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

生理学内分泌名人名家故事(内分泌生理学课件完整版)

淘名人 2023-03-25 热度:

名人故事:征服结核病

名人故事:征服结核病

1972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的马王堆发掘了一座西汉古墓。这座深埋于地下深处的古墓,在层层密封的6层棺停(guǒ)内,竟然还完整地保存着一具没有腐烂的女尸。医学工作者对这具2100年前埋葬的女尸进行了周密详尽的病理解剖,结果在肺组织中找到了清晰的肺结核的病变。

在非洲的埃及,很久很久之前有着一种风俗,他们把死去的统治者——法老的尸体,用贵重的香料和树胶紧紧封缠起来,然后把他放进金字塔里。由于香料的防腐和树胶的隔绝空气作用,尸体会干化成“木乃伊”而保存下来。就在这些古老的木乃伊骨骼上,医学工作者发现了结核病侵袭的痕迹!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自古以来结核病就是人类的大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人丧生在结核病的手中。

由于结核病是悄悄地、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传染上的,同一家族中往往不止一个病人。所以,人们曾经以为它是一种遗传病。当然,也有人认为它很可能是一种传染病。但因为大家一直找不出病因,也就无法确证这一点,也无法给病人以有效治疗。

在征服结核病的道路上,德国的细菌学家科赫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1882年,科赫通过采用动物胶板培养基和色素染色法等新技术,发现了害人的结核杆菌。他还从结核杆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出结核菌素,这种药可被用来检查是否染上了结核病。

第二步是德国医学家贝林跨出的。

贝林在抗毒素血清治疗,特别是运用血清治疗法防治白喉和破伤风等病症方面有过出色的功绩。为此,他获得了19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这一领域里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奖。不幸的是,刚满50岁的贝林因劳累过度,染上了肺结核病。这种病在当时就如同今天的癌症一样,被视为是一种绝症。

然而,贝林并没有卧床休息,他又开始研究结核病了。他想把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来征服这个千百年来一直折磨着人类的恶魔。不久,研究工作就有了进展,贝林发明的牛结核菌苗,效果良好,各国纷纷采用。可结核菌加快了它们的进攻,1917年3月31日,贝林因结核病而去世。全世界为失去这位伟大的学者而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他研究结核病已到了关键时刻,人们原寄希望于他取得重大突破的。

贝林去世后不久,人类掌握了结核病的预防方法,这被认为是征服它的第三个里程碑。

科赫发现结核病菌后,曾提出:结核病患者含菌的痰液吐到了阴暗角落里,干燥后病菌可随灰尘漫天飞舞,被行人吸入肺里就会染上病,所以大家都不要随地吐痰。

本世纪初,两位法国科学家卡尔默和介云,经过13年230次的传代培养,使原先毒力很强的牛结核菌株,变得没有毒力了。用这种无毒的`菌株接种在牛、马、羊、鼠身上,它们都没有染上结核病,反而产生出强大的免疫力来对付结核菌。

1921年,巴黎大学的魏尔麦教授首次将这种无毒菌株接种到一个小儿身上,观察6个月证明小孩子健康无恙。 1924年,他又用同样的方法给 317名儿童接种,也证明对人体无害。于是这种接种法逐渐推广开来,迄今为止,这仍是预防结核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我们的读者恐怕都打过这种预防针的,这就是“卡介苗”。人们起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卡尔默和介云两人的重大贡献。

可是,如果已经得了结核病怎么办呢?要知道,结核杆菌可是非常凶恶、顽固的,就连弗莱明发明的神奇的青霉素也拿它无可奈何。“发明一种新的可以制服它的抗菌素出来!”许多医学工作者在为这个目标进行着努力,美国细菌学家华斯曼就是其中勤勉的一个。

华斯曼准备了好几百个培养皿,把结核菌接种在一个个培养皿上,然后又从世界各地采集了许许多多的泥土标本。他知道土壤是微生物安居乐业的一个大本营,即使是米粒大小的一块泥土,也混杂了成千上万的细菌和霉菌。华斯曼深信,在这么多的泥土标本中,是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可以消灭结核菌的抗菌素的。

