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

民间小故事大全免费(民间小故事大全免费听)

淘名人 2023-03-26 热度:

民间故事精选大全_民间传说故事集锦

民间 故事 是 民俗 文化 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口述的形式世代相传,并随着民俗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经典的民间故事有很多,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民间故事精选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民间故事精选篇1:药王孙思邈救龙的故事

孙思邈,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上学,每天能背诵几千字。长大后,善于谈论老、庄及百家的学说。后周宣帝时,因为政治扰乱,隐居在太白山,学道炼气,将养身体,寻求超脱凡俗的仙术。他洞晓天文历及观天占验的术数,尤其精于医病用药,而且为人仁慈,做事处世,务求积累阴德,一方面专心培育自己本原,一方面以济人救物为功德。一天,他偶然出门,在路上见到有人想打死一条小青蛇,蛇已经被打伤,流着血。孙思邈忙恳请行人住手,并立即脱衣服赎来小蛇,帮它敷上药,放生在草丛间。

一月多时间过去了,孙思邈再度出门,碰见一位穿白衣的少年,带着许多随从和马匹。少年下马,迎上前来拜谢孙思邈,说道:“小弟承蒙道长相救,父母想见见您。”孙思邈救的人多,也不记在心上,听到此话也不当什么回事。那少年再次恳切拜谢邀请,思邈只好上了他准备好的马,和他并驾齐行。那马如飞,—会儿到了处庄园。那里花木正透着春色,景色祥和明媚,门庭焕然如新,极有气派,人物往来既多又有气势,望去俨然是王爷的府第。

少年请思邈入内,见一人端庄俊美,带白袷帽,穿绛色的衣袍,身后跟着许多侍从。看到思邈,高高兴兴地上来迎接,嘴里谢道:“十分想念道长,所以派孩子来迎接。前不久,小儿偶然外出,突然被愚人伤害,全靠您脱衣救赎,保全性命。这儿我们的同族不少,都感激先生再生之恩。今天能面见道长,真是荣幸啊!”一会儿,请思邈进入内堂。里面好像是宫殿的内宅,见一位中年妇女,领着个穿青衣的小孩出来,再三拜谢说:“这小孩儿呆头呆脑,被人打伤,全仗道长救护才免一死。”思邈这才想起曾经救活一条小青蛇,不由疑问重重:这是什么地方?又见左右服侍的都是太监婢女,侍从呼戴白袷帽的为“君王”,称乎中年妇女为“妃子”,心中十分诧异,便悄悄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泾阳水府。”原来那“君王”,是泾阳的龙王呢。龙王请来宾客僚属,排下酒席,奏起音乐,宴请孙思邈。思邈推辞,说自己正辟谷服气,只能喝几杯酒。

在水府流连了三天,龙王问孙思邈想要点什么谢礼,孙思邈回答说:“本人居住山野,只喜好修道,冥想仙真锻炼形神,眼中虽看到各种物事,心中却没有什么欲求。”龙王把美丽的轻绡和珍贵的珠子、黄金送给他,思邈坚决辞谢不肯接受,龙王说:“道长是不把它们当回事罢,可怎么报答您呢?”于是命儿子取来秘藏在龙宫的药方三十篇交给思邈,说:“您是真正的有道之士,拿着它们可以济世救人。”于是备好仆马,送思邈回到所居的山上。

思邈对自己遇到的事十分惊异,试着用那三十篇医方治病,效果都很神妙。后来,他编写《千金方》三十卷,将龙宫之方编入书中。

《千金方》是医家的千古名着,造福世人不可胜数。孙思邈修道有成,医业又精,救人无数,所以被百姓尊为药王。在他家乡耀县,人们立庙纪念他,那庙所在的山就被称为药王山,周围民众至今仍流传着药王和龙王相交的故事。

民间故事精选篇2:戚继光和姚北慈溪大豆的故事

阳春三月,余姚和慈溪北部大片的农田里,绿油油的蚕豆长得格外惹人喜爱,竞相怒放的蚕豆花犹如展翅飞翔的黑蝴蝶,豆花的芳香飘荡在广阔的大地上,沁人心脾。到了五月初 立夏 时节,蚕豆已长出粗壮的果实,剥掉厚厚的豆荚儿,里边是绿澄澄又大又嫩的青蚕豆,多的三四颗,少的一二颗。慈溪人爱吃青蚕豆,或煮或炒,香喷喷甜滋滋,小孩子们则喜欢把煮熟的青蚕豆串成一圈,像条项链似的挂在脖子上,互相约了到田野里嘻闹,边玩边吃,非常开心。六月底,蚕豆成熟,农民们开始收摘蚕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野。农民们还喜欢把蚕豆晒在路上,让行人从上面踩过,使蚕豆从豆荚中脱出。每当此时,满地皆蚕豆,人踩在上面,一片哗啦啦响,别有一番情趣。

余姚北部和慈北所产大白蚕豆,为浙江省五大名豆之一,也是全国着名的蚕豆良种。大白蚕豆粒大质优,光滑结实,含有丰富的蚕白质和脂肪。大白蚕豆俗称大豆、罗汉豆、当地人多称其为“倭豆”。据说,当年戚继光率兵在余姚沿海抗击倭寇,戚家军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将士门每杀一倭寇,便摘一颗蚕豆代之,用线串了挂在胸前,到时以豆数多寡记功论赏,这样,“倭豆”之名逐渐叫开了。

蚕豆浑身皆是宝。除食用外,工业和医药都少不了它。即使豆壳和豆杆,也是上好的饲料和燃料。夏秋之夜,燃上一堆豆壳,其散发出的烟具有强烈的驱蚊杀菌之效。

大豆的食用 方法 多种多样。用蚕豆制作成粉丝,蚕豆粉丝白亮细长,柔软但煮不烂,是粉丝中的极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对大白蚕豆的几种加工方法:

一、油沸豆:又分为去壳的油沸豆瓣和不去壳的兰花豆两种,均色香味俱佳,是家常佐餐佳品,近年来,产油沸豆还出口海外。

二、茴香豆:鲁迅小说《孔乙已》中曾写到孔乙已吃茴香豆之情节,这茴香豆就是用蚕豆加工而成的。茴香豆加工方法简便,味道却好。

三、炒蚕豆:这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吃法。炒蚕豆有很多的花样,味道各不相同。有直接把硬豆下锅炒的,也有孵出豆芽后再炒的。观城一带所出的“盐炒豆”松脆香美,老少都爱吃。还有一种炒豆坚硬但特香,称“石板豆”,年轻人喜欢吃,大多藏在口袋里,一颗一颗往嘴里塞,“吱崩吱崩”咬着,有滋有味。

民间故事精选篇3:阿凡提的故事 妙医

阿凡提行医的时候,一位肥胖得走不了路的人来求医:“阿凡提,我走几步路就觉得胸口堵得慌,喘不过气来。只要能医好我的病,您要多少钱我都给您。”

阿凡提给他号了号脉,说道:“您的整个心脏被脂肪包往了,可以说是不治之症。您多则半个月,少则七天就会归天。”

这位肥胖症患者吓得要死,回到家后整日茶不思、水不饮、饭不吃、睡不宁。过了十五天,他整整瘦了一圈,但却没有死。

他来到阿凡提跟前埋怨道:“您是什么医生呀?胡说八道,害得我好苦,现在都过了二十多天,我怎么没死呀?”

