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

名人名家故事6O0字(名人故事600)

淘名人 2023-03-27 热度:

名人故事(50---60字)

名人故事:

1、华盛顿砍树。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国联邦党政治家,美国首任总统,被美国称为国父,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

2、列宁小时候 。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3、爱迪生的故事。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

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

医生说:“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4、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5、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有哪些名人故事60字左右

1、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当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x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

2、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译:大家都腐败,大家都沉醉,而我是一个清廉、清醒的人)

屈原“淈泥扬波”、“哺糟歠酾”,走一条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从思想到行为无不高标独立,以致为自己招来流放之祸。屈原放逐后和渔父的对话,显示出屈原的忠君爱国的崇高品质.大家都污浊,只有我一个人清廉;大家都沉醉,只有我一个人清醒,这就是被放逐原因。这话听起来似乎很离奇,但仔细一想,这真是亘古不易的道理。

试想,大家都腐败,大家都沉醉,又怎能容得一个清廉、清醒的人呢?被排挤,被放逐了,还要落下奸邪的罪名.短短的两句话,把楚国的昏庸、腐朽概括得淋漓尽致;从另一个方面,则又把屈原的忠实、高洁对比地显示了出来。

3、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出处:唐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他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脉相承的。

4、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秦朝阳城(今河南方城县)有一个叫陈涉(名胜,字涉)的人,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佣给富人家种地。有一天,他放下农活到田埂上休息,对秦王朝肆无忌惮的征调劳役、不断加重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忿恨不平,就决心摆脱压迫和剥削,改变目前的社会地位,并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间有谁发迹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

同伴们讥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怎么能发迹富贵呢?”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燕雀哪里会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呢!”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七月,陈涉与吴广发动农民起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这个政权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终于推翻了秦朝的严酷统治。

5、陈毅——吃墨水

陈毅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妈妈走进屋,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了起来。这时,他才发现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

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心疼地拉他去漱口。他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经典名人故事

经典名人故事10篇

经典名人故事10篇1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个性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能够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1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1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它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1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忙我,叫我没有1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领悟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性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发奋的活出自我的性命。

经典名人故事10篇2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经典名人故事10篇3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谈自我的成功秘诀:我以为我自我的优点,就是能够鼓起人家的热忱。要叫人家能够尽心竭力,的办法就是赏识他,赞美他,上司的指摘,就是最容易消灭部署的信心的。我还没看见一个人,在被吹毛求癖时,能比在被赞赏时把事情办的更好。

经典名人故事10篇4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诗经》中就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后来也引申为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

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民,众萌也。”那么,“中国人民”作为完整独立的语音单位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呢?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山西、山东、江南、塞北等地的物产,“皆中国人民所喜爱”。这里的“中国人民”,虽与先秦时的意义并无太大差别,但它却第一次将两者连在一起,构成偏正词组,所以说是司马迁最早创造了这一词汇。

经典名人故事10篇5

匡衡,字稚圭,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烛光却穿但就是来,匡衡就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同县人文不识家里有很多书,匡衡被他家雇佣劳作,却不要报酬。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期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惊讶,就借给匡衡书,之后他成了大学问家。

经典名人故事10篇6

在图书市场上,有大量的名人传记故事书,而对于一个少年儿童来说,这些名人传记,要么是望而却步的大部头,要么是不够严谨的拼凑之作,寻找一套给孩子看的通俗易懂而又精炼写实的名人传记故事,是我长久以来的一块心病。

最近不期而遇了这套由民国时期作家章衣萍撰写的《写给儿童的名人故事》,令人兴奋不已。作者章衣萍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曾是胡适先生的助手,还与鲁迅一起办过杂志,抗战前后在暨南大学、成都大学文学系当教授,是民国时期的作家和翻译家。他有着民国文人的严谨求实与恬淡达观,更有着独立精神和缜密思考,从所著25位名人的甄选上便可见一斑。里面既有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朱子,也有唐代高僧玄奘,更多的则是忠臣良将,如管仲、包拯、戚继光、林则徐等,还包括一些文人,如陶渊明、杜甫等。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人中,他只选了杜甫一人,而没有选择最负盛名的李白,他在序言中说:“杜甫,他是一个平民诗人,是一个写实诗人。他比李白容易同我们接近。”也许是民国的左翼作家更关注民生,因此青睐贴近百姓生活的诗人吧。