华斯曼把一份份泥土,一一放在结核菌生长着的培养皿上,然后每天观察着培养皿上的变化,看看有哪一个培养皿里的结核菌会被泥土里的霉菌所溶化。

已经有好几百种土样被试验过了,却毫无收获。华斯曼又从南美洲、从亚洲、从澳洲和欧洲,取来了更多的泥土标本。现在,分析的泥土已累积到1000多份了。

1944年的一天,华斯曼终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他期待已久的溶菌现象,能够杀灭结核菌的霉菌终于从泥土标本中找到了!华斯曼立即把它分离出来,经过一系列鉴定和分析,确定了这是一种灰色链霉菌,它所分泌的一种能够抑制结核菌的抗菌素,就是链霉素。

过去,人们得了结核病只有死路一条,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如鲁迅、肖邦、别林斯基等,都是被它夺走生命的。现在,它不再是一种绝症,甚至不再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了——人类在征服结核病的接力赛中,完成了最重要的一环!当然,当人们发明了比链霉素更重要的药物“雷米风”——异烟肼以后,这种特效药品使结核菌再也难以肆虐了。 ;

天津医科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作为一名天医的学生,我一直都为我们学校的杰出校友感到自豪,一下只是一部分的杰出校友,还有许许多多的校友我没有提及。

首先是朱宪彝老校长。他是中国临床内分泌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当代钙磷代谢知识之父”。是天津医科大学的创始人。老校长于84年因心脏病突发而辞世。但他生前早已立好了四献遗嘱:捐献遗产,捐献藏书,捐献遗体,捐献住宅。朱老校长一直都是我们天医人的骄傲,也是天医新生踏上医学道路的领路人。

然后是郝希山。郝希山院士在肿瘤治疗方面功勋卓著,首创“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治疗胃癌,被认为是国际外科消化道重建领域的巨大突破。哪怕在国际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啊。

王鹏志。擅长胃肠和肝胆胰疾病的诊治和腹腔脏器移植。他是天津市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天津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特贴专家。。。头衔也是一长串。发表论文120余篇,参编医学专著6部,主编1部。

颜华。现任天津医科大学的校长,是眼科方面的专家,发表论文100余篇,SCI 14篇。颜校长不仅学术方面是大牛,而且人特别好,我们发在校长信箱的建议颜校长基本都会采纳。这是天医之福啊。

还有一位不是医学界的人,当初我第一次得知我还不敢相信我居然有这样的校友。她就是傅园慧!你敢信吗?这位洪荒少女竟然是天医的!图我就不放了,反正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她的样子。

巴甫洛夫名人故事

巴甫洛夫名人故事3篇

巴甫洛夫名人故事1

姓名:巴甫洛夫

出生地:前苏联梁赞

生卒年:1849—1936年

历史评价

巴甫洛夫,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苏联科学院院士。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动物生理学。 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开始时研究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在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金。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出生在梁赞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1870年,入彼得堡大学学习化学及生理学,1883年,获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后赴德国师从C—路德维希及R—海登海因。1890至1924年,任生理学教授。其研究工作可分为3个阶段:1888年至1890年,研究循环系统生理,探索药物及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阐明左、右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后研究消化生理,设计了巴氏小胃等手术方。

相关链接

条件反射试验

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喂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后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后,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喂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于“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后,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法,可对未麻醉的动物的消化液分泌等功能进行终身观察。1897年出版《消化腺机能讲义》;继而又从唾液腺的精神性兴奋出发,转移到对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1890年至1930年间研究了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活动的生理机制、皮层的功能镶嵌式、睡眠、神经症的病因等。证明言语功能为人类所特有,是以语词作为刺激的条件反射。1930年,开始用他的理论解释及治疗精神病。1936年2月27日逝世。

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相反,更愿意做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严谨的治学态度终于还是使他冒着被同行责难的威胁,将生理学研究引向了当时并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学领域,而后来,该项研究成果——条件反射理论又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传世佳言——

决不要想你已经知道一切,无论别人怎样看重你,你应当常常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无知的”。

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界的第二大贡献在于他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而这同样始于他对狗的研究。他发现,有些狗对条件反射任务的反应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样,因而他开始对狗进行分类,后来又按同样的规律将人划分为4种类型,并和古希腊人提出的人的4种气质类型对应起来,由此,他又向心理学领域迈进了一步。

