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年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蔡长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扬州市
出生日期:1916年4月3日
逝世日期:1994年2月8日
职业:电子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开展信息论研究的先行者 将信息论应用于数据通信技术 主编了《数据传输原理》
代表作品:《信息论》
人物生平
1916年(民国五年)3月6日,蔡长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父亲蔡鑫是行政机关的文牍。由于父亲多病,长期失业,家庭经济入不敷出,因此,蔡长年的童年生活十分清贫。
1924年(民国十三年)春,蔡长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附小春季一年级。
1925年(民国十四年),因贫困辍学一年,1926年他的大哥蔡昌年有了工作,家庭经济稍有好转,他才继续入五师附小三年级,其后,三易小学与初中,每次跳级一学期。
1931年(民国二十年)秋,进入省立扬州中学读高中。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高中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经考试获得天厨味精厂厂主设立的清寒子弟奖学金,加上其大哥经济上的支持,才得以顺利地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学习。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从交通大学毕业,就业于重庆国民政府交通部第一区(湘、黔、粤、桂)长途电话工务处,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从事中国长途通信网的设计、安装、运转。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64年,蔡长年参加并领导国家科研项目“6401”工程中的数据通信部分,研制出中国第一代1200/2400比特/秒的数据通信系统。该系统后期转至邮电部507厂生产,为中国“东方红”卫星及以后的卫星监测作出了贡献。
20世纪60年代,蔡长年和他的科研室将信息论的理论应用于先进的数据通信技术,在建立中国现代化数据通信系统的工程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成绩。
20世纪70年代,蔡长年再次组织并领导科研小组,与他人共同开发出4800比特/秒回波调制数据传输设备,作为传递地震数据的设备,交付项目委托单位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试用。上述数据通信设备,在中国国内属首创,并接近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时代,由于高科技的需要,语声处理与识别成为中国国内学者关注的热门课题。蔡长年老当益壮,率领一批博士生、硕士生,针对语声处理与识别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技术了攻坚。
20世纪80年代,蔡长年完成了三项科研任务:邮电部重点项
社会任职
1956年开始,蔡长年历任北京市一至五届及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中国电子学会成立,蔡长年领导创建了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专业委员会,并担任该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第一届理事、名誉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卷编委会委员,信息论分支编写组主编,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会士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子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
人物评价
蔡长年是中国开展信息论研究的先行者、长期致力于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先生重视信息论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组织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数据传输设备,并在语声信源理论、语声信号处理与识别等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蔡长年先生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学识和才华,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北京邮电大学这片热土,对这位在北邮发展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教育家和著名学者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评)
1987年,蔡长年在《电子学报》上发表了“论中国电信技术的发展”一文,认为它是论述中国电信最全面的珍贵资料。随即译为日文,并加译者前言,发表于日本《海外电气通信》。(日本电信专家福本吉高评)
蔡长年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在教育、科研战线上呕心沥血、辛勤耕耘50年,为电信部门培养了一批批工程技术人员,为中国通信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刘瑞增评)
后世纪念
蔡长年先生铜像
2015年9月11日上午,蔡长年先生铜像落成仪式在北京邮电大学校本部举行。
蔡长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
2016年7月13日,蔡长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教三楼长年报告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