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

历史人物故事演讲稿300字左右(关于历史人物的演讲稿三分钟)

淘名人 2023-03-25 热度: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演讲稿(3篇)450字就可以

在三国时期从黄巾起义到统 一全国:曹操官渡之战,黄盖受 打保国,赵子龙万人追逐救人, 诸葛亮草船借箭……在众多历史人 物中都有着不同的精神品质:有 奸诈,有忠诚,有勇敢,有智慧… …而我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具有勇敢 、顽强的人。

他是刘备的将士, 一个忠心为蜀国的一个将士——赵 子龙。

赵子龙为人勇敢,为刘备扑 汤蹈火,虽不敌吕布,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在受万人追逐救刘备 之子,一整天被人追还不能让孩 子和自己不受到伤害真是非常顽 强,不愧为五将之一。

我从小就很怕水,那是因为 小时候我被水呛过,从那以后我 再也不敢碰水看到水就浑身发抖 ,至从我看到《三国演义》之赵 子龙救子。

他是那么勇敢,那么 顽强,我一定要拥有他那勇敢顽 强。

我一咬牙:“我,豁出去了。

”可一看到水就害怕“我……还是算 了。”但我又不仍心回去。

我一闭 眼睛,“噗通”我跳进水里,我突 然想到我不会游泳,我的身体往 下沉“HEIP.HEIP,ME.”我的手乱划 乱揺,一时间我浮在水上。

我突 然发现我学会游泳了。

耶,THAT ISVERYGOOD我真棒。

其实只要有勇气和坚定的毅 力,成功就会为你敞看大门。

《三国演义》是一部让人学 会具有精神的一部大作。

更多追问追答  追问

不行,,,,

追答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他 就是赵云。

赵云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

原为公孙瓒的 部下,后归刘备。

他虽没有关羽头上几乎 神圣化的光环,但他德才兼备、有勇有 谋,仍不失为蜀汉出类拔萃的将领 。

在 三国群雄中也称得上是一枚独秀的佼佼 者。

蜀汉英雄的命运大多是悲剧性的,唯 独赵云却能善始善终。

诸葛亮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 为其加封号为“虎威将军”,应该说赵云都 是当之无愧的。

作为勇冠三军的杰出将 领,赵云的英明是在“单骑救主”一战中奠 定的,在“截江夺主”后更是声名远扬。

“火烧新野”之后,刘备等人被曹操大军追 赶,赵云则是“四更时节,与曹军厮杀, 往来冲突,杀至天明”。

两位夫人和阿斗,他六次杀入重围、斩敌 破阵,先后杀死曹军大将五十余名,终于 将幼主捧给了刘备。

赵云深刻体察百姓疾苦,并事事以天下民 生为重。

赵云有着明确的“忠君救民”的政 治理念,他追随刘备也是为了实现其“以 民为本”的仁政主张。

云看中名誉,但又不为名誉所累,从不邀 功争功,也不居功自傲。

赵云人格修养方 面谦和,与关羽的骄傲、

对比。

在给随刘备后,赵云也是始终能审时度 势,凡事做出自己正确的评价。

在关羽被 杀、刘备一心报仇的时候,赵云大义凛 然、据理力争。

他不盲从、不愚忠,因而 也深得诸葛亮的信任,往往将重要的任务 交给他,赵云也总是能心领神会,出色完 成任务、不辱使命。

赵云一生谁也无比、老当益壮,在七十岁 高龄,仍力斩五将,连曹操也敬畏的称赞 他:“真虎将也!”

