。村里所有人都很尊敬他,称之为“潘老”,也有人还是习惯叫他“潘委员”。村里有什么大事,经常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潘世告退休后,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他每天都坚持看两个小时的书。通过看书,他认识的字比以前多多了。但他终究未进过学堂,有好多字只会认不会写。他家中的厅屋正堂上挂着毛泽东的画像。他常对人们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潘世告的今天。我要思过去的苦,想今日的甜,听党的话,过好晚年。”

潘世告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井下挖煤,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等职业病。到了晚年,病情日益加重,脚关节疼得连走路都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