章衣萍先生写作的文风淳朴自然,贴近孩子的阅读能力,把复杂的史实和人物经历,用简洁爽利的文字表达出来。作者所参照的故事来源,有的是史书记载,有的是民国时期名家文章和演讲录,这些未经雕琢的文字我们现在不一定能看到了,但从作者改写的内容中,还能见到民国学者公允客观的治学态度。

这套书在民国初年问世后,每年都在加印,总共加印了几十次,成为当时极为畅销的儿童读物,其受欢迎程度,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这套书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力“大材小用”于看似浅显的儿童文学创作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厚积薄发之作,确实不同凡响;另一方面作者将大人物的生平,以50到60页篇幅的文字概括,并能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使孩子们读书无压力,还受到情节和人物境遇的感召,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对于想了解历史人物生平故事的孩子来说,这套书的确与众不同,他的内容来源相对客观,文字凝练平实,篇幅不长,能让孩子读书时找到一气呵成、欲罢不能的感觉,尤其适合在阅读方面还找不到感觉,或者对大体量阅读缺乏兴趣的孩子。25本书中的人物按年代先后编号排序,每本书内容相对独立,可以让孩子跟随自己的喜好,从任意一位关注的人物读起。每本书读起来简短而流畅,孩子读完一本书难度不大,却很有成就感,同时还拓宽了视野,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风貌。上小学的孩子就可以自主阅读这套书了,难字都标了拼音,称得上是无障碍读物。在此,特别将此书推荐给和我一样寻找好书的家长们。

经典名人故事10篇7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就是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一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就是废寝忘食。读书时光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光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我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个性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立刻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经典名人故事10篇8

莫扎特六岁时,在德国慕尼黑市的皇宫举行第一次演奏会。因为宫中地板光滑,此时所以他一进宫门,就滑了一跤。这时有一个小公主,走过来把他扶起来,还吻了吻他的手。莫扎特十分感激,不知如何答谢。就说:等我长大了,必须要取你做新娘。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经典名人故事10篇9 迈克

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他的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他的病越来越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不仅因为他僵硬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突然对他失去了兴趣。

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屋子。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下,背对着一面墙。那墙上爬着稀疏的藤,常有一只壁虎在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穿行。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手里握一根棒球棒。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头牛犊。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着面前的三三两两的行人。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

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上任何东西——他觉得自己像一位将死的老人,是这世界间的一个累赘。

可是那天黄昏,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盈满悲伤。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诵。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只是打过照面,彼此并不熟悉。迈克甚至不知道女孩的名字。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着他,看着他身后的母亲。然后,他听到女孩清清脆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

迈克愉快地笑了。他想,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

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的故事。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他的病情,远比迈克的严重和可怕。

那以后,每天,母亲都推着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着他,然后响亮地同他打招呼:“嗨,迈克!”大多数是熟人,偶尔也有陌生人。迈克仍然不能动,身体依旧僵硬。可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他想这个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遗忘。他没有理由悲伤。

以后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诗。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一旁的母亲帮他写下来。尽管身体不便,但他过得快乐且充实。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

那面墙还在。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藤。

有人轻轻拨开那些藤,他看到,那墙上,留着几个用红色油漆写下的很大的字。那些字已经有些模糊,可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那是母亲的笔迹:

嗨,迈克!

经典名人故事10篇10

1915年,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此时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

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太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Beethoven_house_of_birth出生地但是当小贝多芬3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推荐于 2017-11-23

查看全部2个回答

找字画?就上阿里巴巴

关注国画写意的人也在看

字画采购批发,尽在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汇聚海量商机信息,提供便捷在线交易!