“对呀,这就叫妙手回春,快付我行医费吧!”阿凡提回答说。

请吃吧,我的狐皮大衣

一位富有的人家,请了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到他家赴宴,其中也有阿凡提。阿凡提穿了身普通的衣服应邀赴宴来了,穿戴讲究的那些体面人物,看见阿凡提那身极普通的穿戴,谁也不理睬他,既没人让座也没人让餐。见此情景阿凡提悄悄跑回家。头上戴了一顶崭新的帽子,身上穿了一件华丽的狐皮大衣,重新赶来赴宴。阿凡提刚一进门,众人便点头哈腰地簇拥过来,把他请到席中央,还把最好吃的佳肴摆到了他面前。

但是,阿凡提并没有伸手品尝那些美味,却把狐皮大衣的袖子伸到宴席桌前,一本正经地自言自语道:“请吃吧,我的狐皮大衣!”

驴的叫唤比这个好听

国王心血来潮写了一首拙诗让阿凡提看。阿凡提看过诗后对国王说:“陛下,诗还是让那些诗人写吧,您还是老老实实当您的国王吧。”

国王听了发怒道:“来人,把他关进驴圈!让这个不懂诗的蠢驴好好听那些驴的叫唤去吧!”

阿凡提在驴圈里被关了一个礼拜后,国王心想:这回他该老实了,肯定会称赞我写的诗。于是便把阿凡提叫来,把他新写的一首诗大声地念给了阿凡提听,然后问道:“怎么样,阿凡提,我这首诗写得还可以吧?”

阿凡提听后一声不吭转身就往外走。国王叫住他问:“阿凡提,你上哪儿去?”

“陛下,我还是回驴圈去吧,驴的叫唤比这个好听一点。”阿凡提回答说。

你自己猜吧

一位狂妄的巴依要到巴格达去,当他来到一个岔路口,不知道应该走哪一条路而为难的时候,阿凡提骑着驴走了过来。

“喂,阿凡提,我去巴格达应该走哪一条路?”

“喂,你怎么知道我是阿凡提?”阿凡提问道。

这个狂妄的巴依想羞辱一下阿凡提,说道:“我不仅知道你叫阿凡提,还能猜出你在想什么。”

“那你猜猜看我在想什么?”阿凡提问。

“你现在饥肠辘辘,想吃一只美味的烤鸡。”巴依说道。

“太对了,”阿凡提说完转身就走,并回过头来对巴依说道,“那就请你自己猜一下哪条是去巴格达的路吧!”

民间故事精选篇4:洪拳大家黄飞鸿的故事

黄飞鸿原名叫黄锡祥,字达云,原籍是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初九生于广东佛山。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是一位拳师,黄飞鸿6岁起就跟随父亲习武。当时有家境贫寒,幼小的他就经常跟着父亲在广州、佛山等地卖武售药。13岁的时候,黄飞鸿在佛山卖武的时候遇到了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林见他禀赋奇佳,自然非常喜爱,传给他铁线拳、飞铊等绝技,这为黄飞鸿奠定了日后成为洪拳大家的基础。

1863年,黄飞鸿和父亲移居广州。因为他父子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非常受拥戴。当地的铜铁行的工人们自愿集资,为他们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因为黄飞鸿的名气,前来报名学艺的人络绎不绝。从此,他广收弟子,结束了卖武流浪的生涯。第二年,因为信服他的人品和武艺,广州果栏、菜栏、鱼栏三栏行中人联名聘黄飞鸿为行中的 武术 教练。

1866年,广州西樵官山墟的一家当铺在深夜被一伙歹徒打劫,谁知正逞凶之时,恰好遇到了黄师傅。黄飞鸿一人奋起搏杀,竟把这几十人全部击退,在当地传为佳话。附近村镇地方的人们听说后仰慕不已,纷纷请他到自己那里教拳授徒。接下来不久发生的另一件事更是让他声名远播:有一次有人对黄飞鸿说在香港有一个洋人从国外带来一条大狼狗,这只狗非比寻常,个头像小牛犊那么大,而且凶猛异常。那洋人竟然在香港设下擂台,向华人发出 邀请函 邀斗。黄飞鸿一听立刻拍案而起,:"他竟敢如此侮辱欺凌中国人!我一定要管!"于是收拾行囊出发,直奔香港。擂台之上,黄飞鸿意气风发,几记"猴行拐脚"把恶犬击毙在台上。台下欢呼雷动,洋人一见灰溜溜地逃走了。这可能就是日后影视剧中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的原型吧。

有记载的关于黄飞鸿行侠仗义的事还有很多:

1868年,在香港水坑口大篁地,小贩鹏玉被一个当地的恶霸欺凌,摊子被踢,人也被打得遍体鳞伤。黄飞鸿正好路过,见到以后自是伸 手相 助。这家伙随即召来几十个同伙,手拿刀棒等凶械围攻黄飞鸿,黄飞鸿又怎么会惧怕他们?他赤手空拳,闪展腾挪之间把这帮人打得丢盔卸甲、仓皇逃窜;1969年在佛山平政桥斗蟀场,正在为卢九叔做现场保镖的黄飞鸿被一伙歹人围攻,他大施拳脚予以严惩;有拳师向他挑战,黄飞鸿以一套"四象标龙棍"大胜对手的"左手钓鱼棍法",此后又以礼相待,令对方心悦诚服……

不仅在民间,就是在当时的清廷,黄飞鸿也是声名远播。1873年,广州水师聘他为水师武术教练。随后提督吴全美聘他为军中技击教练。1888年,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赏识黄飞鸿武艺高强、精通医术,聘他为军医官和福字军技击总教练,还向他赠送"医艺精通"的匾额。1894年,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黄飞鸿就随福字军一起抵台,驻守在台南。刘永福护台湾失利之后,黄飞鸿也自台湾返回广东。从此之后,在自己开设的医馆"宝芝林"门前,贴出了这样的告示:"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从此之后,他只行医不授武。