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巴甫洛夫名人故事2

生理学无冕之王——巴甫洛夫

1890年10月的.一天,在彼得堡军医学院里,一群大学生边走边议论着:“今天是巴甫洛夫教授给我们上消化生理课,到时我们一定要请教一下,‘条件反射’!”一个学生兴奋地说道。“当然!巴甫洛夫是我们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可以说是生理学方面的权威。”另一个学生应和道。

这群大学生来到教室后,见整个教室坐满了人。大家济济一堂,静等着巴甫洛夫教授的到来。一阵铃声响过,从门口走进一位精壮的中年教授。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巴甫洛夫教授!”巴甫洛夫微笑着环视了一下教室,然后登上讲台,向大家鞠了一躬,接着便翻开教案,认真地上起课来。

这时,一个学生举手起立,朗声说道:“请问巴甫洛夫教授,什么是条件反射?”话音刚落,同学们一下子把眼光都集中在这个发问的学生身上,弄得他十分不好意思,迟疑地坐了下来。紧接着,大家又把眼光转向巴甫洛夫教授,等待着他能回答这个问题。

巴甫洛夫轻轻笑了一下,愉快地说道:“好吧!下边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便讲了起来:从前,在俄国中部的梁赞城里,有户人家养了一条狗,主人怕这条狗乱跑,就用一根很粗的锁链把它锁了起来。从此,这条狗一见人就“汪汪”乱吠,并且呲牙咧嘴,表现非常凶恶。一天,一群孩子走过这户人家,那条狗拚命的冲着他们狂吠,孩子们远远地躲了起来,谁也不敢接近它。这时,一个脑袋很大的孩子向狗走去,他不但没躲,反而愈来愈靠近那条狗。同伴们一齐惊讶地喊道:“不要靠近它!这狗要咬人呢!”“我去把锁链打开,它就不会再叫了!”这个孩子很坦然地说道。“别打开!别打开!”小同伴们一面喊,一面吓得四散而逃。

孩子真的把锁链打开了。奇怪的是,它不仅不咬他,反而温顺地摇着尾巴,接受孩子的抚摸,从此,这条狗再也不凶恶地狂吠啦。巴甫洛夫停了一下,看着一个个瞪大眼睛的学生问道:“大家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学生们摇摇头,仍然瞪着眼睛,静等教授的下文。“其实,当时我也不知道原因,只是通过研究发现:套上锁链,对那条狗来说是一种刺激,也就是一种条件。

这种条件引起了它保护自己的反射,因此这条狗变得异常凶恶。而一旦打开锁链,消除了这种条件,便不再引起它保护自己的反射,因此它变得温顺起来了。”同学们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纷纷议论起来:“原来那个孩子就是巴甫洛夫教授,真了不起!”“噢!这就是条件反射,原来竟是这么简单!”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巴甫洛夫为研究动物的消化生理付出了多少代价。

1849年,巴甫洛夫出生于梁赞城的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是个传教士。

1870年,21岁的巴甫洛夫带着一张“贫困证明书”,进入了彼得堡大学攻读生理学。他刻苦学习,阅读大量的书籍,大学毕业时,获得了金质奖章。

生平事迹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Pavlov)出生在俄国中部小城梁赞,他的父亲是位乡村牧师,母亲是一位牧师的女儿,有时在富人家做女佣以贴补家用。巴甫洛夫是父母5个子女中的长子,自幼养成负责的个性。从小学习勤奋,兴趣广泛。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允许家庭贫困但有天赋的孩子免费上学。由于他父亲喜欢看书,家中有许多像赫尔岑,车尼尔雪夫斯基等人的进步著作,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一有空就爬到阁楼上,读父亲的藏书。1860年进入梁赞教会中学,1864年毕业后进入梁赞教会神学院,准备将来做传教士。19世纪60年代,俄国一些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与社会生活和科学上的反动思想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期间从皮萨列夫(Dmitri Ivanovitch Pisarev)的文章《动植物世界的进步》中,他知道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受到当时苏俄著名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van Mikhailovich Sechenov)1863年出版《脑的反射》一书影响,对自然科学发生兴趣,逐渐放弃神学,这些革命先驱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巴甫洛夫,尽管巴甫洛夫出身于宗教家庭,但他本人既不想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当一个牧师,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21岁即1870年他和弟弟一起考入圣彼得堡大学,先入法律系,后转到物理数学系自然科学专业。谢切诺夫当时正是这里的生理学教授,而年轻的门捷列夫则是化学教授。巴甫洛夫在大学的前两年表现平凡,在大学三年级时上了齐昂(Ilya Cyon)教授所开授的生理学,对生理学和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找到了所要主修的学科从此投入生理学的研究。为了使实验做的得心应手,他不断练习用双手操作,渐渐地相当精细的手术他也能迅速完成,齐昂老师很欣赏他的才学,常常叫他做自己的助手。在齐昂的指导下,1874年,他和同学阿法纳西耶夫(Afanasyev)完成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论支配胰腺的神经》,获得研究金质奖章。