杭州阿里妈妈软件服..广告 

名人字画有哪些?名人字画保真迹,包邮

关注书法字画的人也在看

名人字画,提供合影及收藏证书,包邮,适合收藏送礼

洛阳市涧西区景诚文..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中国名人字画网,鉴定为真,免费送拍,50w藏友的选择

中国名人字画网,藏品不知真假,不知价值,老师免费鉴定,鉴定为真,即可免费送拍,中国名人字画网交易出手周期短,实时关注藏品动态,线下展销免费送展

572020-06-17

宝应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王云樵 建国以来,能有幸与开国总理亲切握手并用乡土语言交谈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喝着灌河水长大的,在音乐界被誉为苏北“阿炳”的王云樵就是少之又少中的一个。 王云樵,男,原籍响水县南河镇新南村,生于1916年10月,1976年在响水县六套中学任教时不幸落水作古,终年60岁。 王云樵全家喜爱器乐,祖父辈、父叔辈乃至同辈,均善于演奏萧、笛、三弦、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百里范围,无人不知。王云樵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音乐艺术的熏陶,对器乐兴趣十分浓厚,且天资聪慧,加之勤奋好学,十岁左右就弹得一手好琵琶。他尤其钟爱二胡,可以说无论他在何时见到了二胡,总要拉上一曲,无论他在何地只要听到胡琴声必定停步静听,难怪有人戏称他“二胡痴”。王云樵七岁时就读于公立双港小学,16岁考入上海泉章中学。在校期间他不仅刻苦学习书本知识,且潜心学习乐器,四处拜师,八方讨教,艺技大增,水平日长,常被邀请参加演奏二胡,深得听众欢迎。 1949年解放前夕,他在家乡参加了文工团。50年代初被调至省歌舞团任琵琶演奏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错处返乡,直至故世。 王云樵擅长二胡、琵琶演奏,也热衷于曲目创作。他所创作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时社会的乐坛所需,而且,有些精品已成为传世之作。如在解放后,他看到新生的灌河春意盎然,在欣喜感叹之余,一气呵成写成了二胡独奏名曲《波摇金影》,此曲被评为全省器乐曲目创作一等奖;他在省歌舞团期间所创作的琵琶独奏曲《甘雨灌田》,参加全国比赛时被评为第二名;他在深入江都体验生活时,与江苏名人钱静人一起共同挖掘,整理了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民歌的演唱者,著名歌唱家薛飞在演唱该民歌时,基本上都是由王云樵伴奏。另外他还有不少作品先后发表在《江苏音乐》、《江苏文艺》等刊物上流传全省,全国。如歌曲《小桃红》、《和平鸽》等。 1956年,全国举办第一届音乐周,王云樵以他独到的技艺,光荣地出席会议并参加演奏二胡伴奏《拔根芦柴花》。演出结束后,敬爱的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上台接见了全体参演人员。当总理与王云樵握手时,总理倍感兴趣地问他:“听说你被人称为苏北的阿炳,二胡拉得蛮不错嘛,你是苏北哪里人啊?” “我是响水人。” “哟,我们还是同乡呢。我是淮安人,民国之前响水就隶属淮安府嘛!” 当中央筹备拍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周总理还不忘这位同乡,邀请他参加编排工作。 1956年,毛主席到南京视察,江苏省歌舞团部分同志被抽调参加接待演出,其中就有二胡名家王云樵,他同参演的同志一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王云樵不愧是一位技艺超群、情感丰富、作品丰盈的人民艺术家。他虽已离世,但他的作品将永远留存于天地间,活在人民的心里。

5 浏览3102016-11-24

抗战爱国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刘胡兰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黄继光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221 浏览80132017-12-16