黄飞鸿的晚年生活非常坎坷。1919年,在广西梧州渡做护勇的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被人暗算惨死。这种老来丧子的打击,使得黄飞鸿再也不向其他儿子传授武功,以防他们因此招致祸端。再后来因暴乱,"宝芝林"被毁于一场大火,黄飞鸿积累一生的资财也随之付之一炬。更糟糕的是,他的大儿子黄汉林又因战争失业。内忧外患,因过分牵挂家国之事,黄飞鸿终于忧郁成疾,于1925年3月25日病逝于广州城西的方便医院。

民间故事精选篇5:海瑞巧治胡公子的故事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回族。明嘉靖举人,历任淳安、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吏部右侍郎、应天府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

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但其实,这“白米”、“黄米”都是隐语,指的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连一些公子衙内路过,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淳安。驿站官员不知道来者是谁,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当场命令家丁,把驿吏五花大绑,吊在树上,用皮鞭狠狠抽打。淳安知县海瑞听说后,马上赶到驿站,见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无法无天之举,顿时义愤填膺。他大喝一声:“住手!”立即命令给驿吏松绑。胡公子的手下见“半路杀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团团围了起来。胡公子趾高气扬,挥着马鞭,说:“你知道大爷是谁吗?”

海瑞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指斥道:“不管你是谁,都不准在我管辖的地方胡作非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吓说:“狗官,你瞎了眼!这是胡总督胡大人的公子!”

下一页有更精彩有趣的民间故事

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1、牛郎织女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但是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得以在天河上相会。

2、白蛇传

《白蛇传》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

3、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建长城了,劳役繁重,不久后他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远在家中的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时值深秋,孟姜女亲手缝制了棉衣准备带给丈夫,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这一对可怜的夫妻终于得以相见。

4、梁山伯与祝英台

东晋末年,某大户人家小姐祝英台渴望前往杭城求学,无奈父亲不允,以致英台茶不思饭不想,忧郁成疾。未久,英台想出妙计,假扮郎中阐明小姐病因,终于令父亲点头同意。在求学途中,假扮男装的英台巧遇风流倜傥的梁山伯。二人相谈投机,结伴通行。

三年同窗,英台和山伯结为好友,情深意笃,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英台心中渐渐萌生对山伯的爱意。无奈碍于身份,不忍道破实情。某日,英台为父亲苦苦催还,只得告假还家,由此演出十八相送的经典戏码。虽是这般试探与暗示,那愚讷的心上儿却没能了知心意,一别成了永远。

5、夸父逐日

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 故事 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 散文 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它是人民的智慧、 经验 的结晶。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简短民间 传说 故事,欢迎查阅。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1

滕县的北部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姑山,一座叫夫山。两山东西相对,象是一对情人在诉说着什么。原来它们诉说的是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唐朝末年,这姑山脚下住着一位双眼都瞎了的老嬷嬷和她的独生女英姑。英姑水灵灵的眼,细细的腰,朱唇银齿,乌眉青丝。英姑不仅长得比西施还俊,而且心地善良,山里山外,都夸英姑的心眼好,都赞英姑的模样俊。多少小伙子整天围着英姑转。英姑白天上山挖莱打材,晚上灯下纺线织布,娘俩相依为命。英姑都十八了,还没找上婆家。不是英姑心高,一来老娘年纪大了,又两眼双瞎,得人照顾;二来英姑早就相中了一个人,这就是住在山上的憨夫。憨夫也是一个身强力壮、心地善良的小伙子。每天早晨,一个上山挖莱打柴,一个下山帮耕犁田。一来二去,两人情投意合,就定下了终身。瞎眼的娘也很乐意,就准备在这年“七夕”给他俩成亲。

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英姑正在溪边洗衣服,可巧被来此游山玩水的县官撞见了。这位“父母官”已五十多岁了,家里现有两妻三妾,但他仍在外面寻花问柳,是有名的恶棍、色鬼,这回见英姑年轻貌美,就要抢娶英姑,英姑宁死不从,县官又恼又羞,就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派人抢走了英姑,又杀死了老嬷嬷。英姑那个哭呀、那个闹呀,死也不屈从。她心里想着他的憨夫,哭着她的老娘,光想找机会逃出这虎口。后来,在打更老人的帮助下,逃出了衙门。县官可气极了,带人追到姑山。英姑看看就要被追上,就纵身跳下山涧。憨夫得了信,来到英姑跳崖的地方,哭了一天一夜,上了两边的山头,也从山顶跳下了悬崖。

英姑和憨夫死了,山脚下的乡亲们心里都很难过,就在这两山的中间为他俩修了一座庙。从那就把英姑逃崖的山叫“姑山”,憨夫跳崖的山叫“夫山”。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2

很早以前,龙山脚下住着十几户人家。有一家姓尤的老人叫尤伯,他特别喜欢下棋。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叫尤云,还没有成家。一家人勤勤恳恳,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一年的夏天,尤伯到山上 修理 树木。因天气炎热、干了不大一会,就满身大汗,又渴又累又饿,就想到西南面那棵大槐树歇会儿。到了树下,看见两位白发老头在那里下棋,旁边放着一把茶壶和两只菜碗,便走向前去看了起来。

因他在家也经常和别人下棋,棋路很熟,不由地和两位老人攀谈起来,有时还指指点点。两位白发老人对他也挺热心,还让尤伯喝了一碗茶。尤伯碗茶下肚,只觉得一股清香从肚子里往上升,什么热了,累了,饿了,浑身那个轻松自在劲就别提啦。不一会儿,就叭在两个老头下棋的石台前,迷迷糊糊地感觉到,山边的云儿忽儿黑忽儿白,忽儿浓,忽儿谈;山下地里,忽儿黄,忽儿绿。等他一觉,两位老头棋还没下完。越看越有些溪跷,最后棋也看不懂了。一想明天儿子尤云要到济宁府去,便和两个老人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下山去了。

尤伯刚走到山脚下,便觉的路越走越不对劲,和原先的不一个样子。地里人他一个也不认识,也没一个人认识他。根据自己的印象,找到自己的村子,可村子比昨天大多了,人比昨天多多了。满村子找自己的家,从南头找到北头,从西头找到东头,也没找到。这时,一位发须雪白的老头走了过来,他忙向老人打了个招呼,问了老汉的姓名、年龄,为什么在这里住。那老汉告诉他:他姓尤,祖祖辈辈地住在这个庄上,今天已九十三岁了。尤伯又问老汉:尤云到什么地方去了?那老汉告诉他:尤云是他的老爷的老爷。老汉吃惊的反问尤伯:“您怎么知道我家老爷?”尤伯也没有回答,就上山去了。他要找两位下棋的老人问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尤伯到了山上,找遍了整个山,也没有找到那两个下棋的老人和那棵参大的大槐树,他越想越觉得悲伤:妻子没有了,儿子也不在了,世间的人,没有他一个近人,也没有他一个认识的人,身不由己地趴在原先下棋的地方大哭起来。他从天黑哭到天明,又从天明哭到天黑,不知哭了多少天。落下的眼泪,把脚下的山石穿,形成了一个山洞。尤伯哭累了,就昏睡过去,在他昏睡当中,就听着一个老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徒儿,别哭了。你的泪要不流到东海边去,这里早成大海了。你看棋的时候,云黑是雨,云白是雪,云浓是风。地里黄和绿,那是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是你的刀,下山去,为人间做点好事吧!”他猛地醒来,什么也没有。四周一望,发现了他的那把刀,刀虽是原先的,可闪着金光,锐利无比。

