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芝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贾芝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襄汾县
出生日期:1913年12月
逝世日期:2016年1月14日
职业:民间文学活动家﹑研究家
毕业院校:中法大学经济系
主要成就:中国民间文学研究
代表作品:《贾芝集》《水磨集》《民间文学论集》《新园集》《播谷集》等
原名:贾植芝
人物简介
贾芝,男,汉族,原名贾植芝,夫人李星华,1913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襄汾县。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文联第八届荣誉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资深荣誉委员。现代民间文学活动家﹑研究家。2016年1月14日下午16时43分逝世,享年103岁。
人物生平
1938年,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
1938年,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从事法文翻译、诗歌创作;
1943年,创办延安中学,任政治委员兼教员;
1948年,创办延安大学文艺系,任党总支书记兼系副主任;
1949年3月,到北平,在文化部编审处工作;
1950年,创办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历任党组书记、秘书长、副主席、名誉主席;
1950年,创编《民间文艺集刊》;
1951年,参与创办人民文学出版社,任支部书记、编辑部主任;
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955年,创办《民间文学》,任执行副主编;
1979年,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
198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80年,创办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任社长;
1982年,创办《民间文学论坛》任主编。
1982年,离休。
学术专长
民族文学、民间文学。
主要成就
贾芝参加革命后,1942年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听了毛泽东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的讲话,认识到民间文学的重要性,改变了过去对西方资产阶级文艺的盲目崇拜,明确了革命文艺工作的正确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出版了专著《民间文学论集》和《新园集》,热情赞扬劳动人民的文学创作,阐述了它的地位和作用。
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他贯彻民研会筹备恢复小组和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的方针,强调及时抢救和正确对待民间文学遗产,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等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贾芝还与孙剑冰合作编选了《颂歌》﹑《中国民间故事选》(一﹑二集)﹐主持编选了《中国歌谣选》(上﹑下集)。这些选本在民间文学界都有一定的影响。他曾一度担任《民间文学》的副主编﹑《民间文学论坛》的主编,主持编辑工作。他还先後主持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文学丛书》多种。
贾芝还著有诗集《水磨集》以及一些译作。此外,编注了《李大钊
个人作品
专著:《贾芝集》《水磨集》《民间文学论集》《新园集》《播谷集》《贾芝诗选》。
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选》三集、《延安文艺丛书·民间文学卷》《中国新文艺大系·民间文学集》《延河儿女》二集、《炎黄汇典·民间传说卷》《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中国歌谣集成》(三十省卷本)。
译著:《磨坊书简》《米特里亚·珂珂尔》《深夜》。
人物观点
1.民间文学是民众的文学,研究首先必须做到与民众对接。不是仅仅把他们当作研究对象,而是与他们融为一体,完成心与心的交流,这样采录的作品才可能保持真正的原生态,这样升华出的理论才能指导实践而更具学术价值。
2.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宝藏是这样丰富,而我们的工作整个说来还处于拓荒阶段。
人物故事
在贾芝的诗歌中,播谷鸟是重要的意象,贯穿创作的始终。
1937年,贾芝在戴望舒主编的《新诗》上发表了《播谷鸟》,成为他那一时期的代表作:我第一次听见它/“布谷布谷”的叫。/叫了一声,/又飞到哪儿去了!
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只飞鸣的播谷鸟。
1938年,贾芝在延安写了《小播谷》:麦熟的五月,/红石榴开了,/我愉快的播谷鸟又唱了。
到了1947年,贾芝写了《播谷鸟第三章》:忠实的鸟啊,/在你凄苦而又愉快的声音里,/我听见了中国人民的灾难和胜利!
几十年后的1993年,贾芝写了《咏播谷鸟》:飞鸣不已醒大地,/春来种子总萌发。
诗人艾青是贾芝延安时期的朋友,早在大后方编诗集时就选了《播谷鸟》。他打趣地叫贾芝“播谷鸟诗人”。1988年第四次文代会上,艾青还耿耿于怀地对贾芝说:“好好的诗不写,搞什么民间文学?”贾芝也不想争辩什么。在他看来,自己仍然是一只播谷鸟,在民间文学这块园地开拓、耕耘、播谷。
从2009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