巴甫洛夫名人故事3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有个未婚妻叫西玛。

由于巴甫洛夫成天埋头于科学实验,他们极少面见。

一天晚上,两人相聚在一起,巴甫洛夫性急地对西玛说:“快把你的手给我!”

西玛当时高兴极了,很柔顺地把手伸过去。

可是巴甫洛夫并没有去吻那洁白的手,而是以医生的职业姿态,用手指按住西玛的脉搏,然后慢吞吞地说:“没有不正常的跳动。放心吧!你的心脏很好的。”

西玛听了这出乎意料的话,伤心地走了。

而巴甫洛夫却像没有这回事似的,重又回到他的实验室。

;

杰出的生理学家有哪些生平事迹?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IvanPetrovichPavlov,1849~1936)是俄国卓越的生理学家。在1935年第十五届国际生理学家大会上,巴甫洛夫被誉为“世界最杰出的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于1849年9月27日生于俄国的梁赞。父亲是一个小教区的牧师,幼年时期,他家境艰难,但他学习勤奋,1870年中学未毕业就考入了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生物学部。

巴甫洛夫在大学期间,学习更加勤奋,一直获得奖学金。正是靠这为数不多的奖学金才使他艰难地完成了大学学业。

在大学三年级时,他听了著名解剖学家伊•法•齐昂教授关于生理学方面的一次演讲,从而激发了他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把动物生理学选为主要的专修科目,并且还多选了一门化学,齐昂教授给我们所有学习生理学的学生印象非常深刻。他那精于简明地阐述最复杂的各种问题和善于灵巧地进行实验的才能,真使我们惊奇。这样的教师是令人终生难忘的”。大学二年级时,巴甫洛夫和同学阿法纳希耶夫在齐昂教授和著名组织学家奥夫骧尼夫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了一篇科学论文《论支配胰腺的神经》。这篇论文得到老师们的赞赏,1875年获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

1875年,巴甫洛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齐昂教授早已看中这位才华出众的青年,他聘请巴甫洛夫到自己主持的外科医学院(后改名为军事医学院)生理学研究室任助教。

1876年巴甫洛夫又去了这个学院兽医学部生理实验室任实验员,他在乌斯齐莫维奇教授的领导下,开始进行血液循环生理学的研究。

1878年,巴甫洛夫接受了俄国著名临床医学家彼•鲍特金教授的邀请,在他诊所的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在这里,他主要研究血液循环、消化生理、药理学方面的问题。

1879年,他做了第一个著名的手术,在胰腺里装一个固定的瘘管。因科学研究成绩出色,又一次获金质奖章,以后经考试合格又留院深造两年,继续在鲍特金实验室工作。巴甫洛夫自进入这个实验室就是领导者,他在实验室里担任青年进修医师的指导老师,十多年富有成效的辛勤工作,为他奠定了成为一名卓越生理学家的基础。

1881年,巴甫洛夫与学教育的卡尔捷夫斯卡娅结婚,由于生活拮据,为节省开支,巴甫洛夫不得不把妻子送到农村的姐姐家中。

1883年,巴甫洛夫写了《论心脏的离心神经》博士论文,同年5月21日进行论文答辩,顺利通过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任彼得堡大学生理学讲师。

1888年,他发现了调节胰腺分泌活动的神经,完成了著名的“假饲实验”。1889年,他做了第二个有名的手术即食道手术。由于这些成就,巴甫洛夫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有声誉。1890年4月24日,巴甫洛夫被任命为军事医学院药理学副教授。1891年,又兼任新成立的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学部主任,组织与领导生理学的研究工作。1897年,出版了《关于主要消化腺工作讲义》,这是巴甫洛夫一生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先后被译成几国文字,成为生理学研究的指南。

1904年,巴甫洛夫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以表彰他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的研究成就。他是俄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