诸葛亮字孔明,在襄阳城外二 十里隆中,诸葛亮经常把自己比做 管仲、乐毅。

他具有经天纬地之 才,在当时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奇 才,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因 为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岗,所 以自号“卧龙先生”。

诸葛亮一直到死,都无时无刻 不在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他胸怀 大略,胸内藏兵百万,总能用出人 意料的计谋将对手杀得人仰马翻。

他在当丞相的时候,可以让蜀国人 尽其才,才尽其用,举国上下政通 人和,他的治理使蜀国社会和谐、 经济发展,尽管他六出岐山,功败 垂成,终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但是 诸葛亮仍不愧是我最佩服的人。

他一心向汉,向曹兵发起了无 数次的冲击,总把对手打得落花流 水。

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 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 以此陷害他。

而诸葛亮却用妙计向 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 佩服他的料事如神。

面对八十万的 曹兵,他舌战群儒,和孙权联手, 最终击败了对手,这就是闻明于全 世界的赤壁之战,我佩服他的才华 横溢。

对于桀骜不驯的孟获,他“七 擒七纵”使孟获心服口服,甘愿降 蜀,促成了蜀国与南方部落的长期 和好,百年间没有再发生过战争, 我佩服他的心胸宽广、出神入化的 谋略。

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城 下,而无一员大将的诸葛亮却城门 大开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 香弹琴,最终吓得生性多疑的司马 懿领兵撤退,我佩服他的胆大心 细、足智多谋。

他日夜操劳,一心 完成统一大业,以回报刘备的知遇 之恩,最终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 原,我佩服他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 已的高尚品格。

诸葛亮之所以是我最喜欢的历 史人物,是因为他让我学会了遇事 要沉着冷静,坚持理想、百折不 挠,多动脑多思考,善抓机遇,更 要有一颗感恩、奉献的心,这将使 我受益一生,终身难忘。

追问

都是三国的。

追答追问

你写的有水平。

全三国。

追答追问

唉。

算了。

你说一下,可爱可以用哪个四字成语。

说了就给你了

追答

肥头大耳 娇小玲珑 四蹄生风 欢蹦乱 跳

追问

形容翠鸟的

那不行,,

追答

绣满花纹 绿色外衣 褐色衬衫 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以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为题的演讲稿高中

以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为题的演讲稿高中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为忠武侯,所以被称为“武侯”、诸葛武侯,此外因其早年外号,也称“卧龙”或“伏龙”。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也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我给大家讲一下“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要和曹操在水上打仗,问诸葛亮用什么武器最好、杀伤力最强。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杀伤力最强。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说:“我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肯定必死无疑。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鲁肃说:“三日内造十万只箭,你让我怎么帮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到手。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 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日出雾散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诸葛亮让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后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理,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周瑜得知此事后,叹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为什么曹操会失败!理由如下:1.晚上曹操不敢出兵;2.诸葛亮利用老天赢得了胜利;3.诸葛亮相信凭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会赢; 这就是我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这位有杰出成就的军事家.发明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了光辉的一页,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他吗!

有关历史人物的演讲稿

曹操,是三国时期地主阶级中颇有才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曹操的评价,历来有毁有誉。五十年代末,史学界对曹操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同志同意为曹操翻案。近年来,有的同志又对曹操的评价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拟就新近对曹操的评价问题的论讨作一概述。

一、关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的问题

刘知渐在《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指出曹操镇压黄巾起义并未“继承了黄巾的事业”。黄巾起义的主要目的是要推翻东汉政权。而曹操则代表着东汉统治阶级的利益,全力镇压黄巾,致使黄河南北的黄巾军主力很大部分都葬送在他的手里。他还利用阴谋手段把投降的黄巾余众三十余万变成维护东汉王朝的地主武装。他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是镇压人民的刽子手。他就是以此而登上当时的历史舞台的。周桓《再论曹操》(《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也认为,曹操不仅镇压黄巾,而且对黄巾起义的余波——屯田民起义也不手软,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高光复在《曹操评价中的两个问题》(《北方论丛》1984年第6期)一文中则认为,就曹操一生来说,他的主要活动不是打黄巾,而是消灭群雄,统一北方。他崛起之时,黄巾起义的主流早已扑灭。他虽接受青州黄巾军降众,但不是消灭他们,而是加以改编,使他们为自己的统一事业服务。以后他讨伐的对象已不是农民军,而是那些分裂割据势力。

