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绍忠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绍忠
别名:又名郑金
国籍:中国 清朝
出生地:三水大桥头村
出生日期:1834年
逝世日期:1896年
职业:广东水师提督
信仰:降清
主要成就:组成近代化的广东海军
代表作品:三水大旗头村古建筑群的始建者
人物年表
道光十四年(1834年)
郑绍忠出生于三水大桥头村,原名郑金星,字心泉,又名郑金。因饭量惊人,故绰号大口金。
咸丰二年(1852年)
秋,郑金在佛山镇与人比武,失手杀人,逃回乡里。
咸丰四年(1856年)
六月,郑金参加陈金釭等在三水县范湖发动的农民起义,随后转战多处,成为陈的得力干将。
咸丰七年(1857年)
八月,陈金釭起义军攻克怀集县城。
十月,陈金釭建立大洪国,自称南兴王,封郑金为大元帅。
咸丰八年(1858年)
四、五月间,郑金由广西贺县回守怀集,将他的姓胡的马童收为义子,赐名曰郑润材。
咸丰十一年(1861年)
正月,陈金釭的义军乘虚攻袭化州、信宜,攻克了信宜县城,并将信宜镇隆定为大洪国首府。
同治二年(1863)
四月,广东陆路提督昆寿率兵八万围剿信宜。
九月八日,信宜陷落,郑金、刘超等降清,陈金釭被杀,大洪国覆灭。
九十五日,郑金投降后,经清廷批准,昆寿许其自领旧部为一营名曰安勇,赏都司衔,始更名绍忠。
十月
家庭后人
郑金有三兄弟,他居长,原名郑金星,字心泉,因他的花名叫大口金,故人称他为郑金。二弟十二岁时死去,名失传。三弟叫郑金泉,花名叫跛全。
同治二年(1863年),陈金釭农民起义军失败,郑金降清,郑金更名郑绍忠,其三弟也更名为郑继忠(其子郑润琦后任粤三师师长)。
长子郑润辉赐员外郎。
次子郑润琛的妻子许应铧(音)为闽浙总督许应骙的妹妹,
三子润梁的妻子是国民党中央委员邓青阳上将的妹妹。
四子郑润廉的女儿郑洁坤嫁给了邓世昌的侄子邓弓一,生子邓权民。
长孙郑应韬,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保送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回国,任杭州通判。
习武闯祸
大口金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爷爷早年到广西做生意,但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失败,被迫回乡。因而大口金小时候家境贫困,从小就要帮忙捕鱼、耕作。
十多岁时,大口金的父母觉得在农村干活没出息,于是帮他在佛山一家米店找了份舂米的杂工。大口金干活挺卖力,可是做得多,吃得也多,一天吃十斤米,整天被老板骂。有一天,大口金在店门前破竹签,一个看相的路过,看到他红光满脸,一副将军之相,于是就对大口金指出他不应屈就在如此小店,应该到外面闯一番事业,必有大成。当时大口金在米店的工钱非常微薄,加上整天挨骂,他早就不想呆下去了,现在经看相的这样一说,大口金更加下定决心,很快就辞去了碾米店的工作。没有工作的大口金有着一副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到处去寻找机会。有一天他在街道上闲逛,一个武馆的馆主看到他高头大马,壮健如牛,于是把他招揽到馆里学武。大口金因为力气大,所以每次与其他学徒对打都能轻易取胜,骄傲情绪也慢慢增长。佛山当时有
参加起义
逃回大旗头的大口金又过回捕鱼耕作的平淡生活。当时陈金釭带领一批农民反清复明,准备挥军北上。农民军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举行祭旗仪式。来到大旗头村时,村民进贡了一只大烧猪欢迎农民军的到来,由于当时绝大多数的村民生活环境并不好,吃不饱,穿不暖的,看见烧猪就嘴馋了,抬烧猪的那两个人终于忍不住割了烧猪的尾巴吃。陈金釭发现烧猪不见了尾巴,好像暗示起义有头无尾,觉得意头十分不好,于是勃然大怒,把全村的村民抓出来审问。在审查期间,发现人群中有一身材高大的男子,陈金釭想到自己队伍正需要增强兵力,于是想把这一男子收归自己麾下。叫他上来一问才知道他是自己的表弟大口金。大口金得到陈金釭的赏识十分高兴,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随部队北上,跟随陈金釭在范湖举行农民起义,自此走上了反清复明之路。
弃暗投明
大口金参加起义后,颇有战功,为陈金釭所器重,先后任先锋、元帅、右都元帅、大元帅等职,但他在军中骄横跋扈,争取权利,排除异己,渐渐与陈金釭产生了分歧。咸丰十一年(1861年),陈金釭率领起义军攻克广东怀集县城,建立大洪国,自称南兴王,封大口金为大元帅。接着义军乘虚攻袭化州、信宜,在信宜境内大败清军,攻占了信宜县城,那时陈金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忙于把信宜作为首府,于是大兴土木修筑王宫,挑选宫娥美女,又搞开科取士,粉饰太平,妄想在此建立自己的王国,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同治二年四月清政府派大量兵力前往围剿,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形式下,陈金釭强要义军死守硬拼,义军苦战了半年之久,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早怀异志的大口金极力劝说陈金釭投降清兵,遭到陈的痛斥。但他投敌意决,派心腹前往清兵军营表达降意,倒戈相向,杀陈金釭归顺清朝,他的生命也由此改写。
加官进爵
大洪国覆灭后,清军为了收拢人心,平服义军的反抗情绪,命令大口金收集义军残余力量,组成一支名曰“安勇”的队伍,以维护地方治安,赏大口金为都司衔,更名绍忠。郑绍忠英勇善战,帮助清政府平定太平军,在中法战争中积极备战,严密防守,得到了清政府的重用,官至兵部尚书,后来慈禧更追封他三代为振威将军。
1889年,郑绍忠的母亲去世。郑绍忠回乡守孝,只能住在低矮的旧房里,慈禧闻说他连家都没有,就让他在老家建房,于是建成了现在的大旗头古村。大旗头村建成后,郑绍忠把房子分给同姓的亲族免费居住,但他却有一个条件,就是10年内不准变卖房子,10年后就算卖也只能卖给同姓的人,如有违背则没收房子。除了兴建新村外,郑绍忠又出面奏报皇上,获得朝廷拨银2万两,用以完成家乡榕基围(北江大堤芦苞堤段前身)加高培厚工程,还兴修青岐的灶岗围和南边、乐平的黄花围等水利工程,为家乡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获赐寿礼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十月初一,郑绍忠做六十大寿,慈禧太后赐了两份寿礼:一为亲笔手书加盖“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玉玺的一个大寿字,一为一棵碧绿的玉雕大白菜。郑绍忠视之为无尚光荣,恭恭敬敬用樟木刻了一个约两米高,1米宽的“寿”字挂在尚书第。后来,慈禧又命宫中巧匠何佳约烧制了一个精美的题有“福寿万年”的花瓶送给郑绍忠。
当时日军借侵占朝鲜为跳板从而进犯我国,朝鲜要求清政府派兵援助,李鸿章奉命派军一万余人,从辽东渡海赴朝增援,广东水师奉命抽调几支舰船护航。六十大寿刚过的郑绍忠立刻参加了援朝护航的任务,为军事日夜操劳,身体大不如前。光绪二十二年,郑绍忠已六十二岁,仍日夕守卫国土,积劳成疾,亲属想把他接回家里调养,但由于当时广东海防内忧外患,诏令要留守虎门驻地,最后因过度劳累,病逝于祖国的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