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故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淘名人 2023-03-25 热度:

出师未捷身先死指的是

诸葛亮出征讨敌尚未报捷而身先死去。

此句常用来比喻某人壮志在胸、计划周密地去做某件事,但在此事刚刚开始,还未见其分晓的时候,此人便抱憾辞世了。

指的人物是诸葛亮,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这首诗是杜甫在游览武侯祠的时候有感而发写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借此诗表达了杜甫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什么意思?全文什么意思?什么故事?

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出师伐魏没有胜利就病亡在军中。

语出杜甫《蜀相》诗,全文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开头二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三、四句一联,是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诗人看到那照映阶除的碧草,仍自呈现怡性的春色,听到那身藏密叶的黄鹂,徒然啭弄着悦耳的佳音。

五、六两句,是诸葛亮一生行藏出处的高度概括,也正是申述诗人所以如彼徘徊瞻恋的情感的实际基础。

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师,占据五功县的五丈原,和司马懿相拒于渭水时,竟然病逝军中。“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蕴藏着一种令人愤悱启发的积极力量。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蜀相》最后两句,主要是在感慨诸葛亮为了蜀汉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无畏精神。这首诗也是语文课本里的必背文章,原文引用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开国丞相,年轻时曾隐居荆州的隆中,后来因司马徽推荐,刘备知道了天下还有卧龙这号人物的存在,因为刘备苦于没有规划师为自己的未来指引方向,所以对诸葛亮就像找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不惜三次亲自去诸葛亮家里求其出山。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恩,决定出山辅佐刘备,并在出山前为刘备指明了方向,这也就是语文课本里另一篇非常著名的文言文《隆中对》,原文太长就不引用了,大意就是分析天下形式,让刘备认清自己,并先取荆州为家,然后东和孙权,西取巴蜀,南扶夷越,北据曹操,等待天时,时机到时,从荆州和汉中两路出兵北伐,则一下可定,大业可成。

这一席话让刘备茅塞顿开,于是拜诸葛亮为师,并用如鱼得水比喻自己得到诸葛亮的心情。后续的发展基本都是按诸葛亮的计划进行的,但就在刘备马上就可以等天时北伐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关羽丢了荆州,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把家底拼了个精光。正可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欲哭无泪的诸葛亮无奈之下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蜀汉的天下,终日操劳,舍小家顾大家,废寝忘食。为了完成刘备的理想,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六出祁山北伐,最终病死在前线。

唐朝时的杜甫在游览到成都武侯祠的时候想起了诸葛亮的光辉事迹,于是由感而发,一气呵成,写下了《蜀相》这首千古名诗,表达了后人对于诸葛亮忠君爱国,一生坦荡,为国为民奉献终生的敬意。

因为什么时代都需要爱国人士,而教育又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这首可以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的诗,就一直留在了语文课本里。

出师未捷身先死指的是哪一位人物

出师未捷身先死指的是:诸葛亮

原文:

蜀相

杜甫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诸葛亮介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