二、曹操与曹魏屯田制

刘知渐认为,“曹操的屯田是倒退的,因为曹操的屯田和西周封建主的井田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曹操在其《度关山》诗中公开歌颂井田制,司马朗也曾向他建议恢复井田制。他屯田的做法,是镇压黄巾起义中夺占的“资业”,强迫失败的起义战士耕种;同时又借“招募”为名,强征自由民作屯田客。在当时“客”、“奴”同义。屯田客实质上就是曹魏政权的官有农奴,毫无人身自由,故客多逃亡。由上可见。曹操的屯田是历史的倒退,不值得赞扬。

高光复则认为,曹操屯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军粮,兼并群雄,克平天下。他把失败的起义农民与土地重新结合起来,解决了汉末以来严重存在的流民问题,使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发,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兴修,对汉末经济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他不同意刘知渐对曹魏屯田制的看法。指出“井田制偏重于劳动力对土地的依附,曹操的屯田偏重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二者不能相混。而且,屯田制之外还有大量的自耕农经济,它并不能确定一个朝代生产方式的性质。韩国磬《曹魏的屯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1期)强调不能忽视当时的历史条件而完全否定曹魏的屯田制。曹操实行屯田。制,其目的固然在于把劳动力束缚在农业生产上,以利于封建统治和封建剥削,但其作用是巨大的(作用同前)。

高敏在《关于曹魏屯田制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1981年第1期)中认为,曹魏屯田制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应过高估计。他指出,在屯田制度下,农民阶级除纳高额地租外,还得服役甚而纳税。他们并没有因为屯田而得到任何好处。他们被严格束缚于土地之上,无人身自由,因而“民不乐,多逃亡”;同时,屯田民还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反对曹操的屯田制。黎虎在《略论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一文中也同样指出,不应该过高评价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他认为,屯田对支援战争,安置流民,保证曹魏政权的财政收入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支持曹操克服群雄并最后统一北方的,更重要的还是州郡编户。真正解决流民归农问题也有赖于州郡编户。

三、曹操政权的性质及其阶级基础

过去一般认为,曹操在统一北方过程中,唯才是举,打击豪强,抑制兼并,诛杀世族名士,是庶族或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中小地主。

柯友根在《世族地主是曹操集团的主要阶级基础》(《厦门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曹操集团的主要阶级基础是世族地主,而不是中小地主。世族地主势力自东汉以来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虽经黄巾起义的打击,但已根深蒂固,到东汉末形成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了能够在群雄逐鹿的战争中夺取胜利,统一北方,曹操对世家大族采取了争取、依靠的方针和策略。他笼络、擢用了一批世家地主,充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统治机构,有效地稳定了统治秩序。在他属下,名士儒者是他的谋略智囊,豪强地主是其集团的军事骨干因此,曹操集团是以世族地主为主、包括庶族豪强在内的大地主的政治代表。其政权主要是维护这些大地主的利益。杨德炳《试论曹操政权的性质》(《中国古代史论丛》1985年第二辑)也持类似看法。他指出,曹操虽选用寒人,但其政权的核心是高门,代表的是世家的利益。

漆泽邦《驳“四人帮”在评价曹操问题上的几个谬论》(《西南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认为,曹操的统治集团既不只是中小地主,也不只是豪强地主,而是一切地主,代表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曹操提倡“唯才是举”,是针对整个地主阶级,并未有中小地主与豪强地主之分。曹操集团中,担任各种官职的有中小地主,有豪强世族地主,曹操对他们全部加以利用。他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只是迫于农民反抗而作的一点让步,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稳定封建秩序。

四、曹操与“唯才是举”

成新文、王怀中在《略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晋阳学刊》1981年第1期)中认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在割据混战中扫除群雄,冲破了东汉以来“以位命贤”的察举、征辟制的束缚,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大量提拔地主阶级中一切有才之士,对他们加以笼络利用,使曹操集团中出现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曹操依靠这些人最终统一了北方。