尤伯按着那个老人的吩咐,便下山了。他在龙山住过多年,做了不少除霸安良的好事,后来玉帝把他召回了天廷。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泪水滴成的山洞叫“老尤洞”。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3

森林的深处,有一户人家,家里住着姐姐丁香和妹妹百合,还有她们年迈的祖母。

丁香天生活泼好动,她每天都要到林子里采些蔬菜水果作为食物,还会采一篮鲜花种到花园里,当然也少不了紫色的丁香花和粉红的百合花。百合可不像姐姐那样,她的性格十分文静,不喜欢吵闹。但她每天都会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打扫得干干净净,也不会忘记给花园里的花儿们松松土,浇浇水。祖母呢,能烧得一手好菜,会定期更换花瓶里的花。一家人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

一天,姐妹俩正在客厅里吃水果,突然听到一阵哭喊声:“救命啊,放开我!”丁香拉开窗帘一看,发现一个蝴蝶般大小的女孩正被一大群鸟包围着,无法脱身。鸟儿们一会儿把她抛向空中,一会儿啄她的肩膀,一会儿又把她的头发扯得乱蓬蓬的。丁香为这个女孩感到愤愤不平,推开门就跑向那个地方,百合拿着棍子紧跟其后。两人齐心把这群鸟儿打得四处乱窜,飞回天空。百合小心翼翼地捧起吓昏了的女孩,把她放在床上,盖上一条小毛毯,给她暖身子。

经过悉心照顾,小女孩终于醒过来了。祖母见了,急忙把刚出炉的面包端出来,放在她面前。小女孩见了,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祖母关心地问:“你叫什么?怎么会落入那群鸟的手中呢?”小女孩一听,伤心地哭起来:“我本是一名花仙子,住在一朵牡丹花里,可这朵牡丹被那群鸟啄坏了。我找不到藏身之地,就被它们捉去了。”百合对花仙子说:“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我们照顾你。家里别的没有,就是花多。”花仙子点点头,露出灿烂的笑容。从此,花仙子和她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可有一天,花仙子竟失踪了,把大家急得团团转。丁香在桌子上找到张字条,只见上面写着:祖母、姐姐,我得离开你们了,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我还是得回去。没什么好报答你们的,送你们一本日历。只要撕下其中的一页,说出自己的愿望,就能实现。对不起,我走了。

一家人看到了那本神奇的日历,可谁也没有用它。捧起它,就似乎看到了花仙子。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4

听老人们讲,古代有凤凰鸟,那是既美丽又聪明的鸟,可有谁见过呢?

还真的有人见过,而且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史书记载。《前汉书、昭帝纪):“三年……冬十月,凤凰集东海,遣使者祀其处。”。这是说,昭帝始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年的冬天十月里,有许多凤凰聚集在东海岸边的山上,皇帝认为这是了不起的祥瑞征兆,专门派使臣到海边祭祀。

传说凤凰老家就在东海岸边连云港云台山脉的凰窝山上。而有史以来,这里的地名、山名就叫做凰窝、凰窝山,民间还—直流传着许许多多龙凤呈样的 爱情故事 ,亦真亦幻,神奇曼妙,动人心弦。这更加印证了连云港凰窝山就是凤凰栖息的地方。

凤凰自古就是人们的图腾崇拜物,后来传说其幻化成神鸟不胫而走。凤凰从品性到形状,高度地综合了鸟类的特征,是鸟类。鸟类像人们对自己的兄长那样,尊敬、拥护,爱戴、敬畏凤凰。人们还赋于她聪颖的智慧、崇高的思想和优良的品质。她是中华民族 传统 文化 中的重要—支,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扮演着一个集德、义、礼、仁、信于一体的圣物的角色,承载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寄托,是天下太平、百姓幸福的标志,是纯洁爱情、美满姻缘的像征,是世间美好的吉祥物。连云港人为有凰窝而自豪,为有凤凰而骄傲。连云港也因凰窝而传扬四海,也因凤凰而闻名遐迩。

我久闻凰窝山之名,读了民初张学瀚,“凰窝仿佛桃源境,赏月看花且诵经。”的诗句后,常神往到凰窝山—游,领略它的山海风貌,特别是那一个个美丽动人的龙凤传说,更添了寻秘探幽的情趣。今年“ 端午节 ”,我应邀参加中国华文作家协会古典文学创作研讨会,和海内外作家齐聚高公岛风景游览区采风。

游凰窝山不是作家们的初衷,他们最有兴致的是要寻觅龙凤传说,更想—睹凤凰仙女蔚云的娇容。我们登上108级“拜风梯”,在气喘吁吁中终于看到了“栖凤亭”,是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在此不远处立有一尊青铜凤凰像,这就是人们仰慕的凤凰仙女蔚云。这地方叫“丹凤朝阳台”,是凤凰仙女蔚云眺望情郎妙臣的地方。相传玉龙太子妙臣回到大海后,蔚云思君心切,飞来这里,面对大海,望眼欲穿,日出也等,星夜也等,希望有一天,希望下一个雨季能与心上人欢聚。

研究古典文学的作家们为了探究龙凤的爱情故事,还特别绕有情趣地游览了凰窝山之胜景“三潭飞雪”,龙凤的爱情故事就是由此而来。它在龙潭涧中游,是传说中玉龙太子妙臣顺着龙潭洞从东海来到凰窝山与凤凰仙女蔚云相会的地方。相传东海龙王敖广的儿子妙臣气宇轩昂,智慧超群,他在—次海边游玩时,恰巧看到山崖上姿容温雅的凤凰仙女蔚云,那天然的风韵和美貌深深吸引了他,她也脉脉含情地凝视。然而天上海中无法相聚,蔚云执着地飞遍千山万水衔来树枝草木,在高高的山谷中筑起一道大坝,蓄水积流。有志者事竟成。在又—个雨季来临时,天水浩荡,冲出的水流在山谷中形成一条弯弯的

