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月美
别名:李月眉
国籍:中国
出生地:马来亚槟城
出生日期:1918年
逝世日期:1968年
职业:抗日英雄
主要成就:当代花木兰、抗日救国
简介
李月美:“当代花木兰”
20世纪30年代,女扮男装回国参加抗战工作的女中豪杰李月美,被誉为“当代花木兰”。李月美原籍广东台山,生于马来西亚槟城。
1938年底,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招募3200余名华侨机工(即汽车驾驶员和维修工)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物资。李月美会驾驶汽车,有心报国,便兴致勃勃地前往当地筹赈会报名,但却因不收女性被拒之门外。于是,李月美乃效仿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穿上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到另一处埠头报名应征,结果姐弟俩双双入选机工服务团。翌年,李月美即瞒着父母悄悄地随机工服务团启程回国。
当代花木兰
抗战期间,正当祖国处于最危急的生死存亡关头,数千名南侨机工毅然抛弃海外安逸的生活,奔赴祖国烽火弥漫的抗日疆场,在华侨史上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回国参战的南侨机工中,竟然有女扮男装被誉为“当代花木兰”的巾帼英雄,李月美便是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真实历史人物之一。
1939年2月,李月美一行经过海上几天几夜的颠簸,在安南上岸,又经过陆上几天几夜的颠簸,乘火车到达祖国大西南重镇——昆明。在昆明经过军训后,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李月美既有男子的粗犷,又有女子的精明;既有男子的豪爽,又有女子的细心,因此,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里,都没有让同伴怀疑到“他”是个女子。李月美在感情深处,更以一个女性的全部温柔,表现在她所进行的救死扶伤的行动中。战场抢救伤病员,军运线上抢运医药、武器,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到处都有她的嗓音。在红十字会里,谁都认识“他”,赞扬“他”,但谁都没有想到
抗日救国
李月美,1918年生于马来亚槟城一个华侨家庭,原籍广东台山。父亲是一名华侨商人,为人豪爽正直。母亲善良贤惠。李月美兄弟姐妹九人,她排行第四。她自幼在当地华侨学校读书,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文学习成绩优异。随着岁月的递增,她长成一米七多的高个子,像个英俊的小伙子。她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兴趣广泛,尤其喜爱文娱体育,能歌善舞,还学会开汽车。正因为她会驾驶汽车,参加了机工团回国,奋战在滇缅公路军事运输线上,谱写出名闻海内外的传奇故事。
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宣告祖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亦震惊了海外华侨的心。战争初始,日寇长驱直入,祖国的锦绣河山大片沦陷,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难,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忧心如焚。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李月美和同学们热血沸腾,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宣传队进行义演,上街卖花,抵制日货,还组织女子篮球赛,将募捐到的款项交给筹赈会,支援祖国抗日救亡。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1938年底,广州
抗日事迹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历史不会忘记“七·七”事变后日寇在神州大地上惨绝人寰的所作所为。1939年,历史不会忘记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远涉重洋,投身抗日报效祖国的壮举。68(1937年)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血腥的侵华战争,1938年,中国主要港口大多数被日寇侵占,从国外输入的抗战物资只有香港和安南(越南)两条通道进口。1938年10月广州沦陷,香港到广州的通道也被阻。“不是公路是血路,百万雄工中外赞”的滇缅公路——这条唯一的抗战物资大通道成为了关系抗战生死存亡的大动脉。为抢运抗战物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致电新加坡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要求在南洋征募汽车司机和汽车修理工回国,在滇缅公路和西南等省服务,抢运抗战物资,以救祖国燃眉之急。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海外千千万万华侨无不热血沸腾,急祖国所急,一声号召,成千上万华侨青年立即响应,掀起
意外姻缘
1940年某日,李月美因公在滇缅公路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身负重伤,脑震荡。幸亏过路的南侨机工车队及时发现,海南籍南侨机工杨维铨奋力抢救,把她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搭救出来,马不停蹄地送往医院急救。
杨维铨是个朴实的汉子,论个头,比李月美要矮一截。而当他人危急时,他奋不顾身地帮助别人,显得精力过人,神采奕奕。他与李月美素不相识,他救下李月美,又亲自送“他”入医院。救人救到底,他甚至留下来精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终于,李月美再也不想隐瞒,她把自己的真相向这位危难相逢、热心仗义的男子汉和盘托出,并要他为自己保密。杨维铨满口答应下来,仍像小哥哥一样护理她,而且更加尽心尽力。一个月后,李月美康复了,她对杨维铨的诚实和善良深有感触,也渐渐理解了他的真挚感情。他们终于相爱了。当杨维铨带着还她“女儿装”的李月美来到队长面前,队长和南侨机工战友们无不称奇。这一段滇缅公路巧结的传奇姻缘,这一位花木兰式的巾帼女子,在
抗日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亲身回国抗战的李月美姐弟,与幸存的南侨机工战友们,怀着无比欢乐的心情热烈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为表彰南侨机工赤子功勋,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特颁发了奖状,文为:“华侨机工李月美,热心爱国,敌忾同仇,抗战军兴,应募服务,前后七载,备致勤劳,应予嘉奖”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管理局也发给荣誉证明书,内容是:“兹证明:李月美于抗战期间,由南洋回国,在公路运输服务,颇著勤劳”。
1946年,李月美复员回到槟城。当年她乔装打扮不辞而别,曾使母亲老泪纵横。而今“花木兰”重着女装奏凯南返,全家团聚,欢天喜地。战后复员与家人团聚之后,李月美便与丈夫杨维铨带着孩子定居缅甸,开设一间咖啡店。数年之间,她生了10个孩子,把精力倾注在培养孩子方面,忘不了对孩子进行中华文化教育,牢记华族之“根”。
响应号召
李月美永远不会忘记,1954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缅甸时,李月美作为华侨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当缅甸侨团介绍她是当年女扮男装回国抗日的“花木兰”时,周总理连连称赞:“巾帼英雄!”周总理还语重心长地叮嘱:“要注意培养下一代,让孩子们到祖国读书吧!”李月美把总理的教导铭记在心,为此,她计划将孩子培养成为出色的翻译人员,为中缅文化交流和友谊贡献力量,于是,她有计划地开始实施培养子女学习中、英、缅多种文字。
1965年,李月美首先将四个较大的孩子(次女玲华、三女玲玉、长子善国、六女玲美)送到广州侨校补习。结果,善国和玲美双双考上北京外语学院。消息传至缅甸,李月美非常高兴,提出将家中另外四名小孩也送回国读书。
可是,在继续将子女送回国读书的问题上,李月美曾与丈夫发生争执。杨维铨希望留几位在缅甸身边。而李月美则坚持全部送回祖国。最后,李月美说服了丈夫,并决定她本人带孩子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