李则纲在其遗作《曹操的翻案与定案》(《江淮论坛》1981年第2期)中认为,曹操并没有真正唯才是举,破格用人。在曹操手下的人,顺他则生,逆他则死。曹操本人就曾杀死了许多有才之士。特别是他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也因持有不同意见而被逼死。许多号称才智之士,有功于他,也因一言见疑而被他所残杀。他还设立“校事”特务组织,刺探吏民情事,任情诬陷、杀害士人。

五、曹操是否为杰出的军事家

钟文在《军事家曹操》(《文史知识》1981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曹操是“亡国时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一生戎马生涯,东征西讨,荡平天下,克成洪业,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北方,而且在军事上也取得了赫赫战绩,他曾先后消灭了吕布、袁术、韩遂、袁绍等军阀割据势力。他还为《孙子兵法》作注,发挥或补充了其中的一些作战指挥原则。他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很多胜利。赤壁之战的失败主要在于他的骄傲自满。他在军事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应给予肯定。

吴荣政《关于曹操军事才能的评价问题》(《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认为,曹操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能、但并没有杰出的军事天才,称不上是一个大军事家。曹操在一般战争中,不仅有投降、逃跑的打算,而且有多次冒险的表现。由曹操指挥的对统一全局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战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等,只有官渡之战获得胜利,其余二役都以失败告终。官渡之战中,曹操表现了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他获胜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他的军事天才,而是袁绍内部产生了致命的弱点。他注释《孙子兵法》虽有贡献,却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李则纲也认为,曹操只能称得上一般的军事家,而不是杰出的军事家。他固然打了不少胜仗,但也吃了不少败仗。他所以能够统一中国,并非完全是由于他的军事上的胜利,给他有利的重要条件,还和迁主刘协,建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关。

六、曹操与建安文学

刘知渐在《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以及后来发表的《建安文学编年史》(《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二文中认为,曹操的作品“糟粕多于精华”,“曹操对建安文学的消极作用是多于积极作用的”。他指出,建安七子早在没有依附曹操以前,就已成名,并非曹操培养了他们。相反,曹操对文人的网罗,使得建安七子培养和影响了曹丕、曹植的写作;同时也给他们的写作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使他们脱离实际,远离生活,只能写出一些歌功颂德的作品了。李则纲也认为,不应该把曹操对建安文学的作用估计过高。当时的建安文学集团对民生疾苦等并未有多大补益。曹操虽然在他的诗中描绘了一些人民的痛苦,但他本身就是造成人民痛苦的根源。他对他所笼络的文人也多有残杀,如孔融就因讥讽他而被杀。

胡世厚等在《曹操与建安文学——兼与刘知渐同志商榷》(《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一文中不同意刘知渐的观点。他们认为,曹操是个杰出的诗人和作家,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推动了建安文学的积极发展。曹操注重真才实学,轻视儒家仁孝道德,提倡活跃思想,使文学脱离经学而得到发展。他十分重视文学,延揽和招集了大批文人团结在他周周,并鼓励他们创作。他自己的诗风和文风对“建安风骨”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他对乐府诗歌的改造也作出了贡献。

七、曹操的思想

漆泽邦认为,曹操的思想是懦法杂用,二者结合。他采用法家思想,一是为了消灭割据,统一全国;二是为了加强对农民阶级的镇压以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他十分推崇儒术。北方统一后,他下令兴办学校,传播儒家思想,他的儒法并用思想是两汉以来封建统治者采用的传统手段。

柳轩《从曹操的诗文看他的政治思想》(《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认为曹操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他为父报仇,屠杀徐州人民,是他尽“孝”的表现。他不是法家,因为他不可能象法家那样废除宗法制度,反对儒家的“亲亲”观点。不管在教育思想上,还是人才问题上,他都以儒家思想为标准。

吴其昌在《曹操思想浅谈》(《北方论丛》1985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曹操思想中包括儒、法、道、兵、名等各家思想,他是杂家的代表人物。曹操在运用这些思想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形势变化,把它们区分为主次两个方面。在他的思想中,有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深刻矛盾。这应该从他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中去解释。(刘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