河流汇人大海。妙臣望着澎湃的涧水,万分激动,顺流而上。初次上山的妙臣在大涧的第一潭“蛤蟆塘”急切地想见蔚云.可怎么也见不着。身后只传来几声蛙鸣,正所谓“鸟飞林愈静.蝉呜山更幽”。妙臣赶紧来到第二潭“小花鞋”.他看到一少女在哭泣,听说洗衣不小心冲走了“小花鞋”,就游到海边为她找回了“小花鞋”。姑娘深表爱意,可妙臣想着蔚云,毅然回绝。就在这时,姑娘变成了蔚云,妙臣欣喜若狂。原来姑娘在考验妙臣哩。后来这地方就叫“小花鞋”了。在此喜结良缘的妙臣与蔚云幸福欢乐,便携 手相 拥上了第三潭“玉龙潭”。这里飞花溅雪,薄雾浸衣,景色尤佳,成为龙凤经常嬉戏游乐的地方。“三潭飞雪”是一处胜景。山石奇状异形.涧水奔流湍涌,激溅的浪花如漱玉喷珠飞雪漫天。民初乡土诗人在此留下了摩崖石刻,张学瀚诗云:“山势崔巍列画屏,龙潭飞雪遍珑玲……”张恩沛诗云:“为爱仙源水—方,龙潭幽曲午风凉……泉声遥接潮声壮,添助波澜稳助航。”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凰窝山是凤凰栖息过的地方,是龙凤呈样的乐园。清代诗人王士任诗云:“应是蓬莱原不远,探幽何必到三峰。”我觉得揽胜蓬莱,只能使人望洋兴叹,而凰窝山那迷人的仙境,神奇的传说,以至于静穆、幽雅和秀美,真正地堪比蓬莱、方丈和瀛州三神山。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5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阿牛家里很穷,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阿牛长到13岁,他对母亲说:“妈妈,你眼睛不好,今后不要再日夜纺纱织布,我已经长大,我能养活你!”于是他就去张财主家做小长工,母子俩苦度光阴。两年后,母亲的眼病越来越严重,不久竟双目失明了。阿牛想,母亲的眼睛是为我而盲,无论如何也要医好她的眼睛。他一边给财主做工,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靠卖菜换些钱给母亲求医买药。也不知吃了多少药,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漂亮的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 重阳节 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原来这是一个长满野草的荒荡,人称天荒荡。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有黄菊花,就是不见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荡中一个小土墩旁的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又香又好看。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开始复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村上人纷纷前来观看这株不寻常的野菊花。这一消息也传到了张财主那里。张财主将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将那株白菊移栽到张家花园里。阿牛当然不肯。张财主便派了几个手下人赶到阿牛家强抢那株白菊花,因双方争夺,结果菊花被折断,他们才扬长而去。阿牛见这株为母亲治好眼疾的白菊横遭强暴,十分伤心,坐在被折断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离开。半夜之后,他朦胧的泪眼前猛然一亮,上次梦见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来到他的身边。姑娘劝他说:“阿牛,你的孝心已经有了好报,不要伤心,回去睡吧!”阿牛说:“这株菊花救过我的亲人,它被折死,叫我怎么活?”姑娘说:“这菊花梗子虽然断了,但根还在,她没有死,你只要将根挖出来,移植到另一个地方,就会长出白菊花。”阿牛问道:“姑娘,你是何人,请告知,我要好好谢你。”姑娘说:“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来助你,无需报答,你只要按照一首《种菊谣》去做,白菊花定会种活。”接着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念完就不见了。

阿牛回到屋里仔细推敲菊花仙子的《种菊谣》,终于悟出了其中意思: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后来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条。他又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相关 文章 :

★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 简短的民间故事传说简短一点

★ 比较短的民间故事传说

★ 中国古代短篇民间传说故事

★ 关于中国经典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 民间简短小故事

★ 经典短篇民间故事大全

★ 民间简短神话故事精选

★ 短篇民间传说故事

著名的民间有益故事

民间的 故事 有很多,比如一些著名的 民间故事 :《梁祝》、《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等等,从人们的口里,口口相传。不仅中国有民间故事,外国也有民间故事呢,不知道你们还知道那些著名的民间故事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民间故事,欢迎查阅。

民间故事1

远古时期,在北方的荒山中,生活着一群力大无比、意志坚定的巨人,他们的首领叫夸父,因此大家称这个族群为夸父族。夸父族的人心地善良,勤劳勇敢,他们在深山里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有一年,天气非常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庄稼枯死了,河流也干涸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变得枯黄一片,夸父族的人纷纷干热而死。首领夸父看着这悲惨的情景,仰天大喊道:“太阳实在太可恶了,我一定要追上它,让它听从我的指挥!”

族人听说夸父要去追日,纷纷劝阻他,有的人说:“太阳离我们太远了,就算你跑到死,也追不上它的。”有的人说:“太阳的温度很高,你还 没追上它,就被会烤死。”但是夸父心意已决,他说:“为了大家,我一定要去!”

第二天清晨,夸父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大步追去。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飞快地跑着,他跨过无数的高山、河流。实在累了,他就停下来歇歇,并把鞋里的泥土倒出来,这些泥土居然形成了很多座大山。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就要追上了,他的信心也越来越强。可是,越接近太阳,温度就越高,夸父也越渴得厉害,不过他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鼓励自己:“追上太阳,我的族人就能重获幸福生活。”

经过九天九夜 的奔跑追逐,夸父终于在太阳落山的地方追上了它。一个红彤彤的火球照得夸父满身金光闪闪。他想张开双手抱住太阳,可是它的温度实在太高了。这时的夸父又累又渴,他一口气喝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仍然不解渴,于是只好向那纵横千里的北海跑去。

可惜刚跑出几步,夸父就倒下了,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枝繁叶茂的桃林,既能为路人遮阴,桃树结出的果实也能为人们解渴。

夸父立下伟大的志愿,为了族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去追日。我们也应该像夸父那样,从小就要为自己树立一个志向。

民间故事2

在雁荡山上有一座看起来很像犀牛的山峰,关于犀牛峰的来历还 有一个美丽的 传说 。

雁荡山下有一个叫玉贞的姑娘,她是个孤儿,五岁时便在地主家当牧童。她每天天没亮就要去放牛,晚上也只能挨着牛睡在牛圈里。时间长了,玉贞和牛就成了好朋友,有心事了,她也对牛讲。夏天,牛用尾巴替玉贞驱赶蚊虫;冬天,牛则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玉贞。

在牛的呵护下,玉贞长到十七岁,长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当地的一个地主对她起了坏心,一天晚上,地主让管家把玉贞绑了起来,准备带回自己家。就在这时,老牛堵住门口,并竖起尾巴向管家的脸甩了过去,管家被打得很疼,扔下玉贞就跑了。

