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邹钟琳简介

邹钟琳简介

淘名人 2019-08-29 12:42 热度:

邹钟琳

邹钟琳(1897—1983),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是我国水稻螟虫防治研究的先驱。他首次提出栽培治螟的防治方法;在昆虫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昆虫生态学》专著。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邹钟琳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县后宅镇

出生日期:1897年9月12日

逝世日期:1983年7月23日

职业: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

代表作品:《农业病虫害防治法》、《普通昆虫学》、《经济昆虫学》

性别:男

生平简介

邹钟琳1897年9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17年毕业于常州第五中学。因受学监史哲夫劝导,邹钟琳立定学农志向,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在校期间,受农科主任、植物病理学家邹秉文教授实干精神的感召,暑假都是在杭州和安庆郊区农场里度过的;他利用实习机会,抽空采集植物病虫害标本,带回学校供同学上实验课用。他还对南京附近发现和搜集到的15种植物真菌病的标本作了整理、鉴定,写成论文,经邹秉文推荐在《科学》杂志上发表。1920年邹钟琳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留校任助教。他在邹秉文的指导下,从事采集标本,做显微切片,安排学生实习,管理仪器和进行真菌分类等一些具体工作。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改为东南大学,农业专修科改为本科。邹钟琳一边担任助教工作,一边补学本科的课程。正值回国不久的著名动物学家秉志博士在该校创建我国第一个生物系。邹钟琳十分敬仰秉志博士,在主修植物病理学的同时,还选修了秉志讲授的动物学和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简历

1897年9月12日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后宅镇。

1917年 毕业于常州第五中学。

1920—1929年 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留校当助教;选修了动物学和动物生理学等课程,获学士学位,并提升为讲师。

1929—1931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昆虫学及经济动物学系进修昆虫学及昆虫生态学,获硕士学位。

1932—1945年 任中央大学副教授、兼江苏省昆虫局技术部主任,教授、兼西北农学院代理院长。

1945—1948年 任中央大学教授、兼二部主任。

1948—1949年 任中央大学教授、兼农学院院长。

1949—1983年 任南京大学教授。

1983年7月23日 逝世于南京。

相关记载

邹钟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八月十六日生,鸿山镇后宅中街人。民国2年(1913年)考入江苏省常州第五中学。民国6年毕业,考人南京两江高等师范学校农科。在农村实习时,他爱采集标本。民国9年,他将在南京郊区采集到的15种植物真菌病标本进行研究,写成《中国菌病见闻录》一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是年毕业留校当助教。同年12月,南京成立东南大学,他转入东南大学农科执教。后调入江苏省在东南大学农科内建立的昆虫局,开始进行螟、蝗虫的防治研究。他经常在水稻田边观察螟虫产卵、孵化、生长和发育情况,摸清了螟虫的生长规律和一年的繁殖代数,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使江苏地区的螟虫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民国18年秋,他由江苏省昆虫局资助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昆虫系深造。民国20年获硕士学位,后再入康奈尔大学深造。民国21年回国,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兼江苏省昆虫局技术训主任。在华北蝗虫灾区调查中他曾发现东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1 邹钟琳.中国菌病见闻录之二.科学,1920,4(12).

2 邹钟琳.中国南部经济植物病害志.科学,1924,9(3).

3 邹钟琳.中国蝶类采集录.科学,1924,9(4).

4 邹钟琳.昆虫与人生.农学(东南大学农科专集),1924,1(5).

5 邹钟琳.蝗虫科中之水稻害虫.稻作害虫学.江苏二农印,1925.

6 邹钟琳.三化螟之研究.江苏昆虫局专刊第二号,1925.

7 邹钟琳.昆虫与土壤.科学,1925,10(8).

8 邹钟琳.江苏省水稻害虫录.科学,1925,10(10).

9 邹钟琳.江苏省三化螟虫之研究报告.农学,1925,2(6).

10 邹钟琳.水稻之花飞虱.江苏昆虫局专刊第四号,1926.

11 邹钟琳.江苏水稻之花飞虱.农学,1926,3(2).

12 邹钟琳.江南除螟撮要.江苏昆虫局印,1927.

13 邹钟琳.嘉定县麦类黑粉病调查.农学,1927,3(6).

14 邹钟琳.二化螟虫.

展开阅读全文 ∨

我国水稻螟虫防治研究的先驱

1922年在江苏省昆虫局时,邹钟琳就开始从事水稻螟虫的防治研究。他经常深入农村调查搜集螟害标本,进行防治试验。他在昆山、松江、丹徒等县,与当地人士联合组织除螟会,指导做合式秧田、采卵、燃灯;在水稻生长期,夜以继日地蹲在田头观察记载螟虫的生长发育过程;水稻收割后,挖稻根消灭越冬成虫;回到昆虫局,又忙着举办除螟讲习会。经过几年努力,邹钟琳查明了江苏省螟虫发生的代数并总结了各种防治方法的效果;并发表了《三化螟之研究》等数篇研究报告和论文,为水稻螟虫防治做了开拓性的工作。

1932年邹钟琳从国外归来,继续对水稻螟虫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作了深入研究,发现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品种受三化螟为害轻重有很大差别,并于1936年发表了《江苏省数种水稻生长期与三化螟为害之关系》的论文。抗日战争期间,邹钟琳在重庆继续水稻螟虫研究达6年之久,查明三化螟第三代幼虫侵害水稻的时间为7月25日至8月25日。如果川东春季降雨太迟,

展开阅读全文 ∨

在昆虫生态学研究和应用上的贡献

邹钟琳在昆虫生态学的研究上造诣颇深。1932年回国后,坚持用昆虫生态学的理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他在江苏昆虫局兼任技术部主任期间,深入江苏、华北蝗区调查,对中国飞蝗分布与气候地理的关系;东亚飞蝗变型现象以及飞蝗发生状况与防治效果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东亚飞蝗因种群密度不同而发生变型现象,其种群密度与蝗区的生态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并根据这些规律提出了蝗害的预防方法。为当时国内消灭蝗害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国迁移蝗之变型现象及其在国内之分布区域》获得1941—1942年度高等教育学术三等奖。

50年代,邹钟琳主持全国重点课题“小地老虎的研究”。他从生物学、生态学的观点,对小地老虎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最后汇集成《小地蚕论文集》出版。许多成果在生产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有的还拍成科教片,在全国进行宣传。

邹钟琳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掌握国内主要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