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昌世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夏昌世
国籍:中国广东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新会
出生日期:1903年5月
逝世日期:1996年12月4日
职业:建筑师
毕业院校:德国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建筑系
主要成就:岭南建筑的创始人之一
个人经历
夏昌世先生于1903年5月生于广东省一个华侨工程师家庭,年轻时赴德国学习,1928年在德国卡尔斯普厄工业大学建筑专业毕业并考取工程师资格。1932年在德国蒂宾根大学艺术史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于1932~1939年在南京任铁道部、交通部工程师。1940~1941年任国立艺专、同济大学教授。1942~1945年任中央大学、重庆大学教授。1946~1952年任中山大学教授,1952年起改任华南工学院教授,1973年8月移居德国弗赖堡市。他曾担任过中国建筑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并任广东园林学会常务理事长。1982年曾回国侨居香港,并先后返回广州指导和参加暨南大学华侨医院设计工作。
他的主要设计作品有:华南工学院图书馆、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及校园规划,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医院大楼、教学楼群和实验室等,湛江海员俱乐部,海南亚热带研究所专家楼,武汉三所新建高等院校设计,鼎湖山教工疗养所,桂林
建筑思想
他的创作思想主要是:将德国建筑的理性、精巧及实用与中国园林的自然、灵活、讲求意境及岭南地域的气候特点、建筑材料结合起来,其设计作品体现了一种开朗、朴实、兼容和富时代性的特色。他的创作特点是:实用、理性、经济,造型结合地形灵活变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因地制宜,强调建筑设计的适应性。他最早注意到岭南地域建筑要遮阳、隔热,平面设计要组织穿堂风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构件材料来加以处理,把现代建筑物理方面的研究应用到新建筑上。夏昌世成名很早,创作活动积极,思维有超前性,其设计作品都是精品,在岭南建筑界有口皆碑,在岭南现代建筑创作史上意义深远。华南土特产交流会的水产馆是其第一个引起广州公众注意和认可的作品。夏昌世设计的水产馆,进口处为两个水池,水池边是沙池,架桥渡水进入门厅,群众形容其平面像条鱼,立面像条船。它的平面安排适宜灵活,立面处理活泼明快,细小的圆柱,低薄的檐口,朴素无华的水泥石灰本色。它注重实用功
重要作品
肇庆市鼎湖山教工疗养院
肇庆市鼎湖山教工疗养院是夏昌世在山地建筑和风景区建筑方面的设计探索。庆云寺位于鼎湖山谷之中,坐西朝东,整个建筑物依山而建,成梯级状铺排。夏经实地勘测后,决定将原有的庆喜堂、福善堂和山坡下的老堂等保留改建,并在当中加建一座新楼,依山傍寺,并结合该寺建筑上的朴素风格,因地制宜加以处理。房屋结合地形划分为五段,有三层、五层的,从坡下至寺旁共计为九层梯级的大楼。屋内有宽敞的休息露廊,屋外有平台、花架和凉亭等,辅以天然的绿化。疗养院建成后,在岭南建筑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一,当时正是向苏联建筑学习之际,对称式平衡构图一统天下,夏依山而筑、结合地形的教工疗养院向人们展示了现代建筑以功能为主、因地制宜的设计风格;其二,露台的斜向遮阳,活泼欢快的花架走廊,单边走廊的建筑处理均体现出一种亚热带的地方建筑风情;其三,栏杆采用广东生产的绿色琉璃花砖,既与周围的绿色相配,又颇具地方特色,属广东
治学方法
夏作为岭南现代建筑的创人,具有明确的学术思想和建筑观。夏早年留学德国时,受现代建筑的影响与教学训练,学识丰富,设计技巧高超。从广州的创作开始,他就在寻找一个适合南方地域的建筑体系。他的创作思想主要是:将德国建筑的理性、精巧及实用与中国园林的自然、灵活、讲求意境及岭南地域的气候特点、建筑材料结合起来,其设计作品体现了一种开朗、朴实、兼容和富时代性的特色。他的创作特点是:实用、理性、经济,造型结合地形灵活变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因地制宜,强调建筑设计的适应性。他最早注意到岭南地域建筑要遮阳、隔热,平面设计要组织穿堂风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构件材料来加以处理,把现代建筑物理方面的研究应用到新建筑上。夏将自己的探索与国外先进的建筑理论用于教学中,强调建筑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从书本上学,大量阅读;向生活学习,了解各行各业;向社会学习,重视实践。经常在茶楼中教学生体验生活,学习生活。要求学生下厨房、去理发
人物点评
夏的为人也极具个性。他表面高傲、洋气,名士派头十足,可一旦接触,就觉十分平易,完全没有架子。工作时可与各行各业合作,交朋友不分贵贱。他与医生是好朋友,与木工师傅喝茶。工作时极为认真,治学严谨,辅导学生时,对学生的论文修改,从错别字到标点符号都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有很高的古文学修养,博学多才,待人处事极具灵活性。工作中十分投入,不少施工图亲自绘制,如设计广州华侨医院时,已逾80高龄,其光着膀子画图的情形使许多校友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