后来管家带了一帮家丁冲向牛圈,可牛用身体保护着玉贞,谁也不敢贸然靠近。地主见状,愤怒极了,大声吼道:“给我放火把牛圈烧了!”于是家丁们搬来干草把牛圈围住,一个火把扔下去,牛圈四周顿时燃起了熊熊烈火。玉贞见逃不掉了,只得抱着牛等死。

突然,牛趴在地上,对玉贞说道:“快骑到我背上,我带你走。”玉贞立即骑上牛背,牛驮着玉贞奔出了火海。家丁们紧追不舍。一路追到了悬崖边上,家丁们奸笑着说:“看你们往哪儿跑!”说着就围了上去。

老牛见没有退路了,便让玉贞紧紧握住它的一只角。谁知这只角竟然离开了老牛的身体,带着玉贞慢慢向天空飞去,最后牛也化作一块仰头朝天的石头,它一定是在望着自己的主人吧。

老牛为了救玉贞,勇敢地与地主抗争,还 不惜牺牲自己帮助玉贞脱离险境,它这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很让人感动。

民间故事3

泰山有个小伙子叫石敢当,他上山砍柴时遇到一个道士,道士教给他一身武艺和一些道术。

有一年,泰安城的员外家里突然出现了妖怪,这个妖怪经常骚扰员外的女儿。员外请了很多道士作法,都拿妖怪没办法。看着奄奄一息的女儿,员外急忙四处贴告示:“谁能降妖,一定重重酬谢。”

石敢当看见了,想道:“什么妖怪竟敢害人,我倒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揭下了告示,来到了员外的府上。

员外见石敢当只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心想:“那些道行深的老道都不能降妖,他年纪轻轻能行吗?”可当时实在想不出其他 方法 ,只得让石敢当试一试。

石敢当先是在员外家里贴了很多符咒,然后埋伏在房间里。

到了晚上,那妖怪又来到了员外府上,他看到咒符,以为和以前一样,并没有太在意。妖怪刚一进屋,就听见门后的人大喝一声:“你是哪里的妖怪?”这时,一道白光刺向妖怪,吓得他赶紧跑开了。

石敢当立即前去捉妖,妖怪一看是石敢当来了,吓得逃之夭夭。可石敢当刚刚离开员外府,妖怪又来了。妖怪趁石敢当不在,就出来捣乱。就这样一个追一个逃,花费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结果。石敢当想:“我得想出更巧妙的方法。”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个好主意。

第二天,石敢当让大家在城门口写上“石敢当”三个大字,那妖怪见了一定不敢再进城作怪。果然,从那以后,泰安城再没出现过妖怪。

石敢当与妖怪斗争,不仅靠勇气,还 靠智慧。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勇气和智慧,如果能把这两样合理地结合起来,取得成功就更容易了。

民间故事4

从前,有一个擅长使用长枪的捕头叫李宇。一杆长枪到了他手里,他能把它舞得令人眼花缭乱,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功夫。当时,有一个叫张三的梁上君子也非常善于用长矛,普通的官兵都拿他没办法,所以他很看不起官兵。

有一天,李宇正在集市巡逻,正好遇见正在到一家小酒馆喝酒的张三。两人一见面,李宇就大喝一声:“张三,我找你很久了!走,跟我回县衙去!”张三也不甘示弱,说:“我也等你好久了,有本事就来抓我!”

说着,两人就打斗起来,路上的群众都来围观。不一会儿,人们就围成了一堵厚厚的人墙。有的说:“李捕头真不愧为名捕头,武功太好了!”也有的说:“我看张三也很不错,他一定能跑掉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谁也瞧不出个输赢来。

李、张二人你来我往地大战了几百回合,依然没分出胜负,双方都觉得体力渐渐不支,手上的枪仿佛有千斤重,挥舞的速度和力量都大不如前了。李宇满脸是汗,他一边躲开张三的长枪一边暗暗焦急:“照这样下去,谁都不占优势,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怎么办呢?”

在这紧要关头,李宇急中生智,想出了一条计策。他高声叫道:“衙门的武官来了,你敢不敢和他决一死战?”听他这么一说,张三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即坚定地说:“这有什么不敢的?”

就在张三略一分神的工夫,李宇挺枪直向他刺去,长枪停在了张三的喉咙前。李宇问道:“你现在服气了吧?”张三见状放下武器,心甘情愿地跟着李宇去了衙门。

李宇战胜张三靠的不仅是勇猛和力量,还 有智慧。做什么事都要有胆有识,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间故事5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机智勇敢。

司马光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在后院玩耍,后院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常年装满水的大水缸。

司马光七岁那年,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像往常一样,在后院玩捉迷藏。有个小伙伴跑到假山上藏起来,可是一不小心,他脚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大水缸里。那口大水缸非常深,小孩子掉进缸里肯定会被淹死的。

其他的孩子看见伙伴掉进缸里,吓坏了,有的孩子吓得大声哭喊,有的孩子立刻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帮忙。

这时候,只有司马光非常镇定,他从地上抱起了一块大石头,用力朝大水缸砸去。大水缸“砰”的一声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迅速流了出来,而掉进水缸的小伙伴也随之得救了。

司马光一下子出了名,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一定要冷静,这样才能想到解决办法。

民间故事6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新奥尔良,昔日美丽的海滨城市顷刻间变成了死亡之城,活着的人必须离开这里。

约翰逊一家人都幸运地活了下来,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埃特,六岁,而小儿子才几个月大。他们一家人抱在一起,坐在屋顶,等待直升机的救援。一架小型的直升机停在了他们的旁边,可是飞行员告诉他们,飞机太小了,他们只能先把孩子带走,然后再回来接大人。

在这个时候,如果和孩子分开了,也许就意味着再也看不到孩子了。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危,约翰逊夫妇只能含泪将两个儿子送走。和埃特兄弟一起被救走的还 有邻居家的五个孩子,他们七人当中,埃特是最大的。

埃特当时被可怕的洪水吓坏了,直到上了直升机,才平静了一些。当七个孩子被送到安全的地方时,埃特已经彻底镇静下来,他害怕大家走散,便让大家手拉着手不放开。工作人员以为他们是孤儿,就把他们送到了临时避难所。埃特告诉工作人员,他们不是孤儿,他们的父母还 活着,肯定会来找他们的。于是埃特把他们父母的姓名和电话号码都告诉了工作人员。

几天之后,约翰逊和邻居来找他们了,当看到七个孩子都安然无恙时,他们激动得哭了起来。人们告诉约翰逊,他的儿子非常勇敢。

小埃特告诉爸爸,他以后要做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救出所有被困的人。

勇敢有很多种类型,在孤立无援的时刻,小埃特守护自己的弟弟是一种勇敢,父母在危急时刻让自己的孩子先离开,这也是一种勇敢。

著名的民间有益故事相关 文章 :

