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

关于探索的名人故事50字(探索的名人例子)

淘名人 2023-03-29 热度:

关于名人探险的小故事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

阿蒙森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玄奘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名人通过探索取得的成功事例

1、焦耳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焦耳在研究热的本质时,发现了热和功之间的转换关系,并由此得到了能量守恒定律,最终发展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中,能量的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和开尔文合作发展了温度的绝对尺度。他还观测过磁致伸缩效应,发现了导体电阻、通过导体电流及其产生热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常称的焦耳定律。

2、布拉格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早年在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数学,曾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及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大学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学会会长。由于在使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与儿子W.L.布拉格分享了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父子两代同获一个诺贝尔奖,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他还作为一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英国公共事务中的风云人物。

3、吕蒙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4、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5、张衡

张衡一直对天文地理非常感兴趣,在长大之后,就被皇帝任命为“太史令”,主要是管天文地理。那时候中国经常发地震,皇帝和一般老百姓都把地震当做是不吉利的象征。

张衡他相信这是大自然的作用,于是下定决定做一个能测定地震方位的装置。从那以后,张衡用心研究,到处调查,经过一些年,他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科学仪器——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青铜铸成的,形状像个大酒坛子,四周的八条龙,向八个方位伸展着。每条龙口中都含了一颗小铜球,每龙头的下面,都有一个铜做的蹲坐的蛤蟆。这就是它的内部结构模拟图。

据张衡说,只要哪个方向有地震发生,哪个方向的龙头就会张开嘴,吐出铜球,铜球就正好掉落在它下面的蛤蟆嘴里,发出响声作为警报。

实践探索精神的例子 名人事例

实践出真知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行万里路,著绝代书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讯先生尊为“史家之绝唱”.他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鴭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 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可以说司马迁因为青年时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能著出不朽的史书.

访采四方,终成巨著

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著述,李时珍远出旅行考察,上山采药和拜访有实际经验的人.他历尽千难万险,中草药药材丰富的崇山峻岭,都留下他的脚印.白天深山采药,晚上对每一颗药草,从产地、裁培到苗、茎、叶、根、花果以及形态气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细致.

李时珍辛勤劳动了19年多,记下了数百万字的笔记,经过几士遍的反复修改,终于在60岁时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分为16部62卷,共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附图1160幅,而且价值极高.

艺人当仆人

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今南京)最红的两位京剧演员(那时叫梨园弟子).一次两人在东西两座戏台上党演同一出戏来竞技.两人演的都是奸相严嵩.结果观看马伶演出的观众逐渐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马伶含羞而退.他连夜出走千里之外的京师投到宰相顾秉谦的门下当了一名差役.因为顾宰相与严嵩都是一样的奸臣.马伶悉心伺侯,更细心揣摩顾宰相的形神举止.三年过后.马伶回到金陵,与李伶相约再行竞技.结果李伶的观众都成了马伶的戏迷,他们为马伶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表演所折服.

竺可桢以实践为根基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从事气象工作之日起,每天都要亲自到室外观测气侯,进行记录,数十年如一日.直到临终的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手在病榻上记下当天的气温,由于不能亲自到户外测量,依据的是气象局的报告,所以在记录上注上“局报”二字.他毕生积累了40多本气象日记,这不仅是他探索我国气象规律的第一手素材,还是他取得成就的要基.

苏轼夜访石钟山

石钟山命名的根据,历史上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形似覆钟,其二是山石相叩似击钟声.苏轼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够合理.在一次乘船途经石钟山的时侯,他乘着月色坐一只小船环山考察,终于发现这座山“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形成如洪钟大吕般的声音.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因而感慨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尽管苏轼的考察也不完全正确,但这种重视调查研究,亲身实践,不轻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陆游教儿学诗

宋诗人陆游在教他儿子写诗时说:“若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另一处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 诉人们要注意深入现实,体验生活,收集素材.

能力须从实践中来

有则故事很能说明实践的重要.

从前,有个富豪 人家的儿子,能够非常流利地背诵航海时方法,大家都很信服他.后来他们一起航海,船老大突然病死了.大家自然就请富豪的儿子了.他也义不容辞,当起了船老大.到了回水和急流的地方,他高声背诵驾船的口诀,可是船就是怎么也稳不住,最后终于翻了,全船人都淹死在海水里.

小马过河

有《小马过河》这样一则童话故事:小马要过河,先遇着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完全可以过.小马正准备过河,遇到了松鼠,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他的一个同伴.这时,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他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不浅,刚好过膝盖.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份相信别人的经验,要做成一桩事,还得靠自己亲身实践.

马谡守教条失街亭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马谡失街亭的描述.司马懿大军压境,大家在商议镇守街亭的事.自幼熟读兵书的马谡自告奋勇.最后,诸葛亮便派马谡去镇守街亭要隘.到街亭后,他将2万主力驻扎在一座孤山顶上.副将王平根据街亭地形,提出:“山顶扎营,若魏军断我水源,并以火攻,恐不战而溃.莫若引军下山当道扎营.”马谡拒不接受王平进言,还指责王平:“你怎么知道,孙子兵法上不是说‘居高临下,以一当十’吗?”结果,不出王平所料,马谡被魏军围困,不战而败,最终痛失街亭.

马谡的失街亭告诉我们: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亲自调查研究,才能避免教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