包含历史名人故事的作文(600字以上)急急!!~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小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三国演义》的上述描写,并非全是凭空之笔。曹操从赤壁败退,走的确实是华容道,但并没有关羽;曹操在途中确曾大笑,但不是三次,而是一次;曹操笑的也不是诸葛亮与周瑜智谋不足,而是笑刘备虽有计谋却迟缓;曹操笑后确也出现了敌情,但已无惊无险。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索性又一把火烧掉所剩战船,率军经华容向江陵一路败退。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尾随曹军,紧追不舍。 其实,当时曹操虽然战败,但面临的形势并不十分严峻。因为在赤壁交锋之前,是曹操强大,孙刘弱小,孙权和刘备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挫败曹操的强大攻势,使曹操不得渡过长江,以保全自己的势力范围,或保证自己不被曹操消灭掉,在胜负未卜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也无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败退的路线上去设伏。所以,曹操在败退的路上,虽后有追兵,却前无伏军。可是,在通向华容的道路上,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更加艰难。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诸将本已狼狈不堪,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说道:“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 《三国演义》写曹操三次大笑,笑出三个英雄,是为了表现曹操虽奸诈,但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写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为了表现关羽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人格,均系作者欲神化诸葛亮与关羽二人的演义之笔,并非史实。曹操在夺取荆州后,马不停蹄,率领二十多万 水陆大军顺江东下。计划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实现统一全国的宏愿,可是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轻敌,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仓惶溃逃,败走华容道。(史无此事,仅以《三国演义》论)[编辑本段]什么叫华容道据《资治通鉴》注释中的说法,就是“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这里所说的华容,当然是指华容县城。华容道也就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 。古华容县城在现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周老咀附近。如果从曹操屯兵的地方乌林到曹操逃跑的目的地南郡划一条直线,华容城正好在这条直线的中心。曹要逃回江陵,走华容县城是最捷径的路线。而且当时华容县城附近有曹军的粮草仓库,便于撤退中的将士补充草。 由于这一带有古代的沼泽湖泊阻隔。从乌林到华容城没有直路可走。曹军只能沿江向西溃逃,进入华容县境之后,再向西北折奔华容县城。这样就必须涉过大泽边上的一片沼泽地带。根据县志记载,曹操逃到太平桥时,人马陷入泥泞之中,不得不扔掉马鞭,下马步行,这里尚有“曹鞭港”古地名。曲鞭港到毛家口二十里路,“地窄路险,坎坷难行”,曹军“遇泥泞,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芦苇、蒿草填路,“赢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南宋大诗人陆游在乾道六年(1170年)曾经坐船经过这一带。他写道:“自是复无人居,两岸葭苇弥望,谓之百里荒”。舟人云:“自此陂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夫多为所害”。距曹操兵败960年之后,华容道一带尚且如此荒凉,曹军当时的艰辛狼狈之状,就可想而知了。 华容道真正得到开发是从元代开始的。今日的华容道,已根本看不见昔日的荒凉,而是绿树成荫,道路两侧良田万顷。稻谷飘香,荷花吐艳。傍晚,袅袅炊烟腾空而起,呈现出一派平原水乡风光.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艾等。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救合肥。权闻□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三国志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 〉 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 关张马黄赵传〉参考资料: 1.三国演义 2.

2 浏览165

中国古代名人事例作文600字

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俭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说“超俗”远大!

11 浏览513

贵州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话说当年的春天,那年方十有二岁、起于闾左,尚在年少时的鲁班,曾在鲁国的家乡小山村旁,于云蒸霞蔚之时,被一阵仙风卷入半天云中,沿东南方向进终南山,师从仙道,叩拜了南山道人,历五年而学得木、瓦、石、铁四门技艺。待伺转家乡之后,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艰而终成大道,并以所学之业作生涯,助于广大黎民百姓。功夫则日见精深,其后的一生有过许多重大建树和不少惊世的制作,人皆誉以“神匠”之称。

6 浏览3232016-12-07

11评论

135314956575

好变态,一点都看不懂!

鬼怪丫头5

答得太好了,怒赞^ω^

阿城丶小俊4

围观大神级回答!

查看全部11条评论

评论两句11317

名人素材概括60字谢谢啦 要20则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刻苦练字.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