★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精选5篇

★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5篇

★ 关于民间故事5篇

★ 关于民间小故事5篇

★ 民间故事大全精选5篇

★ 民间故事精选5篇

★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锦集

★ 经典传说故事民间故事5篇

★ 民间故事7篇

★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5篇

中国民间故事(越多越好)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5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从⼴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形式的⼝头⽂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作品的统称,有的地⽅⼜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下⾯是整理分享的中国民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中国民间故事

乔庄⽔煎包全国闻名。⽔煎包从外⾯看,上⾯乳⽩,封⼝处有⼗⼏个匀称的褶皱,拧成⿇花状,就像⼀朵盛开的⽩菊花;底部饹馇成浅黄⾊。咬上⼀⼝,油⾹满⼝,特别是吃到包⼦的焦壳时,⼜⾹⼜脆,真乃⼀绝,吃后唇齿流⾹,回味⽆穷。来到乔庄镇,如果不尝⼀尝这⾥的⽔煎包,你就会留下⽆限的遗憾。

提起乔庄的⽔煎包,还有⼀段美丽的传说。

同治年间,在博兴有⼀户姓催的⼈家,主⼈叫崔⽅,靠卖⽔煎包为⽣,他们的崔⽒⽔煎包独具特⾊,价格⼜便宜,买卖童叟⽆欺,⽣意做得红红⽕⽕。

有⼀天,崔⽅正在打着⽔煎包,突然,门外来了两位官差,骑着两匹快马,在门前停下来,他们跳下马,⼀位差⼈⾛上前问:“你们可是姓崔,主⼈叫崔⽅。”

崔⽅不知道发⽣了什么事,⼩⼼翼翼的问:“是啊,我就是崔⽅,不知道官爷有何吩咐?”

那官差说:“好吧,先每⼈给我们来⼗个⽔煎包,我们尝⼀尝。吃过后再告诉你。”

崔⽅把⼆⼗个⽔煎包,放在两个盘⼦⾥,端到了两个官差⾯前。

两个管差,⽤筷⼦夹起来,放在⿐⼦上闻了闻说:“嗯,的确很⾹,果然名不虚传。”

他们吃光了盘⼦⾥的⽔煎包,来到崔⽅跟前说:“崔⽅接旨!”

崔⽅哪⾥见过这种阵势,⼀家⼈吓的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

其中⼀位官差说:“传皇上⼝谕,崔⽅速进京候旨。”

崔⽅轻声的问:“官爷,不知道皇上叫我进京何事?”

官差笑了笑说:“你去了就知道了,现在马上跟我们⼀块⾛。”

皇命难违,崔⽅只好跟着官差到了了北京。

原来,同治皇帝⾝体⽋安,整⽇茶饭不思,有⼈向皇上推荐了博兴的崔家⽔煎包,皇帝便传旨让崔⽅到京城,进御膳房给皇上做⽔煎包。

崔⽅知道后,这才放了⼼。在御膳房⾥,他很快做好了⽔煎包,让⼈端到了皇上⾯前,皇上尝过之⼝,⾷欲⼤开,⾝体也渐渐的恢复了健康。⽔煎包也成了皇上每餐的必需品。

⼀年过去了,崔⽅思念家乡,思念家中的亲⼈,他提出要回家,可是皇上说什么也不答应。

直到同治皇帝驾崩,光绪继位,崔⽅才回到了家乡,⼜⼲起了⽼本⾏。

光绪帝也是个病秧⼦,到了晚年,他⼼⼒憔悴,茶饭不思,⼜有⼈向皇帝推荐了崔⽒⽔煎包,光绪⼜传旨叫崔⽅进京,还没到京城,因为戊戌变法,光绪帝就被慈禧⽼佛爷囚禁了起来。崔⽅⼜回到了家乡。

崔家有条家规,他家⽔煎包的⼿艺传男不传⼥,传媳妇不传闺⼥。

崔⽅回到家乡后,⼼想:“祖辈们⽴下这条家规,是为了让后⼈能挣出碗饭来吃,如果再有什么变故,崔家的家传⼿艺就后继⽆⼈了,我要让⼤家都学会这门⼿艺,发扬光⼤,祖先也不会怪罪我的。”

想到这⾥,他焚⾹祭奠了祖宗,开始开门收徒,从此,这乔庄⽔煎包陆续⾛出了乔庄,⾛向了全国。使这“百年⽼包”,更具特⾊。

2.中国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称祝员外,他的⼥⼉祝英台不仅美丽⼤⽅,⽽且⾮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倚在窗栏上,望着⼤街上⾝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羡慕极了!难道⼥⼦只能在家⾥绣花吗?

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起勇⽓向⽗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的⾐服,扮成男⼈的样⼦,⼀定不让别⼈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天⼀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母,带着书箱,兴⾼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天,祝英台遇见了⼀个叫梁⼭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品也⼗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要是能天天在⼀起,⼀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定会很开⼼的。⽽梁⼭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种⼀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起诗呀⽂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体贴,促膝并肩,两⼩⽆猜。后来,两⼈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装、拜别⽼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梁⼭伯虽不知祝英台是⼥⽣,但也对她⼗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回到家后,都⽇夜思念着对⽅。⼏个⽉后,梁⼭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惊⼜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书⽣,⽽是⼀位年轻美貌的⼤姑娘。再见的那⼀刻,他们都明⽩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相印。

此后,梁⼭伯请⼈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呢,他早已把⼥⼉许配给了有钱⼈家的少爷马公⼦。梁⼭伯顿觉万念俱灰,⼀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伯去世的消息,⼀直在与⽗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红裙,⾛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路敲锣打⿎,好不热闹!路过梁⼭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出轿来,脱去红装,⼀⾝素服,缓缓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哭,霎时间风⾬飘摇,雷声⼤作,“轰”的⼀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庞,她微笑着纵⾝跳了进去。接着⼜是⼀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由地翩翩起舞。

3.中国民间故事

⽜郎只有⼀头⽼⽜、⼀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回家后还要⾃⼰做饭洗⾐,⽇⼦过得⼗分⾟苦。谁料有⼀天,奇迹发⽣了!⽜郎⼲完活回到家,⼀进家门,就看见屋⼦⾥被打扫得⼲⼲净净,⾐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上还摆着热腾腾、⾹喷喷的饭菜。⽜郎吃惊得瞪⼤了眼睛,⼼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连⼏天,天天如此,⽜郎耐不住性⼦了,他⼀定要弄个⽔落⽯出。这天,⽜郎象往常⼀样,⼀⼤早就出了门,其实,他⾛了⼏步就转⾝回来了,没进家门,⽽是找了个隐蔽的地⽅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位美若天仙的姑娘,⼀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做饭,甭提多勤劳了!⽜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惊,脸红了,⼩声说道:“我叫织⼥,看你⽇⼦过得⾟苦,就来帮帮你。”⽜郎听得⼼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共苦,⼀起⽤双⼿建设幸福的⽣活!”织⼥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织,⽣活得很美满。