从1904年,到他逝世前三十余年间,巴甫洛夫转向大脑皮层的生理研究。在苏联政府和列宁的直接关怀下,1923年,他出版了《二十年来对动物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的客观研究的实验》专著,这是一部浸透着巴甫洛夫研究心血的结晶。1927年,他又出版了《大脑两半球工作讲义》。

中国近代史主要医学名人

中国现代著名的医学家具体如下:

妇产科专家:林巧稚。

著名微生物免疫学家:谢毓晋。

微生物学家:李河民。

生物化学专家:梁植权。

病理学专家:白希清教授。

临床内分泌学家:朱宪彝。

中医信赖的带头人:吕炳奎。

名中医:冉雪峰。

一代名医:施今墨。

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

中医内科学家:姜春华。

著名中医内科教授:邓铁涛。

中医内科教授:董建华。

中医内科学家:董德懋。

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做出贡献的外科专家:吴咸中。

著名内科学教授:张孝骞。

著名热带病学专家:钟惠澜教授。

著名内科学、内分泌学专家:邝安堃。

内科专家:王权咸。

著名心脏内科专家:陶寿淇教授。

心血管病专家:陈可冀。

外科专家:兰锡纯。

著名外科专家:傅培彬教授。

胸外科专家:辛育龄。

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教授。

烧伤学教授:杨之骏。

成形外科教授:朱洪荫。

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

骨科专家:冯传汉教授。

骨伤科专家:尚天裕教授。

著名骨伤科专家:叶衍庆教授。

著名麻醉学教授:谢荣。

著名皮外科中医:赵炳南教授。

皮肤病专家:马海德。

皮肤科专家:杨国亮。

中外闻名的皮科专家:胡传揆教授。

妇科专家:于载畿。

妇科专家:郭泉清。

儿科专家:郭迪。

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吴学愚教授。

著名眼科专家:郭秉宽教授。

眼科专家:陈耀真。

放射科教授:胡懋华。

医务界的前辈、公共卫生学专家:金宝善教授。

环境卫生学教授:杨铭鼎。

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戴自英教授。

预防医学家:蔡宏道。

药用植物学家:肖培根。

儿科护理专家:王懿。

护理学专家:王琇瑛。

化压力为动力的名人故事

化压力为动力的名人故事:

一、贾平凹

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

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二、车胤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三、巴普洛夫

巴甫洛夫的一生,把为科学奋斗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甘做"科学的苦工"。小时候,巴甫洛夫和他的弟弟一起挖种苹果树的坑,坑已经挖好了,父亲一看,说位置不对,重新再挖。弟弟放下铁锨不干了,而巴甫洛夫却又挖了起来,手上磨了血泡也不管,一直到把坑挖好,种上苹果树才歇手。

后来,巴甫洛夫成为生理学家,成天在实验室里研究狗的条件反应。他常常用自己的工资去买实验用的狗。在解剖狗时,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他非常细心地数着从玻璃管中流出来的狗的唾液,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一位新来的助手数了一会儿,就感到单调、厌倦,而巴甫洛夫却郑重地对他说:

"如果科学需要,就数他十年、二十年!"巴甫洛夫在八十七岁高龄时,得了肝炎,后又患肺炎,但他仍在做"科学的苦工"。他还为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家没有完全尽到对人类的义务感到十分遗憾。

四、匡衡

有个叫匡衡的人,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读书。匡衡邻居家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他想到邻居家去读书,可是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了起来。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钱买书。

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五、萨科

法国总统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出身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移民家庭,从小就遭受别人的歧视和嘲笑。10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自己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正当他得意时,几个小孩拦住他,一把夺过他的山地车,猛地摔在地上,还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骑山地车!”

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成为总统,而是我必须成为总统。”15岁时,因家庭贫困,萨科齐告别了学校。以后的几年间,他放过羊,当过乐队号手,做过泥瓦匠,糖厂工人等。他哭过,泄气过,但从没有退缩过。

后来,他通过半工半读考上了巴黎政治学院。结业后,又与校友一起做生意。

在生意场上打拼了10年后,他毅然离开,走上了从政之路。1983年,年仅28岁的萨科齐当选巴黎郊区讷伊市市长。2007年5月,在法国总统大选中,萨科齐胜出,当选为新一任法国总统。他也终于圆了心中的总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