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刘建康简介

刘建康简介

淘名人 2019-08-26 19:36 热度:

刘建康

刘建康,人名,主要介绍了鱼类学家、淡水生态学家刘建康20世纪40年代揭示鳝鱼性别转变规律,为低等脊椎动物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有意义的新论据。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总结我国池塘养鱼和大水面的渔业利用经验,以及在我国首先以系统生态学概念开展的武汉东湖淡水生态学研究,为我国湖泊研究和淡水渔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建康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江苏吴江

出生日期:1917年9月1日

逝世日期:2017年11月6日

职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毕业院校:东吴大学

主要成就:20世纪4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黄鳝的性别转变规律 主持开展长江鱼类生态的调查 首创以系统生态学概念开展淡水生态学研究

人物生平

民国六年(1917年)9月1日,刘建康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一个银行小职员家庭。刘建康幼年时就读于上海毓贤小学,毕业后随家迁居苏州,入苏州中学,读完初中后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刘建康考入东吴大学理学院生物系。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东吴大学生物系在上海举办淡水生物展览会,刘建康跟随刘承钊教授做展出工作。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刘建康毕业于东吴大学,获东吴大学理学士学位。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经刘承钊教授推荐,刘建康到内迁四川重庆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当伍献文的研究生,从事鱼类学研究工作。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中央研究院动植物所丛刊第11期上,刘建康与伍献文教授联名发表了论文《口喉表皮是鳝鱼的主要呼吸器官》。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刘建康晋升为助理研究员。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中央研究院动植物所丛刊第15期上,刘建康以个人署名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中国四大淡水鱼类,习惯称做“四大家鱼”。刘建康通过调查长江宜昌江段鱼产卵场的分布情况,成功进行了草鱼和鲢鱼的人工授精和孵化。他们给未充分性成熟的青鱼注射鱼类脑垂体催情,使其提前产卵,为日后中国“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打下了基础。

刘建康跟水打了一辈子交道,和鱼做了一辈子朋友。

第一条鱼,是鳝鱼。1944年,27岁的刘建康在论文中揭示了“鳝鱼卵刚孵出时全是雌性,长大后逐渐变成雄性”这一奇特现象,被国际生物学界评论为“打开了一个新颖研究领域之门”。

第二条鱼,是武昌鱼。1954年至1957年,刘建康在梁子湖调查期间,得知湖中有团头鳊,而此前并无文献记载。这种鱼后被确认为新种,定名为“团头鲂”,即武昌鱼。

第三条鱼,是“长江鱼”。在梁子湖进行鱼类生态调查后,刘建康将调查范围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在长江上、中、下游设立调查站,经过20余年研究,《长江鱼类》一书于1976年问世,共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刘建康担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鱼类学会名誉理事长,《海洋与湖沼》学报副主编、《生态学报》编委等职。刘建康曾任政协湖北省第四、第五、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湖北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湖北省科协第二、第三届主席,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主委,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开放研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

人物评价

刘建康先生充满爱国情怀,是一位勇于创新、善于掌舵、提携后辈的科学大师,同时他也是优秀共产党员楷模,是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从事科学研究七十余年来,他始终把追求真理、报效国家作为人生目标。他为中国淡水生物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揭示淡水生物与环境的科学规律,为淡水生物学的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一生是中国科学界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努力跻身于世界科学之林的缩影和光辉写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评)

后世纪念

2017年11月12日,刘建康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科学院对刘建康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