过了⼏年,他们⽣了⼀男⼀⼥两个孩⼦,⼀家⼈过得开⼼极了。⼀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作,雷电交加,织⼥不见了,两个孩⼦哭个不停,⽜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突然全散了,天⽓⼜变得风和⽇丽,织⼥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郎,⼜把两个孩⼦揽⼊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是王母娘娘的外孙⼥,现在,天宫来⼈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多多保重!”说罢,泪如⾬下,腾云⽽去。

⽜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欲哭⽆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我不能让妻⼦就这样离我⽽去,我不能让孩⼦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定要把织⼥找回来!这时,那头⽼⽜突然开⼝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了。”⽜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数⼗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郎这个⼈间的外孙⼥婿,不让织⼥出来见他,⽽是找来七个蒙着⾯、⾼矮胖瘦⼀模⼀样的⼥⼦,对⽜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郎⼀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却欢蹦乱跳地奔向⾃⼰的妈妈,原来,母⼦之间的⾎亲是什么也⽆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织⼥再回到⼈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带⾛。⽜郎急了,牵着两个孩⼦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簪⼀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道宽宽的银河。从此,⽜郎和织⼥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到了每年农历的七⽉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座长长的鹊桥,让⽜郎织⼥⼀家再次团聚。

4.中国民间故事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游⼈如梭,真是好⼀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

花似⽟的姑娘,怎么回事?⼈怎么会从⽔⾥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害⼈之⼼,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才⼀个化名叫⽩素贞,⼀个化名叫⼩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天爷忽然发起脾⽓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素贞和⼩青被淋得⽆处藏⾝,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把伞,转⾝⼀看,只见⼀位温⽂尔雅、⽩净秀⽓的年轻书⽣撑着伞在为她们遮⾬。⽩素贞和这⼩书⽣四⽬相交,都不约⽽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了爱慕之情。⼩青看在眼⾥,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名。”那⼩书⽣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素贞和⼩青也赶忙作了⾃我介绍。从此,他们三⼈常常见⾯,⽩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间“保和堂”药店,⼩⽇⼦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且给穷⼈看病配药还分⽂不收,所以药店的⽣意越来越红⽕,远近来找⽩素贞治病的⼈越来越多,⼈们将⽩素贞亲切地称为⽩娘⼦。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娘⼦的幸福⽣活却惹恼了⼀个⼈,谁呢?那就是⾦⼭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们的病都被⽩娘⼦治好了,到⾦⼭寺烧⾹求菩萨的⼈就少多了,⾹⽕不旺,法海和尚⾃然就⾼兴不起来了。这天,他⼜来到“保和堂”前,看到⽩娘⼦正在给⼈治病,不禁⼼内妒⽕中烧,再定睛⼀瞧,哎呀!原来这⽩娘⼦不是凡⼈,⽽是条⽩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法术,但他的⼼术却不正。看出了⽩娘⼦的⾝份后,他就整⽇想拆散许仙⽩娘⼦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听,⾮常⽓愤,他想:我娘⼦⼼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

“保和堂”⾥,⽩娘⼦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天、两天,左等、右等,⽩娘⼦⼼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娘⼦赶紧带着⼩青来到⾦⼭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娘⼦,⼀阵冷笑,说

道:“⼤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间,否则别怪我不客⽓了!”⽩娘⼦见法海拒不放⼈,⽆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钗,迎风⼀摇,掀起滔滔⼤浪,向⾦⼭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漫⾦⼭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道长堤,拦在寺门外。⼤⽔涨⼀尺,长堤就⾼⼀尺,⼤⽔涨⼀丈,长堤就⾼⼀丈,任凭波浪再⼤,也漫不过去。再加上⽩娘⼦有孕在⾝,实在⽃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法,将⽩娘⼦收进⾦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娘⼦这对恩爱夫妻活⽣⽣地拆散了。

⼩青逃离⾦⼭寺后,数⼗载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娘⼦,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幸福地⽣活在⼀起,再也不分离了。

5.中国民间故事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名叫孟姜⼥。⼀天,她正在⾃家的院⼦⾥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个⼈,吓了她⼀⼤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连连摆⼿,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做劳⼯,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孟姜⼥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秀,对他产⽣了爱慕之情,⽽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他俩⼉⼼⼼相印,征得了⽗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派喜⽓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了,喝喜酒的⼈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铁链⼀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场空,孟姜⼥悲愤交加,⽇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着急,还不如⾃⼰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刻收拾收拾⾏装,上路了。

⼀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雪,跋涉过多少险⼭恶⽔,孟姜⼥没有喊过⼀声苦,没有掉过⼀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个个⼯地组成的⼀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个⼯地⼀个⼯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起勇⽓,向⼀队正要上⼯的民⼯询问:“你们这⼉有个范喜良吗?”民⼯说:“有这么个⼈,新来的。”孟姜⼥⼀听,甭提多开⼼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呢?”民⼯说:“已经死了,⼫⾸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般,孟姜⼥只觉眼前⼀⿊,⼀阵⼼酸,⼤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声,⼀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孟姜⼥的眼泪滴在了他⾎⾁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5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从⼴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形式的⼝头⽂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作品的统称,有的地⽅⼜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下⾯是整理分享的中国民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中国民间故事

乔庄⽔煎包全国闻名。⽔煎包从外⾯看,上⾯乳⽩,封⼝处有⼗⼏个匀称的褶皱,拧成⿇花状,就像⼀朵盛开的⽩菊花;底部饹馇成浅黄⾊。咬上⼀⼝,油⾹满⼝,特别是吃到包⼦的焦壳时,⼜⾹⼜脆,真乃⼀绝,吃后唇齿流⾹,回味⽆穷。来到乔庄镇,如果不尝⼀尝这⾥的⽔煎包,你就会留下⽆限的遗憾。

第 1 页

提起乔庄的⽔煎包,还有⼀段美丽的传说。

同治年间,在博兴有⼀户姓催的⼈家,主⼈叫崔⽅,靠卖⽔煎包为⽣,他们的崔⽒⽔煎包独具特⾊,价格⼜便宜,买卖童叟⽆欺,⽣意做得红红⽕⽕。

有⼀天,崔⽅正在打着⽔煎包,突然,门外来了两位官差,骑着两匹快马,在门前停下来,他们跳下马,⼀位差⼈⾛上前问:“你们可是姓崔,主⼈叫崔⽅。”

崔⽅不知道发⽣了什么事,⼩⼼翼翼的问:“是啊,我就是崔⽅,不知道官爷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